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考上大学被顶替的人负什么法律责任

考上大学被顶替的人负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1-28 03:02:28

1. 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 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是犯罪,根据法律观点,犯的是什么罪

属于的,犯了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依据《中华人民版共和国刑法》第二权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考上大学被顶替的人负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冒名顶替他人的相关要求规定:

1、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

2、侵权法关于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 20年前顶替他人学籍复读考大学后参加工作负什么责任

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3. 法律拟明确冒名顶替入学法律责任

是的,针对社会关切,1月2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教育法修正草案拟进一步明确冒名顶替入学相关行为的法律责任

通过提供虚假材料、隐瞒事实真相等欺骗手段,冒用他人姓名和入学资格顶替入学的,或将被撤销入学资格并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至三年;已取得学位学历证书的将被撤销;已经成为公职人员的,将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3)考上大学被顶替的人负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律师表示实际判决中冒名顶替的法律责任要复杂得多:

2020年6月,山东冠县陈春秀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被媒体曝光。20日,山东省纪委监委机关、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部门单位组成工作专班,与聊城市、山东理工大学等有关单位一起对陈春秀被冒名顶替上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并做出处理。彼时,冒名顶替陈春秀的陈艳萍,接受了被注销学籍、取消学位、开除公职等处分。

虽然根据《教育法》第七十九条、八十条,相关部门对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代替他人考试及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其他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有权进行行政处罚及追究刑事责任,但这些列举项和兜底项中都不包含“冒名顶替行为”,使得“冒名顶替”成为漏网之鱼。

修正草案提请审议,冒名顶替入学相关行为的法律责任终于得以明确。不过,在实际判决中,冒名顶替的法律责任则要复杂得多。“高考顶替不仅是民事侵权,相关涉事人员既可能涉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犯罪,更有可能涉嫌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盗窃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盗用身份证件罪,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罪等多个罪名。”律师肖东平指出,如果涉事工作人员存在收受贿赂等行为的,还涉嫌受贿罪。

4. 有关顶替录取的后果及法律责任问题

只要被查出来,三年之内,A参加的国家举行的所有考试都是无效的
岂只第二年,A三年之内都不能通过高考上大学

5. 大学被发现冒名顶替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我国刑法,对于替考有“代替考试罪”(刑法九修正案规定),但是对越过考试版,更直接、更严重权的冒名顶替上大学,却无相应罪名。
故根据罪刑法定,是不为罪的。此乃法律黑色幽默也。民法对此也无针对规定。一般认为,冒名顶替上大学是侵犯姓名权、受教育权。很遗憾,罗彩霞被冒名顶替
案,最终是调解解决,法院未判决。如此中国式的结局,案子是解决了,法律却没进步,导致最近沸沸扬扬的王娜娜案解决无参照。

6. 法律拟明确冒名顶替入学法律责任是什么

2021年1月20日草案指出,通过提供虚假材料、隐瞒事实真相等欺骗手段,冒用他人姓名和入学资格顶替入学的,或将被撤销入学资格并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至三年;已取得学位学历证书的将被撤销;已经成为公职人员的,将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冒名顶替行为去年也写入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规定: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6)考上大学被顶替的人负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多起冒名顶替上学事件曝光引争议

近年来,冒名顶替事件时有发生,从2001年被称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齐玉苓案”,到2009年的“罗彩霞案”,都曾在全国教育系统引起风波,该案被曝光后,相继出现了各地版“罗彩霞案”。

去年,山东“农家女”陈春秀、王丽丽、苟晶等反映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系列事件相继曝光后再次将这一话题推向舆论风口。在2018年-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273人在清查中被公示,其中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

7. 法律拟明确冒名顶替入学法律责任,冒名顶替则将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近几年,冒名顶替入学事件被频繁曝出。聊城一女生曾在1996年考取大学,被人顶替,顶替者是自己同学的姐姐,后来成为街道办工作人员,还想要花钱私了。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网友对此深恶痛绝,这种行径不仅伤害了被顶替人上学的权利,还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

相关部门对此类事件作出规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教育法修正草案拟进一步明确冒名顶替入学相关行为的法律责任。通过提供虚假材料、隐瞒事实真相等欺骗手段,冒用他人姓名和入学资格顶替入学的,或将被撤销入学资格并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至三年;已取得学位学历证书的将被撤销;已经成为公职人员的,将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网友纷纷对此点赞,对于违法行为,必须严肃处置,不给顶替者不劳而获的机会。

8. 冒名顶替上大学侵犯了什么权利

我国刑法,对于替考有“代替考试罪”(刑法九修正案规定),但是对越过考试,更直接、更严重的冒名顶替上大学,却无相应罪名。
故根据罪刑法定,是不为罪的。此乃法律黑色幽默也。民法对此也无针对规定。一般认为,冒名顶替上大学是侵犯姓名权、受教育权。很遗憾,罗彩霞被冒名顶替
案,最终是调解解决,法院未判决。如此中国式的结局,案子是解决了,法律却没进步,导致最近沸沸扬扬的王娜娜案解决无参照。

冒名顶替上大学侵犯了什么权利?发现自己别别人冒名顶替的情况,必须要合理的去维护好个人的权益,虽然诉讼的过程会很困难。

9. 被冒名顶替上大学,教育厅除了取消顶替者的学位会不会司法介入,追究当事人责任

用犀利的文笔
去猫扑 天涯 发一贴
自然就会知道结果

热点内容
腐败的司法 发布:2025-06-28 22:00:01 浏览:273
建筑劳动法停水停电 发布:2025-06-28 21:54:30 浏览:126
垃圾车驾驶员规章制度 发布:2025-06-28 21:42:02 浏览:710
法院网宣 发布:2025-06-28 21:35:17 浏览:826
郑州法律援助上班时间 发布:2025-06-28 21:32:50 浏览:212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发布:2025-06-28 21:27:22 浏览:892
小律师有大作为第一季 发布:2025-06-28 21:26:42 浏览:176
司法鉴定机构选择 发布:2025-06-28 21:22:26 浏览:544
道德与法治姐姐和妹妹 发布:2025-06-28 21:06:18 浏览:88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 发布:2025-06-28 21:01:53 浏览: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