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缔约过失责任法律效果

缔约过失责任法律效果

发布时间: 2021-11-20 19:10:52

❶ 缔约过失责任方面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缔约过失责任是指预约合同一方不履行预约合同约定的订立合同义务,造成对方损失的,合同另一方可以就损失请求违约方承担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五条
当事人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合同的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等,构成预约合同。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预约合同约定的订立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
第五百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❷ 缔约过失的效果

缔约过失责任在提出之初仅为保护缔约双方的信赖利益,然而随着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发展,他不仅保护当事人的信赖利益,也保护其固有利益。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在学术界是颇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应适用全部赔偿的原则。另有学者认为,过失人的赔偿范围应相当于受害人因相信合同有效成立所受的损失,包括缔约费用、履行准备费用以及丧失缔约机会的损失,即以赔偿利益为原则。但是,赔偿范围不得超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所应当预见的因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者被撤销所可能造成的损失,也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相对人可能得到的履行利益。为了正确界定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应对履行利益、信赖利益、固有利益和期待利益予以区别。履行利益是指合同债务人完全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所能得到的利益。固有利益又称维护利益,它是缔约一方享有的不受缔约他方和其他人侵害的履行利益以外的人身权益和现有财产。信赖利益又称为消极利益,是指缔约当事人因信赖法律行为的成立和有效,但由于该法律行为的不成立或无效所蒙受的不利益或损失。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与正在缔结的合同本身密切相关,设合同有效成立并得以完全履行,它会从期待利益或履行利益中得到补偿。而固有利益与正在缔结的合同本身无关,它是相对独立的,固有利益若受到侵害,即使合同成立并得到履行也无法恢复,而只能通过缔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予以救济。本人认为,缔约过失的受害方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要求损害赔偿,而不考虑合同是否有效成立,但缔约过失责任赔偿的损失有那些呢?对此情况要分两种不同的情形:一是对信赖利益的损失的赔偿,一是对固有利益的损失的赔偿。

1.信赖利益之损害赔偿

信赖利益的损失,既包括因缔约过失行为而致信赖人财产的直接损失,也包括信赖人财产应增加而未能增加的损失。对信赖利益赔偿的结果应使信赖人达到订立合同的未曾发生的状态,为此,缔约过失行为人应赔偿信赖人如下损失:A.缔约费用及其利息;B.准备履约所支出的费用及其利息;C.丧失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机会的损失。其中是否对于C项予以赔偿,可以依据缔约行为人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如果行为人故意破坏缔约关系,实施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造成信赖人利益受损,则可以不赔偿。至于如何计算由于丧失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而受到的损失,这的确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我们不妨结合确定赔偿时“机会”可能处于的具体状态,并考虑到可操作性,讨论如何确定损失。(一)如果第三人已就相同标的与“第四人”签订了合同,那么可以确定“第四人”依此合同获得的净利润为信赖人的损失。(二)如果第三人尚未与其他人签订合同并且仍有签订相同合同的愿望,则表明信赖人尚未丧失机会,不予赔偿。(三)如果第三人尚未与其他人签订相同标的的合同并且也没有签订相同标的合同的愿望,则不予赔偿。

2.固有利益之损害赔偿

固有利益乃是合同法和侵权法共同保护的对象,它是相对独立于其受损害时正在缔结的合同。因此,固有利益若受到损害,赔偿范围不以履行利益为限,而应赔偿缔约受害人在人身权、财产权方面受到的一切损失。至此不在累述。此外,在缔约当事人双方均有过失时,应根据双方的过错的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可实行过失相抵原则。在缔约过失责任中,过失相抵适用两种情况:一是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应当按照缔约双方的过错比重和原因大小确定各自的责任。二是损害发生后,按照法律的规定,受害人应及时采取措施而未采取致使损失扩大,受害人就扩大的损失不得请求赔偿。

我国学术界的一般观点认为,“只有在合同尚未成立,或虽成立但因不符合法定生效要件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时,缔约人才承担缔约责任”。本人认为,缔约过失责任也可适用于合同有效成立场合。

第一,从理论上来看,缔约责任不仅保护受害人的信赖利益,也保护其固有利益。而固有利益受损害与合同成立无必然联系,因为固有利益是相对独立于正在缔结的合同。例如,张三去某商场买了台单放机,再去另一柜台买收音机,在买卖过程中,因营业员过失不慎使收音机砸在了放在柜台上的单放机上,单放机从柜台上摔下来受损。在这里买卖合同仍可成立并得以履行,张三仍可要求商场负缔约过失责任。那么,信赖利益之损害赔偿于合同有效成立是否并存?一般地说,合同有效成立后,信赖利益之损害从合同的履行中得到补偿,因此不能产生信赖利益之赔偿。然在某些情况下,因缔约一方过失致相对方额外增加了交易费用和成本,即使合同有效成立,对于这本不需支付的额外增加的成本仍可请求信赖利益之损害赔偿。

