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为了购房离婚的法律责任

为了购房离婚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2-10 03:26:04

⑴ 夫妻为购房假离婚 有没有法律效力

首先,就该案例而言,不管双方是因为什么离婚的,只要双方已经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那么双方已经离婚的结果无法改变。
同时,根据《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即双方协议离婚的,且对于财产分割问题进行协议的,如对该分割协议反悔,认为存在欺诈、胁迫等影响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则可以在协议离婚后一年内提出,可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对离婚协议变更或者撤销。
其次,该案例的当事人必须清楚,假离婚的法律风险是很大的,因为假离婚的实质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在此过程中当事人很可能通过制作各种虚假协议或者对自己的财产进行虚假申报,不仅损害债权人、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对国家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一旦被查处,轻则赔偿损失,重则被追究刑事责任。
其实没有所谓的假离婚,法律上是真离婚,在夫妻双方看来是"假离婚",但从法律上看,在夫妻双方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离婚裁判文书生效后,原夫妻双方不再是一个家庭,而是变为两个独立的家庭。只要在形式上符合新政的要求,就应享受房产新政关于购买首套房屋的优惠政策,从而达到了规避政策的目的。
一方面,假离婚可能假戏真做,导致家庭的破裂,财产遭受损失。因为夫妻双方只要履行了离婚的法律程序,离婚便具有法律效力。用于买房的钱等财产在离婚前还是夫妻的共同财产,"假离婚"之后将变成一方的个人财产,另外一方当事人就难以控制该部分财产。一旦有一方不愿意复婚,因离婚而带来的财产损失将无法挽回。

⑵ 为买新房便宜假离婚又复婚被查出,这样要付什么法律责任

由于房贷政策的缩紧,二套房相比首套房的利息高出很多,很多家庭想再买一套房而且想享受首套房贷的优惠,就想到了假离婚,等分到房后再复婚。但是,假离婚是有很多风险的,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


⑸假离婚有的时候很可能是另一方想要解除婚期关系而行使的另一种离婚方式,为了骗得离婚手续而以买卖房产避税为由办理假离婚。离婚手续办理过后,财产没有按照正常的离婚财产比例分配,另一方又将假的离婚做成真的离婚,那么财产没有得到公平分配的一方就会人财两空。

新政策

2017年3月24日,北京市政府针对“假离婚”投机购房行为的“新政”落地。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银监会北京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从3月27日起,离婚一年内贷款买房,商贷和公积金贷款都算二套房。

⑶ 法院为何为判因买房而办的假离婚协议是有效的

据报道,为规避银行信用政策和房产限购政策,广州一男子与结婚7年的妻子“假离婚",还签了“净身出户"的离婚协议书。但是妻子假戏真做,不愿复婚被起诉。海珠区法院最终判决离婚协议书有效。

而而刘芳庭上则否认“假离婚"并表示自己一直都有离婚的意愿,且两人已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合法,离婚协议经过民政部门盖章确认,合法有效。她还说,离婚协议中陈亮以“净身出户"的形式离婚,是因为他经常赌博,极少照顾家庭,且佛山某房及广州某房是自己父亲出资大部分款项购买或出售婚前财产购买。

最终法院判定认为,陈亮、刘芳对于是否离婚已达成一致意见,且经民政部门审核,即使如陈亮所述是因规避购房政策而办理离婚登记,亦是双方一致同意为规避政策而离婚,故不存在欺诈。陈亮称双方曾约定购房后复婚,但现刘芳不同意复婚,表明她并非自愿同意复婚,因而即使双方曾约定复婚,该约定因违反被告的自愿而无效。而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陈亮未能举证证明双方曾就该问题有其他约定或附有其他条件。

⑷ 为了获取买房资格而进行的假结婚或假离婚,有哪些风险

如今一线城市楼市走高,特别是北上广深,政府为了稳定商品房交易市场,采取了一些限购措施。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人为了能够获取买房资格,于是想到了假结婚或者假离婚。

甚至网上流传这样的段子:「结婚之前先签好离婚协议书,双方盖好手印。周一登记结婚、周二办理户口、周三买房、周四支付假结婚的手续费、周五离婚」。你看,想买房的买房愿望实现了,想拿钱的钱也到手了,各取所需呀。

可是事情都会得偿所愿吗?假离婚、假结婚过程中签订的协议受法律保护吗?一方反悔不肯履行或者变卦索要巨额补偿怎么办?假结婚假离婚对个人征信会有影响吗?

实际上,不同于刻假章,伪造结婚证或者离婚证件的情况(这种情形是要受到行政处罚或者以伪造国家公文印章罪受到刑事处罚的),只要双方是通过民政局办理正式的手续,符合办理结婚或者离婚的条件,结婚就是结婚,离婚就是离婚,法律上,并不存在「假结婚」或者「假离婚」的说法。但是,现在确实有很多人为了能够买房等其他动机,利用婚姻登记做交易。出现了很多假结婚的却离不掉,假离婚的却弄假成真的现象。

比如就有这样一对夫妻,结婚十多年,最近二人所在的城市出台限购政策,家庭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了六成。为了再买一套房,丈夫呢,跟妻子提出假离婚,说:「咱先将家里的房产写在我名下,你净身出户,等购买了房子我们再复婚。」妻子同意了,于是二人去民政局办理了协议离婚。

