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重复抵押法律效力

重复抵押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12-05 13:29:15

1. 房屋的抵押权期限已过,抵押权是否有效

买的房子,房地产抵押权的时效是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42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即抵押权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所以说,房地产抵押期限的起始日为抵押合同登记生效之日。另外根据建设部房地业司在1995年《关于房屋他项权证有关问题请示的答复》中规定,《房屋他项权证》中,抵押期限应为抵押合同规定的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房地产抵押期限的届满日为抵押合同规定的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因此,房地产抵押期限自房地产抵押合同登记之日起生效至主合同债的届满之日中止。同时根据我国《担保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抵押权与其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抵押权也消灭。故房地产抵押权期限为房地产抵押合同登记生效之日起至主合同债消灭之日止。

2. 抵押,只签抵押合同,不办手续.写借条,有法律效力

没有法律效力,不享有优先偿还的权利
抵押必须登记才可以对抗第三人
没有登记就是一般债务

3. 合同纠纷问题

法律上的代理是指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对被代理人直接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合法的代理行为有一个范围,那就是“授权范围”,如果代理人在授权之外为代理行为,其代理行为本身属于越权代理,是需要委托人的追认才对委托人发生法律效力的,否则就是无权代理。
投资公司作为代理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忠实履行委托人的意思表示。本案中,“他”作为代理人的工作人员,应当代表公司按照委托人的意思做出行为。楼主在签订合同之前曾明确表示要在享受贷款7折优惠的前提下获得贷款,且对方已经明知,所以本案的授权范围应当为“在享受贷款7折优惠的前提下获得贷款”。故而代理人在无法完成委托人意思表示的情况下私自决定转加按揭并进行了评估等工作,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楼主给予的授权范围。如果楼主不予追认其行为的合法性,那么该越权代理的后果应当由代理人承担。
1、既然收据上有投资公司的盖章,且有该代理人签字,那么完全可以认定该代理人是作为投资公司的代理人来和楼主签订合同,合同的相应后果应当由投资公司承担。
2、是否偷税是由税务部门来认定的,与本案没有关系。
3、违约责任中楼主的“不得退单”,其意思就是楼主所付出的咨询费以及投资公司所为的代理行为产生的费用由楼主来承担,并不是说你没有什么实际的损失和责任。
4、楼主可以选择向法院申请确认其代理行为无效,并以代理人存在欺诈为由申请认定其签订合同的行为无效,并退还所支付的服务费。

哦,对不起啊,写的忘了。。。那什么,我是想说,你的本意呢是像你补充说明的那个样子的,投资公司当时也是完全理解的,所以呢,他们在实际履行中的所作所为就属于擅自变更了代理权限的行为,你是可以主张其行为无效的。
主张代理行为无效和合同有效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签订合同的时候代理方理解了楼主的意思,所以你才和他们签订合同,这代表着你们之间对该合同达成了共识,所以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受法律保护的。但是在实际履行过程中,代理方并没有按照合同的意思去为行为,而是在超越楼主所赋予的权限擅自做出了一些违背楼主意思的行为,所以这时候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就是无效的了。
但是,楼主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你一定要证明当时代理人确实已经很明确的明白了你的真实意思,即“我原来的按揭贷款不变,另外担保贷款贷出我需要的金额”。因为要打赢这个官司,你首先需要举证证明你所主张的事实,本案的事实就是你的本意,而对你的这个本意,代理人是明知的。只有这样,才能适用无效代理的有关规定。
如果不能证明上述事项,你只能寻求让法院来认定该合同属于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由你来行使合同的撤销权,但是这样做的话难度可能会大一点。不知道合同中有没有更加详细的有关表达楼主真实意思的语句?没有的话,可能比较难啊……