第二,从各国立法规定来看,一般只是规定过失行为发生在缔约之时,并不以合同是否有效成立作为缔约过失责任的成立要件。例如1940年《希腊民法典》第198条之规定:于为缔结合同磋商之际,因过失致相对人遭受损害时,应负损害赔偿责任,即使契约未成立亦然。此规定隐含的意思是:缔约之际因过失致相对方损失,契约已成立,也应负缔约责任,该规定只不过强调契约未成立这种情况而已。根据我国新《合同法》规定,缔约过失责任也不以合同未能有效成立为条件。

第三,从各国司法实践来看,把缔约过失责任适用范围扩大到合同有效成立的某些情况。例如,德国,买方在合同缔结前的说明未涉及标的物的特征或瑕疵时,可承认担保责任与缔约上过失责任的竟合,在具有专门知识的卖方与无经验的买方之间的合同中,即使卖方对标的物的说明与瑕疵并无联系,也可成立缔约上过失责任。在日本主要是标的物有瑕疵和缔约人违反保证两种情况。再如我国台湾地区缔约过失责任适用情形:1.合同不成立;2.合同无效;3.缔约之际未尽通知等义务致使他方遭受财产损失;4.缔约之际未尽保护义务致他方身体、健康受损失。显然后两种情形下的缔约过失责任可能发生于合同有效成立的场合。

另外,在缔约中双方应负先合同义务,而在合同履行中,合同双方也负有因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告知、忠实照顾、保密等附随义务,因此缔约一方可能将缔约过失延伸至合同成立之后甚至履行时。缔约过失行为在缔约阶段即产生损害,合同有效成立后,合同一方基于同一过失继续给他方造成损害,这是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并存,受害人可以分别因缔约责任与违约责任而得到赔偿。但在缔约过失行为和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难以截然分开时,不妨统一使加害人负违约责任,赔偿受害方的期待利益,使其达到宛如合同完全履行时的利益状态。如果固有利益也受到侵害,则须另外赔偿。

❸ 缔约过失责任的效果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应当按照过错程度承担因合同无效造成的损失

❹ 在《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有什么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给对方造成损失时版,权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约责任就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前,适用于合同未成立、合同未生效、合同无效等情况下对过失责任的追究,而违约责任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合同的履行过程中。
(2)当事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是在订立合同过程中,违反法律规定、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其后果是致使合同不成立或者无效;而当事人违约责任是在合同生效后,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
(3)当事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前提是因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如果没有造成损失,则无须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损害赔偿责任);而当事人是否承担违约责任并不取决于损害的发生,如果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无论违约的当事人是否给对方造成损失,都应当支付违约金。

❺ 对缔约过失责任有哪些法律依据

缔约失责任指合同订立程事违反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产先合同义务(称先专契约义务)造事信属赖利益损失依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其先合同义务随着缔约事双签订合同互相接触、磋商逐渐产义务非合同效立所产给付义务缔约失责任特点:①发订立合同程缔约失责任违约责任基本区别合同尚未立或具备定条件确认效或撤销才能产缔约失责任②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定义务由于合同尚未立或归于效、撤销事能违反合同义务承担缔约失责任事订约阶段违反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应付定义务③造信赖利益损失信赖利益损失主要指实施某种行另产信赖(:相信其订立合同)并支付定费用或放弃其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补偿

❻ 缔约过失责任的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缔约过失责任也是一种侵权责任,如果没有法律的其他规定,一般都是2年的诉讼时效期限~

