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需掌握的法律知识
⑴ 人民陪审员应负责贯彻执行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是他所参加审判案件的合议庭组成人员,与合议庭成员有同等权利。人民陪审员享有下列权利:
(1)阅看所审理案件的全部卷宗材料和参与调查核实案情;
(2)参加案件的庭审。庭审中,可向当事人、证人、鉴定人询问,核对所有事实和证据;
(3)参与合议庭评议案件。评议时,提出自己对认定案件事实和处理的意见,并在评议笔录及判决书上署名,对判决书共同负责;
(4)人民陪审员享有参加有关法律知识和审判业务知识培训的权利,法院应当提供人民陪审员参与学习和培训的便利和必要条件;
(5)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人民陪审员负有下列义务:
(1)遵纪守法,认真执行法律和依法办事;
(2)学习法律,宣传法律;
(3)按时参加陪审。接到法院通知后,因故不能如期到法院履行职务的,要及时通知法院,并说明理由;
(4)严守国家秘密和审判秘密。不得泄露正在审理的案件情况及合议庭评议、审委会讨论的内容及结果;保守案件中涉及的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
⑵ 人民陪审员的权力和义务
人民陪审员的权利:
1、参加审判活动权。
2、独立发表意见权。
3、获得履职保障权。
4、对案件的独立判断权。
5、案件表决权。
6、人身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权。
7、参加审判活动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的权利。
8、参加审判活动期间,实际工作日获得补助的权利。
9、因参加审判活动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费用获得补助的权利。
人民陪审员的义务:
1、忠实履行审判职责。
2、保守审判秘密。
3、注重司法礼仪,维护司法形象。
(2)人民陪审员需掌握的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七类人员不能担任陪审员
最高法方面透露,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于5月启动,将在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西、重庆、陕西等10个省区市的各5家试点法院试点。
根据上述文件内容,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二十八周岁;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体健康。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学历,但农村地区和贫困偏远地区德高望重者不受此限。
同时,文件还规定,三类人员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二是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人员。三是因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人员。
此外,还有四类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被开除公职的;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因受惩戒被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的。
随机抽取确定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
根据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七日前采取电脑生成等方式,从人民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确定人民陪审员。特殊案件需要具有特定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范围内随机抽取。
⑶ 本人在县级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5年,懂法律知识,但是不是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没有律师职业资格证,我……
没问题,很好。这样的店面在大城市还是不少的。
提供法律服务,任何人都可以做,不需要什么资格。
毕竟不是律师事务所,必须有律师证才能做。
⑷ 人民陪审员首次陪审注意什么
人民陪审员最好要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尤其是程序法知识和经验。人民陪审员如果不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在庭审中难免成为应景的道具。
⑸ 人民陪审员是干什么的,懂法律吗
人民陪审员是懂法律的,其工作内容:
各级人民法院设立人民陪审员工作指导小组,指导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管理工作包括人民陪审员人事管理工作和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三条人民陪审员依法享有参加审判活动、独立发表意见、获得履职保障等权利。
人民陪审员应当忠实履行审判职责,保守审判秘密,注重司法礼仪,维护司法形象。
第四条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受法律保护。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人民陪审员履行审判职责。
人民陪审员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法保障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
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修正)》第九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人民陪审员任期为5年。按照法律规定,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除外,人民陪审员可以参审的案件为第一审案件,具体为: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案件。
(5)人民陪审员需掌握的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人民陪审员的产生:
《人民陪审员选任办法》
第二条 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应当坚持依法民主、公开公正、协同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 人民陪审员主要通过随机抽选方式产生。因审判活动需要,可以通过个人申请和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团体推荐(以下简称组织推荐)方式产生。
第四条 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组织开展。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的指导监督,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的具体实施。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按照职责需要,健全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建立完善工作制度。
司法行政机关、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沟通联系,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⑹ 怎样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陪审员
一是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陪审员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深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认识。人民陪审员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我们要时刻牢记人民的嘱托,认认真真地对待参加审理的每一个案件,不能稍有懈怠。
二是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陪审员必须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审判业务素质,掌握审判活动规律,提高办案质量。学习的方法很多,途径也不少。但学习时要结合具体案例学习有关的法律、司法解释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每次开庭前,要认真查阅案卷或是向审判长询问案件及主要事实,就该案涉及的相关法律,先学一遍,使自己对该案大致有个了解。庭后再认真总结,找出同类案件的共性特点和本案的特殊之处,积累经验。
三是争做一名优秀的陪审员应当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陪审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坚持以本职工作为主,到法院执行陪审工作时,根据预约,提前安排好本单位工作,使其不受影响或少受影响。二是要处理好与合议庭其他成员的关系。作为陪审员,一定要配合审判长工作,服从安排。评议时应当认真听取审判长对案情及涉及法律的分析,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要注意听取合议庭其他成员意见,互相尊重,共同协作,做到正确、及时、合法地行使审判权。三是要正确处理发扬民主、保障司法公正与遵守陪审纪律,维护人民陪审员形象的关系。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人民法院)
⑺ 担任法院的人民陪审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一、担任法院的人民陪审员需要具备的条件如下: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宪法;
属2、年满二十三周岁;
3、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4、身体健康;
5、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年龄较大、群众威望较高的公民,文化条件可以适当放宽至高中;
6、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执业律师和执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二、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法院的人民陪审员:
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被开除公职的。
三、人民陪审员:
各级人民法院设立人民陪审员工作指导小组,指导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管理工作包括人民陪审员人事管理工作和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人事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政工部门负责。政工部门设立非常设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人民陪审员的人事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管理部门。
⑻ 人民陪审员主要要具备什么条件
人民陪审员需要的条件是:
1、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不得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年满二十八周岁;
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5、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五条
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年满二十八周岁;
(三)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⑼ 人民陪审员参审要把握哪几点庭审意识
觉得应该基本的有公正公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