你好,根据你的补充,我要说明几点问题:
1、法律并不反对重复抵押。根据你们合同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有办理重复抵押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楼主的意思。此合同应该属于存在歧义的合同。
2、你可以援引办理此类贷款的行规来作为支持自己观点的一个证据。正如楼主所说,作为一个正常的人,9000块钱能办成的事情不可能出20000去办,这本身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情。而法律不可能支持不合常理之事。
3、关于QQ聊天记录,当然是一份很好的证据。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怎么证明和你聊天的人也是与你签订合同的这个公司的有合法授权的员工?如果能证明,自然你们的聊天记录可以作为合法证据使用。
4、既然你所持名片和实际签订合同的人的姓不一致,那么除非对方承认名片所指向的自然人与签订合同的人为同一人,才能作为一份证据。否则的话,对方可以轻而易举以两方并非同一人来辩解。

4. 把别人房子已经抵押给个人了,还能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么

不能。因为房子抵押是需要经过不动产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的,不能办理重复抵押。如果你只是将房产证给别的个人了,在你及另外人的观念上认为是一种抵押,其实这根本不是一种抵押,也不具有法律效力。单从行为上,如果是这种情形,你是可以将房子抵押给银行再办理贷款的。但这样的话,在主观上明知是以房子的权证抵押(虽说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抵押,但双方都是这样理解的)给他人而获取了经济资源,而又以没有依法办理抵押的这个漏洞重复向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就有以虚假的方式骗取他人钱财的故意,在客观上又具体实施了这一行为,因而涉嫌违法,如果接受抵押的个人知情后,在你不能及时妥善处理的情况下,该个人向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报案并达到立案金额起点的话,就会面临刑事责任的风险。因此,不建议这样去做。

5. 高分!!这个属于重复抵押吗。

搞笑吧,这也能判你诈骗?什么水平的法院,简直就是瞎弄嘛,要不就是吓唬你的,关于你的抵押问题:《物权法》和《担保法》都规定房屋可以重复抵押的,即便你的房屋的价值不及两次抵押的借款,那也是民间借贷纠纷,这与所谓的诈骗根本就是不相干的事情。对于不动产抵押不登记是否具有效力,这里给你详细的说一下,首先抵押合同是有效的,但是抵押权并没有生效,因为法律规定不动产抵押必须办理登记,不办理登记抵押权不生效。注意两个概念一个是抵押合同生效,另一个是抵押权不生效。
刑法》中关于诈骗罪有以下犯罪构成:主体、客体、客观、主观。你主观上就没想诈骗对方钱财的犯罪故意,何来诈骗罪?这帮家伙,拿着人民的血汗钱,干不光彩的勾当。要是他敢搞,那就和他搞到底。