❼ 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因自己的过失而致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应对信赖其合同为有效成立的相对人赔偿基于此项信赖而发生的损害。缔约过失责任既不同于违约责任,也有别于侵权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
由于缔约过失责任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所以其构成要件应当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这两个方面。具体来说,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个:
1、缔约一方当事人有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在缔约阶段,当事人为缔结契约而接触协商之际,已由原来的普通关系进入到一种特殊的关系(即信赖关系),双方均应依诚实信用原则互负一定的义务,一般称之为附随义务,即互相协助、互相照顾、互相告知、互相诚实等义务。若当事人违背了其所负有的附随义务,并破坏了缔约关系,就构成了缔约过失,才有可能承担责任。
2、该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信赖利益的损失。如果没有损失,就不会存在赔偿问题,而所谓信赖利益损失,指相对人因信赖合同会有效成立却由于合同最终不成立或无效而受到的利益损失,这种信赖利益必须是基于合理的信赖而产生的利益,即在缔约阶段因为一方的行为已使另一方足以相信合同能成立或生效。若从客观的事实中不能对合同的成立或生效产生信赖,即使已经支付了大量费用,这是因为缔约人自身判断失误造成的,不能视为信赖利益的损失。
3、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一方缔约人在主观上必须存在过错。这里的过错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只要在缔约阶段违反了附随义务,并对合同最终不能成立或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负有过错,就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并且,责任的大小与过错的形式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因为缔约过失责任以造成他人信赖利益损失为承担责任的条件,其落脚点在于行为的最终结果,而非行为的本身。
4、缔约人一方当事人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与对方所受到的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即相对方的信赖利益损失是由行为人的缔约过失行为造成的,而不是其他行为造成的。如果这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则不能让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这是该责任制度的内在要求。
以上是四个要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同时四要件间又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缔约过失责任的认定必须严格按照这四个构成要件来进行。

❽ 举例说明缔约过失责任和后果

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其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1.缔约一方受有损失。损害事实是构成民事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损害事实的存在,也就不存在损害赔偿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失是一种信赖利益的损失,即缔约人信赖合同有效成立,但因法定事由发生,致使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等而造成的损失。关于损失的范围,笔者认为,《合同法》未作出明确规定,参照该法第七章违约责任关于赔偿损失范围的规定,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同样应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但不得超过缔约过错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先合同义务可能造成的损失。具体来说,直接损失应包括缔约费用;准备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上述费用的利息。间接损失(或称可得利益)为丧失与第三方另订合同的机会所产生的损失。

2.另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所谓先合同义务,是指自缔约人双方为签订合同而互相接触磋商开始,逐渐产生的注意义务(或称附随义务),包括协助、通知、照顾、保护、保密等义务。它自要约生效开始产生。

3.违反先合同义务者有过错。这里的过错是指行为人未尽自己应尽和能尽的注意义务而导致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的过错。

4.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与该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即该损失是由违反先合同义务引起的。二、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

《合同法》第四十二条采用列举式和归纳式对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作了规定,它包括:(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恶意磋商,是指一方没有订立合同的诚意,假借订立合同与对方磋商而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的行为。如甲企业知悉自己竞争对手在收买乙企业,为了与对手竞争,遂与乙企业谈判购买事宜,在谈判中故意拖延时间,使竞争对手失去收购机会,之后即宣布谈判终止,致使乙企业遭受重大损害。

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是指对涉及合同成立与否的事实予以隐瞒或者提供与事实不符的情况而引诱对方订立合同的行为。如代理人隐瞒无权代理这一事实而与相对人进行磋商;没有得到进(出)口配额而谎称获得;故意隐瞒标的物的瑕疵等等。

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应理解为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三、缔约过失损害赔偿责任与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责任的请求权竞合

缔约过失责任和侵权责任有时会发生请求权竞合现象,受害人主张何种责任,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例如,某甲与某商场乙进行磋商欲订立一买卖合同,在查看样品时,样品发生爆炸而致人身伤害。在此案中,若依缔约过失责任,受害人某甲仅能向某乙索赔,若依侵权责任,某甲则不仅可向某乙索赔,还可向产品的制造者追偿。那么,受害人应该以何种请求权来索取赔偿呢?

《合同法》虽未明确规定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但是第一百二十二条承认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允许当事人选择其一进行索赔,充分体现了合同自由的精神。因此,根据合同自由的立法原则,并参照最相类似的第一百二十二条之规定,笔者认为,既然受害人有时主张缔约过失责任有利,有时请求侵权责任更好,那么法律应该赋予他选择权,允许当事人任意选择其中一种权利进行行使,以达到侧重于保护无辜受害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热点内容
道德铁棍 发布:2025-09-23 03:32:55 浏览:686
精神病不负法律责任的法条 发布:2025-09-23 03:23:26 浏览:283
关于小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3 03:12:14 浏览:961
霍邱司法局招聘 发布:2025-09-23 03:08:10 浏览:848
行政诉讼法证据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23 03:08:07 浏览:947
历下区人民法院官网 发布:2025-09-23 03:08:07 浏览:436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 发布:2025-09-23 03:07:27 浏览:868
村部法律顾问职责 发布:2025-09-23 03:03:15 浏览:95
商法历年司考真题 发布:2025-09-23 02:57:35 浏览:915
社会保障法实施年份 发布:2025-09-23 02:44:42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