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口供的法律效力
『壹』 派出所录口供,我矛签名和画指纹。那口供还有法律效力吗还可能给我留案底吗还有什么对我不利的吗
你好,派出所所做的笔录当然是有法律效力的,虽然你没有签名和画指纹,如果民警确实是按照规范程序制作,哪怕你不签名,也可以在笔录末尾注明笔录内容已向你表述无误,然后签上2名以上承办员和见证人的名字日期,笔录一样生效,具有法律效力,还有什么疑问可以追问,满意的话要点满意答案哦。
『贰』 关于口供
1、“轻口供,重证据”是司法实践的在现阶段的提法。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是这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如果一人仅仅是口供对其不利,而其他所有的证据不能证明他犯罪,他是不会会被定罪的。因为现阶段是“疑罪从无”的方针。假定一个人是无罪的,通过七种证据证据证明这个人是不是有罪。如果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比较稳定,能被其他证据佐证,他一定能被定罪。
『叁』 要几个人口供才有法律效力,什么情况下口供不作为定罪
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回。从法律这一答规定来说,通过刑讯逼供直接取得的证据是无效的。在在现实中存在着先刑讯逼供得到线索(其口供不作为证据使用),根据线索再找到其他证据,以此获得的其他证据法律没有否定它的效力,在司法实践中是作为有效证据使用的。你所说的这种情况是有效的。虽然公安人员取得的口供是刑讯逼供的结果,不能作为证据。但找到的犯罪工具却又可以作为物证使用。
『肆』 未经出庭质证过的口供有法律效力吗
该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如果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的,就有法律效力,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但必须和其他证据配合使用,相互印证。
『伍』 口供有何法律效力,如何才能凭借口供直接定罪
一、如何认定口供
口供,也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向侦察、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说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辩解。这种供述和辩解作为刑事证据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口供具有可塑性和易变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特定因素如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外在条件的影响下,被告人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口供,对实现刑事审判的目的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目前庭审对口供的验证中常见如下几种情况:一是被告人当庭所作供述与其庭前所作书面证据材料相一致;二是被告人当庭全部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三是被告人当庭所作供述虽未全部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但在主要事实情节上都与其庭前所作书面证据材料不一致。
上述第一种情况由于口供前后一致,并能与其它证据相互印证,一般不会给口供的认定和运用带来问题。而第二、第三种情况目前已成为影响刑事审判公正性的非常突出的问题,且十分普遍。这致使公诉机关经常面临因被告人当庭翻供而难以有效支持控诉的情况,也使审判机关经常面临对被告人庭前所作书面口供材料与当庭供述的取舍选择,加之法律和司法实践缺乏指导法官操作的规范,使庭审法官很难在两种供述相矛盾时决定证据的取舍,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刑事审判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才能凭借口供定罪
关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在定罪量刑中起到多大作用的问题,相关法律对此有诸多规定,充分体现了“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2、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对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中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同时应当要求侦查机关另行指派侦查人员重新调查取证,必要时人民检察院也可以自行调查取证。
3、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合议庭应当充分听取被告人对事实的供述和辩解。对于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内容中主要情节一致的,或只有个别情节不一致且不影响定罪的,才能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并据此定罪量刑。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当然,如果能根据客观证据证明其罪行了,也可以以零口供判其承担法律责任。
『陆』 口供的法律效力
口供,也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向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说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辩解。这种供述和辩解作为刑事证据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一规定充分肯定了其他证据的重要作用。但司法实践中把口供作为证据之王,甚至不惜以刑讯逼供等违法手段获取口供的现象仍有相当的市场,一旦获取口供就认为万事大吉,很少再在其他证据上下功夫。因此,执法人员尤其是侦查人员应树立高度的证据意识。一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取证,“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二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有效形式固定证据。如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讯问及对证人的询问应由侦查人员二人进行,对所作笔录的更改之处应由被讯(询)问人签名,或以按手印的方式认定。三要善于用文字表述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充实证据的内容,如对指纹、脚印所作痕迹鉴定,要想使该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具有证明力,应当在现场勘查笔录中表述:从现场某物上提取指纹、脚印若干枚,以免因查不出出处而使该证据不具有证明力,最终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柒』 在法律上书证和口供哪个更有效
现行法律更加注重物证,只要证剧确凿,零口供也可定罪,书证和口供都不如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