6. 一个抵押物能不能担保两个主体

物权法解释:第一百九十九条【数个抵押权清偿顺序】 第一百九十九条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 (一)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二)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三)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解释】本条是关于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数个抵押权清偿顺序的规定。 要解决同一财产上存在的数个抵押权清偿顺序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同一财产能否向数个债权人做抵押。对此,本法和担保法的规定都是肯定的,但本法规定的精神与担保法的规定又有所不同。担保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价值。财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余额部分。”根据这一规定,只有在抵押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的债权时,抵押人才可以就同一抵押财产向其他的债权人再次抵押,而且向数个债权人抵押担保的债权总额不得超出该抵押财产的价值。例如,如果抵押人以价值100万元的房屋向甲抵押贷款了50万元,那么抵押人还可以向乙抵押贷款20万元,向丙抵押贷款30万元;如果抵押人以该房屋向甲抵押贷款的数额恰好是100万元,那么他就不能以该房屋再向乙和丙抵押贷款了。 担保法制定于1995年,当时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制度和规范还不完善,“三角债”的现象比较严重,社会信用程度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严格抵押制度,对重复抵押行为即以同一财产向同一债权人或者不同债权人多次抵押的行为,做出上述限制性规定,是非常必要的。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该规定也显示出了一些局限性,主要有:(1)限制了抵押财产的充分利用,没有充分发挥抵押财产的融资作用和担保效益,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债务人对融资的需求;(2)要求被担保债权不超出抵押财产的价值,限制了当事人设定抵押的意愿。债权人是否接受抵押担保,并不完全取决于抵押财产的价值是否大于或者与被担保债权数额相当,债权人还要综合考虑债务人的偿还能力、信用状况以及是否还存在其他担保形式等诸多因素。在某些条件下,即使抵押财产的价值小于被担保债权的数额,债权人仍然愿意接受该抵押担保。例如,甲以价值100万元的房屋向乙抵押贷款50万元后,还希望以该房屋再向丙抵押贷款60万元,丙经调查发现甲的收入状况和以往的信用记录都比较好,贷款的风险比较小,因此愿意接受该抵押担保,向甲提供贷款。担保法的规定限制了债权人的这种意愿。(3)实践中,登记部门往往以担保法规定的“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价值”为由,在办理抵押登记时,强制要求对抵押财产进行评估,有的甚至要求一年评估一次,借评估高收费。强制评估致使很多当事人不去办理抵押登记。 本法起草过程中,多数意见认为本法应当将担保法的这一规定删去。鉴于上述情况,本法没有保留该规定,也就是说,本法不再限制同一财产的重复抵押行为。以同一财产向同一债权人或者不同债权人多次抵押的,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可以超出其抵押财产的价值,数个抵押权依照本法规定的顺序清偿。是否在同一财产上设定数个抵押,由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和决定。 根据本条的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按照以下原则清偿: 首先,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关于抵押权生效的原则,本法区分不动产和动产抵押,做了不同规定。根据本法的规定,以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荒地的承包经营权和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这些不动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发生效力。根据本法的规定,以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交通运输工具和正在建造的船舶、飞行器等动产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根据本法的规定,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这些动产抵押,即以动产设定浮动抵押的,抵押权也自抵押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本条规定的按照抵押权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债权的原则,既适用于以登记为抵押权生效要件的不动产抵押,也适用于以登记为抵押权对抗要件的动产抵押,即无论是不动产抵押还是动产抵押,数个抵押权都已登记的,都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以抵押权登记的先后顺序为标准清偿抵押债权是世界各国抵押担保制度中的一般规则。确定抵押权登记的先后,以登记部门登记材料中记载的登记时间为准。做第一顺序抵押登记的被担保债权,就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处于第二顺序的只能就剩余的部分受偿,依此类准。如果抵押权登记的时间相同,也就是抵押权登记的顺序相同,那么就按照各担保债权的比例来清偿;所占比例大的,多受清偿。 其次,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这一原则是针对动产抵押而言的。因为在不动产抵押中,未办理抵押登记的,不发生抵押权的效力,也就不会发生未登记的抵押权与已登记的抵押权之间清偿顺序的问题。根据本法的规定,当事人以动产抵押的,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登记,而不要求必须办理登记。动产抵押权无论是否办理登记都自抵押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但是,当事人是否办理抵押登记,在法律效力上还是有差别的: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权人可以对抗第三人;未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这样规定主要是因为办理抵押登记的,其他债权人就可以通过查阅登记资料知道该财产已经设定抵押的情况,公示性较强;而没有办理抵押登记的,其他债权人一般很难知道该财产是否已经设定了抵押,所以法律给予已登记的抵押权以特别的保护。在清偿顺序的问题上,本法做出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的规定。 最后,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这一原则也是针对动产抵押而言的。前面已经讲到,本法规定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权不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依照这一规定,在同一抵押财产上设定数个抵押权时,各抵押权人互为第三人,如果每一个抵一押权都没有办理登记,那么无论各抵押权设立先后,其相互间均不得对抗。因此,各抵押权人对抵押财产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应当享有同等的权利,按照各债权的比例受清偿。这一原则与担保法的规定不同。担保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规定,抵押物未登记的,按照抵押合同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根据本法第一百七十八条“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的规定,担保法的上述规定不再适用。

