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改口供会成单法律责任吗
A. 作为证据的条子被原告涂改还有法律效力吗
首先,涂改证据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诉版讼参与人权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其次,当事人不要担心证据被涂改后影响该证据的效力,因为法院有依法核实的权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人民法院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证明文书,应当辨别真伪,审查确定其效力。
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B. 盗窃罪,原告的口供说原来是14万,现在经过协商,原告说可以改成1万,能不能够翻供
郑重告诉你,你这样的行为很可能将涉嫌做伪证而给自己带来法律责任,公诉案件能够由你来决定判不判刑?
可笑的是一堆法盲竟要装成懂法律的人士或律师来给你支招,殊不知,你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对方如果全部退赔,你可以在案件移送检察院时向检方提出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且对自己的罪行认罪态度比较好等来为其在法院判决时适当从轻处罚。但是,口供是不能乱改的,被偷了多少就是多少。
C. 报案时提供的口供不真实,但后来及时更正,会受到法律责任吗
只要不是恶意提供伪证,没有非法目的,那就不会承担(不叫“受到”)法律责任。
何况已经及时更正,没什么问题。
D. 如果改口供的话会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该口供之后对破案有帮助,这算是好的,不要承担责任的,如果是该口供之后是做了假,不利于破案、定罪,那么就是违法的。在量刑上是有加重情节的。
所以,如果原来是错误的,支持后来修改回来,但是如果原来是错的,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第三百零五条:【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中国,公安、司法机关办理案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口供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一种证据。只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4)原告改口供会成单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对于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工作不负责任,疏忽大意,或者业务水平有限而提供不正确的鉴定、记录、翻译的;以及由于对于案件真实情况一知半解,认识不准确,或者道听途说而传闻作证,从而提供了虚假证明的,因不具备伪证的主观故意,不构成伪证罪。
对于虽有伪证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应认定为犯罪。
依照最高人民检察院1989年11月30日印发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伪证罪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3)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或得制造伪证的;
(5)出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6)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E. 在法庭上做假口供的后果是什么
1、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
所以在刑事诉讼中,如果做假口供意图陷害他人的,可涉嫌诬告陷害刑事犯罪,依照法律规定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民事诉讼中,在法庭上做假口供妨碍诉讼的,可对其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犯诬告陷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F. 原告人在向公安机关提供笔录之后,再改口供属于犯罪么
首先明确一点,改口供不属于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口供,但又不依赖于口供,在取得口供的同时,还应广泛收集相关的证据,一方面证实口供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又减少对口供的依赖性,同时,口供也有一定局限性,局限性首先表现为它的可变性。供述是由他的心理活动所决定的,而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因外界影响而不断变化。口供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其真实的不确定性上。我们知道,避害趋利是人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口供是真实性与虚假性共存。
我国是个十分注重证据的国家,如果没有充足的证据,就无法给一个人定罪。我国刑法叙述中写到,在有原(被)告人陈述的情况下,没有充足的证据时,不能给人定罪;相反,在没有原(被)告人陈述下,有充足的证据可以给人定罪。由此可见我国对证据的重视.
G. 受害人修改口供的内容公安局会干涉吗
受害人如果认为自己的描述有误的,可以重新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公安机关不会干预。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零五条 询问证人、被害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被害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被害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证人、被害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个别进行。
在现场询问证人、被害人,侦查人员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到证人、被害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被害人提出的地点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制作询问通知书。询问前,侦查人员应当出示询问通知书和工作证件。
第二百零六条 询问前,应当了解证人、被害人的身份,证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之间的关系。询问时,应当告知证人、被害人必须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应负的法律责任。
侦查人员不得向证人、被害人泄露案情或者表示对案件的看法,严禁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询问证人、被害人。
第二百零七条 本规定第二百零一条、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也适用于询问证人、被害人。
H. 原告人原来口供不真实在检查院能改口供吗
能改,但是会影响起诉,和判刑。不过早改总比晚改好。法院也要有个准备时间。
I. 如果证人改口供会怎样
证人改口供的结果是,如果是故意提供更改虚假的口供,则可能会构成伪证罪,一般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情节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