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因善意救助承担法律责任

因善意救助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2-14 19:10:47

1. 救人不当造成别人残疾的,救人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你好,具体得看情况,施救人只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才给予赔偿(专属于无因管理,可以查看属相关法条)。如果是一般的过失,则不需要赔偿,且可在对方受益范围内要求对自己的补偿(但不得要求奖励)。如果因为没有急救知识而实施了不当的行为,施救者一般不予赔偿,当然如果施救者是医务相关人员,则要给予赔偿。(如果您能详细的描述,才能有更准确的回答。)

相信好人会有好报,法律不会打击好心人。

2. 司法实践中,死亡人因为救助人送医不及时导致死亡,救助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救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义务救助人,一般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后对受害人进行救助,也有其他有义务救助要求的义务救助人
例如:A企图谋杀B,但动手后后悔,叫来救护车救助B。这里A对B具备救助义务,能否阻止B的死亡对于A犯罪量刑很关键,如果B还是因为救助不及时死亡,A则依然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具备救助义务,但因可观原因依然没有成功救助的,根据情况,分别承担对
还有如交通肇事案中,肇事方对受害人进行了救助,但救助人依然死亡的,同样构成法律关系
另外,诸如游泳池等配备了救生员,如果付费游泳的顾客发生溺水,救生员未能及时做到救助义务,同样承担法律责任
应的法律责任,即有刑事责任也有民事责任

另一种则是非义务性救助,例如:老人因心脏病发晕倒,路人打120求助,120赶到后进行了救助,但老人依然去世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死亡是因为自身疾病导致的,救助是否及时只是外因,并不是老人死亡的根本原因
这里只能推定过错原则:即,救助人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错,如120接到求助后,故意不出车或出车缓慢,未能做到及时出警等情况,则救助一方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
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即便是救助不及时(如某城市发生过一起事故,一中年男子哮喘病发作,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但因为堵车,以及应急车道被非法占用,救护车无法及时送医,最终男子死亡),由于救助一方没有过错,则救助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总的来说,在法律以及实践中,判定救助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主要看救助的情形和救助的过程:一个是是否存在救助义务或救助关系,有义务关系的,是必须救助,不救助或救助不及时都应当承担法律后果;而没有义务救助的,则不承担法律后果。二个则是救助过程,有义务救助的,不考虑过程,只对应救助结果;而没有救助义务的,则其在救助过程中只有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错,才会推定存在法律责任,否则不承担责任

3. 偶遇需要急救的病人,路人在医护人员远程指导下进行急救,是否需要负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于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版次会议通过权。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励善意救助伤病的高尚行为。
善意施救者的责任豁免须具备以下要件:第一,行为人为善意救助者,即具有救助他人的善意;第二,行为人实施了救助行为,在他人处于危难或困境中时,采取了紧急救助措施;第三,善意救助者的救助行为不当,造成了被救助者的损害。具有上述三个要件,就可以依据本条规定,免除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责任。
所以根据上述要件描述,这种情况下路人是不需要负法律责任的(因为路人主动施救已经满足以上三要件)。

4.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什么意思

只要是自愿去施救的,不管是否存在重大过失,都对受助者的损害不承担民事责任。

此外,救助者必须是自愿施救的。与之相对的就是在非自愿的情况下实施的救助行为,比如在有先行义务、职务行为等情况下所实施的救助行为,若因救助者的重大过失扩大了受助者的损失,则不能免除其民事赔偿责任。

立法作出此种限制是合适的,既鼓励了普通大众对受助者积极施救,也提高了被动施救者的注意义务,有利于提高救助之效果。

(4)因善意救助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于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励善意救助伤病的高尚行为。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从2016年12月到今年3月,民法总则(草案)第184条经历了3次修改。最初的版本是“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除有重大过失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经过三次修改,大会表决稿删除了前几次审议稿中的“重大过失”字样,仅规定“因自愿实施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几次修改释放了鼓励大家见义勇为的明确信号。