7. 哪些因素会对抵押物登记效力产生影响

影响抵押登记效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复抵押与重复登记。重复登记的前提,是重复抵押。所谓重复抵押,是指抵押人将同一抵押物设立抵押权后,又向其他抵押权人设立抵押担保的行为。重复抵押与再次抵押的区别是,重复抵押是在没有余额的情况下,就同一财产价值已抵押给他人部分来提供担保,再次抵押是用第一次抵押后的余额部分来提供担保。对属于重复抵押的抵押物进行登记,就是重复登记。关于重复登记的效力问题,有人认为是无效登记,理由是:一是重复抵押不符合财产所有权的原理,违背了抵押担保债权实现的宗旨,因为"一物不能有二主",同一抵押物不可能同时产生两个以上所有权。二是抵押权的价值性决定了抵押物担保的交换价值是一定的,不可能产生价值重叠,形成价值倍增,也就不能起到数个债权同时重叠担保作用,因此只能对第一次抵押权产生效力,后抵押权无效。三是根据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15条第1款的规定,抵押人在抵押期间非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人就抵押物价值已设立抵押部分再作抵押的,其行为无效。国家工商局第35号令中也有关于防止重复抵押的规定。对内容无效的抵押合同进行登记,赋予其法律效力,在法律逻辑上是矛盾的,因此登记无效。在此认为,现行担保法律允许重复抵押,理由是: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15条第2款规定,债务人以抵押物清偿债务时,如果一项抵押物有数个抵押权人的,应当按照设立抵押权的先后顺序受偿。担保法第54条进一步明确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物所得的价款,按照抵押物登记或抵押合同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这实质上是对重复抵押权"设立在先,效力优先"原则的法律确认。也就是说,前抵押权或后抵押权的设立,只要符合法定的抵押权成立的条件,重复抵押权都产生法律效力,只是在抵押权的实现上,先设立的抵押权依顺序先于后设立的抵押权,而就抵押物的全部进行债权清偿,而后设立的抵押权只有在前位抵押权实行优先受偿后有余额时,或者前位抵押权人明确放弃抵押权时,才能主张优先受偿,各抵押权之间适用"设立在先,效力优先"的原则来调整数个抵押权关系。从公示的角度看,在同一价值范围内的财产上设立若干个抵押权,由于有登记这种法定公示制度,可以说在法律上对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已经给予合理的注意,足以使债权人明白该财产是否已抵押及可否再设置抵押,从而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当事人财产的经济效益。因此,登记机关对重复抵押可以予以登记。

(二)抵押物所有权(使用权)的证明问题。办理抵押物登记,应当提交足以证明该抵押物权属的证明材料。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权属证明材料主要有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书、抵押物购置发票、企业购物记帐凭证、保险凭证、主管部门证明以及资产评估报告等其它可以证明其权属的材料。不动产抵押物权属证明主要是两证即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权证。对有关证明材料应综合运用、相互印证。实践中,不动产抵押物两证往往不全,如果只有土地使用权证,而无房产证,则一般只要能提交证明该地上房产系经合法基建程序建筑(包括规划许可证明、工程承包合同及验收证明)的可予以登记,但对某些尚未付清工程款的新建建筑物或在建工程,在办理登记时,要提醒抵押当事人注意承包人按合同法第286条规定享有的优先权。根据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8条规定,对以法定程序确认为违法、违章的建筑物抵押的,抵押无效,不应办理抵押物登记。如果只有房产证而没有土地使用权合法证明的,一般不予办理登记,因为没有土地使用权证明而取得房产权证不合常理。另外,对于提高虚假抵押物权属证明骗取登记的,应予以撤销。虚假抵押的实质是根本没有抵押物的存在,而谎称有抵押物,致使担保的债权建立在没有"担保"的担保上。虽然担保法第39条第2款规定,抵押合同不完全具备前款规定内容的,可以补正。但在此认为,抵押物是抵押合同的必要内容,欠缺抵押物,抵押合同将不能有效成立。对尚未成立的抵押合同不存在登记问题,如果予以登记,则该登记无效。