等二人办完离婚手续,房产也过户了,女方想找男方一起筹款买房,结果竟然被男方拉黑了。后来女方从别人口中得知,男方在一年前已出轨,假离婚原来是他给女方设下的套……女方很愤怒,心想,他背叛我不说,现在还骗我,让我将房子拱手让给他,还有没有天理了?于是一怒之下,将男方告到法院,要求撤销离婚协议,重新分割财产。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离婚协议是双方当初自愿当着民政局工作人员面签的,经备案登记后就具有了法律效力。有些人期望靠签署私下的补充协议来规避「假离婚」风险,法院不会采纳这种二人私下的协议。女方现在必须费很大的劲儿去证明由于男方恶意欺诈,使自己陷入错误认识,作出了违背真实意愿的处分。而如果单纯为了买房协议离婚后不能复婚而请求法院重新分割财产,就更难得到法院支持了。你看,为了买房,拿着婚姻和家庭做赌注,结果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接下来我要讲一个为买房办「假结婚」,后来却离不掉婚的真实案例。80 后男子小徐来自河北保定,在上海做外贸生意多年。由于是个体经营,几年来他并没有缴纳社保,时至今日居住证积分距离落户和购房要求还相距甚远,小徐的老婆也没有购房资格。眼看女儿到了上学年龄,两人都琢磨着买套学区房,让女儿读个好一点的学校。

通过房产经纪人,他们好不容易相中了一套。可到交定金时,经纪人才知道夫妻两人都没有购房资格。经纪人向小徐暗示,可以找一个有本地户口的人「假结婚」,等买房手续办好之后再行离婚,但需要支付给其一定好处费,小徐和妻子几番犹豫,决定接受这个建议。

周小姐是一名 80 后,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目前在一家物业公司上班,名下无房且未婚,几乎满足小徐的所有要求。周小姐同意以 「假结婚」的方式帮助小徐买房,事成之后啊要收取 6 万元「劳务费」。为此,双方签署了《协议》,约定办理结婚手续后去买房,其中小徐享有房屋 99% 产权份额,周小姐享有 1% 的产权份额,房子买好后双方办理离婚手续,周小姐配合小徐从产权证上除名,小徐分两笔付给周小姐 6 万元的「好处费」。

可当房产购买手续完成,小徐要求周小姐按照协议办理房产证除名并办理离婚时,周小姐却提出要更多「好处费」,否则不同意离婚。周小姐在法庭上称,考虑到小徐的条件和自己的年龄情况及自己又是初婚,她对双方的婚姻抱有良好的经营愿景。男方本无购房资格,是占用了她首套房 3 成首付 9 折贷款利率的优惠才得以买到。

现在原告小徐购买的房子地理位置优越,几年之后价格很可能会翻倍。非要离婚的话,小徐应当进行相应赔偿。关于赔偿数额,周小姐称婚后购买的房屋登记在双方二人名下,应为夫妻共有财产,离婚需要均分,自己应取得房子 50.5% 的产权份额。综合房屋价值及自己的各项损失,周小姐提出了 100 万元的赔偿要求。后来在法院调解下,小徐支付 20 万元给周小姐,二人才解除婚姻关系。

这个案子虽然以调解方式结案,但是也给我们很多人一个警醒。「假结婚」之前一般会签署协议,表面看来是一套完美的程序,但背后的风险很大。

第一,对于购房人来说,因为通过这种假结婚方式,购房行为一般发生在婚后,很多地方比如北京,不能以无购房资质一方名义单独署名房本,必须以夫妻双方名义购房,这样房子很有可能演变为夫妻共同财产,若离婚时对方变卦或者以离婚为谈判条件,提出分割财产的要求,实际购房人及其家人均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第二,结婚容易离婚难。通过诉讼方式离婚也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第三,有的人因为顾忌到后期财产损失风险,在房屋买卖合同中途单方毁约,还会遭到出卖方起诉索要违约赔偿。在实务中,有很多的这种涉及假离婚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大多数的法院认为,通过假结婚买房或者转让房产并没有达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的地步,所以对于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是予以认可的,因为违约或者一方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那么将面临不小的违约责任。

第四,对于假结婚来说,正如我在前面讲的,离婚就是真的离,离婚协议是具备法律效力的,而且离婚之后的变数自己也无法控制,因为受骗而将财产拱手让人让很多人有苦难言。而即便是复了婚,经过一离一结,已经分割的财产不再是双方的共同财产,而变成了一方的婚前财产,若是再次离婚,另一方的利益必然受损。

第五,对于假结婚、假离婚过程中提供虚假证件、证明材料的,有可能被列入婚姻登记严重失信人「黑名单」。 那么将来在国家公职人员招录、成为单位法人、申请贷款、行业评优、申请补贴资金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

⑸ 为了卖房假离婚犯法吗

如果是为了买房假离婚的话,其实如果证据充足的话肯定是犯法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话,这种情况如果想要追究法律责任,非常的困难,取证不容易。

⑹ 假离婚买房有什么法律后果

1、法律上没有假离婚一说,假离婚买房的后果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2、根据法律规定,内只要夫妻双方办理容完离婚手续,双方即不存在合法的夫妻关系。双方不再享有夫妻权利,也不再负有夫妻义务。
3、离婚后购买房屋的问题,可能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与分割,需要由男女双方提供证据证明,如无证据证明,法律将不予支持。

婚姻法
第三十一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第三十九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热点内容
高邮阳光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9-19 05:42:10 浏览:321
开除员工按劳动法怎么赔偿 发布:2025-09-19 05:35:24 浏览:828
2016年行政法讲义 发布:2025-09-19 05:02:28 浏览:268
法治与法治课 发布:2025-09-19 05:01:03 浏览:474
员工量化处罚与劳动法 发布:2025-09-19 04:53:13 浏览:696
法官入额笔试真题 发布:2025-09-19 04:52:38 浏览:799
司法权政府 发布:2025-09-19 04:46:41 浏览:213
司法考试制度改革 发布:2025-09-19 04:41:20 浏览:773
论述民法的性质论述题 发布:2025-09-19 04:31:49 浏览:271
复旦法学评论 发布:2025-09-19 04:13:34 浏览: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