5. 不予救助是否应担法律责任

包某说:“反正有不讲究的事,要不我也不能对别人说”,二人吵吵几句后包某说:“咱俩出去干一仗”白某说:“行”。包某从自己身上掏出一把折叠刀递给白某说:“你捅我吧”,白某打开折叠刀向包某胸部捅了一刀后逃跑。 出租车司机于某在海拉尔百川烧烤店门前等拉客,这时从烧烤店出来一块吃饭的人孙某将被害人包某扶进出租车,包某上车后对他说:“师傅,赶紧送我去医院”,司机于某没有等孙某上车就将车开到海拉尔区农垦医院,在医院急诊门前于某见包某捂着肚子哼哼不能行动,便将包某从出租车上拽出来扔到地上离开了现场,造成包某因不能及时救助死亡。 于某本人虽然没有亲手致被害人包某重伤,但他明知其抛弃行为可能导致伤者死亡的结果,却又怀有放任或侥幸的心理。所谓的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救助,能够救助而没有救助的行为。不作为犯中实质的作为义务根据在我国法学界已认可以下几种说法: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现今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并不限于刑法明文规定的义务,而且也应当包括民法、经济法婚姻法诉讼法行政法等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2、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范围很广,具体认定要根据职业、行业的管理规定、规章制度而定。认定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业务,一要注意义务的时限,二要注意义务的对象。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上能够引起一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法律行为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合同行为。4、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是由于行为人先前实施的行为致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权利处于危险状态,而产生的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于某明知将这位生命垂危的重伤者弃于医院门口冰冻地面上,在深夜零下二十度的环境里,可能会因无人救助而死亡,仍放任伤者死亡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明显的,并且导致了伤者死亡结果的发生。 于某的抛弃行为虽不是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不施以救助的行为在整个犯罪的过程中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到了促进的影响,也就是说该行为与犯罪结果的发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本人认为这种因果关系就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我们不能机械的认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仅指犯罪实行行为与对定罪量刑有价值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起着主要的作用,但于某抛弃伤者不顾的行为,对危害结果也具有推波助澜的影响,由此并不能否定其抛弃行为与犯罪结果的因果联系。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于某作为出租车服务行业人员,当其车载有面临危险的乘客,有条件送往医院的条件下见死不救,(只因为其胆小,怕牵涉的事多就没送包某到医院急诊室,当时温度零下20多度,能冻死人,并且于某知道这人有生命危险。但于某认为有人来能看见救助就开车离开。)不仅仅是一般的不道德行为,而是违背法律的不作为行为,伤者包某如遇出租车司机及时抢救,有可能不致死亡,但于某不顾其死亡危险,竟毫无人道地在夜深无人之际将伤者包某弃于冰冻地面,于某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其不作为的行为是明显的。致其未能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因而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根据《合同法》第301条规定,承运人在远输过程中,应当尽力救助患有疾病、分娩遇险的旅客。另外,本案出租车司机于某也是有能力救助的,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医生的救治是很简单的事情,却没有实施,而是将伤者拖出车外,扬长而去。笔者认为因于某的行为构成了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罪,应当承担刑事附带民事责任。(作者:王谦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拉尔区检察院)

6. 见死不救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对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人,见死而不救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对于没有法定求助义务的人,见死而不救只能从道德层面予以谴责,而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

7. 善意第三方用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原则上善意第三方是不成担法律责任的,如果你所收买的东西是赃物,则要承担归还物品的不利后果。

8. 第184条规定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条规定的法律价值在哪

民法总则有针对性地回应了见义勇为者陷入困境时的权益保障问题。见义勇为是高内尚可贵的品容格,如果让其陷入困境,受助者持漠视态度,必然使得见义勇为的行为被遏制,这个法条就是鼓励更多人放心大胆地见义勇为,让‘好人有好报’的理想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实现,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发生。

9. “善意救人免责” 是法律对良心的支撑 善意地什么

新《民法总则》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0. 因施救不当反而造成被救人受到更严重的损伤 施救人要负责赔偿吗(施救人为个人)

施救人应当是无因管理人,从公平原则出发,施救人是为维护被救人的利益,即使存在过失,但从倡导见义勇为的原则出发,我认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承担责任。
第九十三条 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

热点内容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8 12:27:03 浏览:321
经济法辨析题股份的发行价格可 发布:2025-09-18 12:26:20 浏览:477
法律知识竞赛试题案例分析题 发布:2025-09-18 12:09:38 浏览:434
河南大学法律硕士调剂 发布:2025-09-18 12:08:04 浏览:241
刑法九受贿起刑点 发布:2025-09-18 12:08:03 浏览:549
热点事件的行政法分析 发布:2025-09-18 12:07:23 浏览:32
法律援助案件有多少胜率 发布:2025-09-18 12:03:54 浏览:677
民事诉讼法表格 发布:2025-09-18 12:03:51 浏览:895
担保法与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18 11:40:33 浏览:343
法律顾问和法律咨询制度的通知 发布:2025-09-18 11:40:33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