(三)当事人约定,主合同无效,从合同仍然有效时,能否登记。根据担保法规定,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实践中,大部分抵押合同并没有主合同无效,抵押合同仍有效的约定。根据法理,对无效的抵押合同进行登记,赋予其效力,结果是荒谬的。但如果当事人约定,主合同无效时,抵押合同仍有效,那么登记机关能否对该抵押合同予以登记,在此认为:当主合同无效时,在合同双方之间仍存在返还、赔偿等债权债务关系,对该债权提供抵押担保并无不妥,应根据规定予以登记。

(四)登记程序和登记范围问题。由于登记是一种行政行为,严重违反法定登记程序进行登记的,是违法行政,将导致登记无效。实践中,有的机关把对抵押物的实地勘验作为登记的必经程序,这和形式审查的审查原则不符。另外,登记机关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登记职权,不能超越职权对不属于自己登记职权范围的抵押物进行登记。如某市政府根据担保法规定,将城市房地产和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和厂区内的空地的抵押登记指定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但该省高院和土管局联合发文要求土地使用权及地上附着物的抵押登记必须到当地土管部门办理,否则,该抵押权将不予司法保护。显然,该地土管部门根据联合文件办理的登记是越权登记、违法登记。

(五)关于最高额抵押的变更登记问题。实践中,当事人对最高限额及债权发生期间进行变更,要求办理变更登记的情况较多,对此,有关登记的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根据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2条规定,当事人对最高 额抵押合同的最高限额、最高额抵押期间进行变更,以其变更对抗顺序在后的抵押权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此以为,这里的最高额抵押期间应包括债权发生期间、决算和清偿期,该司法解释指的是同一抵押物上存在不同顺序的抵押权,且前一顺序的抵押权为最高额抵押的情况,并不涉及登记的效力问题。因此,当事人要求办理最高限额、最高额抵押期间变更登记的,登记机关可告知抵押权人这一规定,如当事人仍坚持办理变更登记,则应予办理。另外,对担保法第61条规定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而当事人改变抵押主体能否办理变更登记问题,就字面而言,此处的转让应包括主合同脱离抵押权而单独转让和主合同与最高额抵押合同一同转让两种情况,显然,担保法指的是后一种情况,当事人因此要求办理变更登记的,不予受理。但对当事人一方因死亡或企业合并、分立而发生最高额抵押权主体的变更时,应以继承人、合并分立后的企业承受最高额抵押权,可予办理变更登记。

(六)关于主合同和抵押合同部分内容不合法的登记问题。主要是指由于有关抵押登记操作的具体规定不完善及由于对法律的理解不同,致使登记机关对抵押合同的部分内容登记不合法。比如对最高额抵押合同债务人履行债务期限的登记,因最高额抵押是指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议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以抵押物对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权作担保,据此,最高额抵押显然无法约定债务人履行债务期限,只能约定债权发生期间和最后决算、清偿期限,把它登记为债务履行期限与担保法规定不符。另外,对当事人提交的抵押合同中存在不公平条款和违法内容,如果登记机关不加纠正予以登记,也属登记瑕疵。如目前许多金融机构在最高额抵押合同文本中直接规定:"本合同具有强制执行效力",担保法规定抵押合同是经登记后生效,如果对该抵押合同予以登记,则等于赋予该条款以法律效力,这在法律上没有依据,而有的当事人则在合同中规定“本合同经公证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并将抵押合同办理公正后再提交登记机关登记,在此认为,对未经登记尚未生效的抵押合同予以公证,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有悖法理,既违背了担保法规定,同时也对登记机关依法行使登记职权造成了困惑,如果让公证赋予抵押合同法律效力,那么置担保法“抵押合同经登记后生效”的规定于何地,实际上,根据《公证暂行条例》和最高院、司法部"关于已公正的债权文书依法强制执行问题的答复"规定,公证机关可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必须具备:(1)债的标的必需是债款、物品;(2)必需是单务法律行为,即债权人依法只享有债权,债务人依法只承担义务。(3)当事人对债的标的、内容及债的履行尺度等无异议。而作为借款合同,特别是最高额抵押借款合同,其债的标的即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费用等在债履行之前尚不明确,纯粹是个变量,而且该合同的法律性质表明它属于双务法律行为,而非单务法律行为。此外,作为强制执行标的只能是债权人所有,而为债务人占有的物品,而《担保法》规定,抵押物在抵押后存续期间,其所有权属于抵押人而非抵押权人。因此,在合同中规定“经公证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无法律依据,对含有类似违法条款的抵押合同应在告知当事人修改有关内容后再予登记。

8. 用已抵押的财产再进行担保,能构成诈骗罪吗

虽然担保法第三十五条否定重复抵押,但根据《意见》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经抵押权人同意的重复抵押有效。
同时,如果根据担保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否定重复抵押,则担保法第五十四条关于清偿顺序的规定没有实际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五十一条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超出其抵押物价值的,超出的部分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由此可见,司法解释是认可重复抵押的。
虽然担保法司法解释的法律效力低于担保法,但因担保法第三十五条与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冲突,且担保法司法解释是对担保法适用中出现的问题的补充规定,因此,本案应当优先选择适用《解释》第五十一条规定,抵押财产进行重复抵押是有效的。
有关离婚财产分割,离婚子女抚养,财产继承纠纷相关的法律问题可以到中国婚姻家庭金牌律师团咨询深圳最好的离婚律师。

9. 之前车抵押个人他又在我们平台抵押法院承认哪一个

无论车抵押哪一方必须有正规的抵押合同和本人签字才能被认可,否则都不被承认。

10. 抵押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哪些,签订质押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一、抵押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

1、抵押物的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抵押合同无效。

2、抵押物不特定的,抵押合同无效。

3、应该办理抵押物手续而未办理的,抵押合同无效。

4、抵押物重复抵押的,抵押合同无效。

5、对于通过签订抵押合同规避法律的,抵押合同无效。

6、主合同无效的,抵押合同无效。

7、以不能作抵押的财产设立抵押权的,抵押合同无效。

8、抵押物价值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抵押合同无效。

9、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6个月到破产宣告之日的期间内,破产企业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签订抵押合同的,其行为无效,抵押合同也无效。

二、签订质押合同需要注意:

1、明确抵押合同是主合同(借款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时,抵押合同也无效。目前我国法律是禁止企业间进行借款的,而对个人之间借款没有此规定,故在签订抵押合同时要特别注意主合同的有效性。

2、当事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3、抵押合同中不能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没有清偿债务能力时,就将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债权人所有”。此约定没有法律效力。

4、用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财产比如房产、土地、汽车等作抵押物的,应向有关部门申请抵押登记,不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的,抵押合同不生效;用其他财产作抵押物的,可以自愿向公证部门申请抵押登记,并且只有办理了抵押物登记手续的,才有对抗第三人(抵押合同以外的人)的效力。

热点内容
刑法灌铅 发布:2025-09-20 01:45:18 浏览:819
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信息表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0 01:44:45 浏览:409
劳动法2018年辞退员工赔付 发布:2025-09-20 01:44:32 浏览:983
宿州墉桥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20 01:28:43 浏览:214
过失烧毁林木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0 01:26:25 浏览:182
坦洲镇龙塘附近有什么厂按劳动法吗 发布:2025-09-20 01:25:44 浏览:696
见习生条例 发布:2025-09-20 01:23:19 浏览:352
法制化与法治化区别 发布:2025-09-20 01:21:43 浏览:567
庭审称法官 发布:2025-09-20 00:51:35 浏览:18
劳动法十二个月平均工资 发布:2025-09-20 00:50:54 浏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