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借用名额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

借用名额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12-14 19:49:54

1. 关于借别人名额买房

如果对朋友没信心,建议不要买。
如果买的话,和朋友搞一个协议,协议里讲清楚这件事,而且要给人家钱的,那是人家的福利,(所以才便宜啊)。协议最好公证一下。
不过这么做,有点伤朋友的心

2. 借用别人的名义买的房子,要签一份买房协议书,其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协议应该怎么写呀

用别人名字买房子,那肯定是你认识的人,要是这样的话写的协议及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了,但是一定要写上此房是你出钱买的房子归你自己所有就是房产证的名字是那个人的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3. 我的房子当时是用别人的名额买的交款收据也是他的名字,如何筌购房协议才有法律效力

按你所述,显然该房产与你无关。
在你与对方均认可是由你出资,你对该房产也仅仅是拥有债权,而不是所有权。

4. 借他人名义购房合同有效吗,借他人名义购房有

借他人名义签订的购房合同,要看以下情况。
借名买房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果发生合同纠纷,很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如果合同存在恶意规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为,借名买房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比如不具备资格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行为。
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一般会认为借名买房合同无效,法院会按照房屋买卖合同和房屋所有权证认定争议房屋的购房人和所有权人。
如果不存在恶意规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为,如果借名买房合同是当事人自愿签署,奉行合同自由的原则,借名买房合同应具有法律效力。

5. 用别人名额买房子,协议该怎么签有法律效率么

做公证时可以的,但是法律规定还是按照房产证上的名字决定产权归属的,公证的时候要说明详细的情况,一定要说明房子是你买的,只是借用别人的名额,到了五年之后,甲一定要协助办理过户手续;最好在找个律师做见证人。不过严格来讲,甲要是想讹你这套房子也是轻而易举的,因为房产证上是他的名字,到时候打官司的话会很麻烦;不过你要是和甲的关系比较好的话,你自己考虑一下他会不会这样做。

6. 借他人名义买房有什么风险,购房人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1、借名买房,是指房屋的实际出资人借用他人名义购房,并以他人名义登记房屋所有权的行为。房屋的实际出资人为事实购房人或者真正购房人,被借名之人为登记购房人。 2、实际出资人为何以他人名义登记房屋产权呢,一般是出于以下原因: (1)规避法律或者政策: 购买房产需要一定的资格,事实购房人没有资格购买,而登记购房人具有资格购买是最常见的情形。比如,有些人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又想买这样的房屋,就只能借他人名义买房。 (2)转移财产逃避债务: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的,债务人有权要求债务人以其所有的动产或不动产偿还债务。有些债务人为了隐匿财产,恶意躲债,事先就把房屋登记在他人(一般是亲人)名下,给债务人和法院以自己无财产的假象。 (3)贪图便宜享受优惠: 比如,只有具有城镇户口的在岗职工,才能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人没有资格办这种贷款,于是以别人的名义办理公积金贷款。 (4)简便手续,减少税费: 比如,父母为了逃避将来有可能开征的遗产税,以未成年人的名义购买房屋等等。 3、在法律上,借名买房中存在着诸多风险: (1)登记购房人反悔不承认借名买房之事或者登记购房人死亡,其继承人不了解借名之事、不承认借名之事。 (2)第三人对登记购房人转移房产给事实购房人的行为提出异议,实践中,借名买房双方进行约定时,事实购房人认为借名与登记购房人的配偶没有关系,真正的房主是自己,但登记购房人的配偶往往以《婚姻法》的规定提出异议,否认借名买房的事实,确认该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 (3)房产被登记购房人处分(转让或抵押)或被法院执行。 1、如果不存在恶意规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为,如果借名买房合同是当事人自愿签署,奉行合同自由的原则,借名买房合同应具有法律效力。但该合同最好注明:“经双方协商以甲方的名义购房,本房屋由乙方出资购买,房屋所有权归乙方,与甲方无关。” 而且,需要留存足够的证据,比如出资的原始凭证,如存折、购房发票等等。因为,一旦登记购房人事后反悔,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房屋是借名买的,实际产权人是事实购房人。事实购房人有可能得到法院支持,房屋登记不实可最终得以纠正。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而产权证又是登记购房人的,事实购房人只能主张事实上的借款关系要求登记购房人返还房款。 2、另外,即便借名买房合同是有效的,但登记购房人违反该约定,将该房转让或抵押给第三人,第三人因此取得房产,事实购房人并不能追回该房产。因为根据《物权法》善意取得的制度,第三人出于善意而信赖不动产登记簿或房屋所有权证书的内容,并且转让时已支付合理的价格,同时,转让后已依法登记,因而取得房屋所有权,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事实购房人仅有权向登记购房人要求赔偿。 3、至于登记购房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以不动产登记为依据,查封并拍卖该房产,致使事实购房人丧失对房屋的所有权。如果借名买房合同无效,已经付款的事实购房人,只能向登记购房人要求返还购房款,如果借名合同有效,事实购房人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对被执行的房产主张权利并要求法院停止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员对案外人提出的异议,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驳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 综上所述,借他人名义买房,会涉及到许多法律问题,也存在许多风险,因此,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借名买房为妙。因为借他人名义买房,一旦登记购房人事后反悔,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房屋是借名买的,而产权证又是登记购房人的,那就麻烦了,处理起来是十分复杂的。在此,建议您咨询相关专业的律师,让律师帮您分析并解决相关事宜,您也会省心不少。

7. 借名额给别人买房会有什么后果

借名额给别人买房的后果是容易产生房产纠纷,且影响自己第二次购房信用。

借名额给别人买房的风险很高,因此一般不提倡以这种形式购房。具体而言,风险如下:

1、名义购房人取得房屋所有权。比如,不满足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购房者,借用有资格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人名义购房,因实际出资不具有购买资格,所以房屋所有权归不动产权证上登记的人即名义购房人。

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名义购房人反悔,实际出资人又不能证明自己支付了房款,极有可能造成钱、房两空的局面。

3、名义购房人如果深陷债务纠纷,在房产过户到实际出资人名下以前,该房屋有可能被法院强制执行。

4、因借名购房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导致无效时,实际出资人必然无法得到房屋所有权。

5、如果名义购房人死亡,实际出资人很可能与名义购房人的继承人产生一系列的纠纷。

6、将房屋所有权从名义购房人的名下转移到实际出资人的名义,还需要缴纳额外的税费。

借名买房的权属处理:

1、在讼争房屋上的他项权存续情况下,须征询他项权人(银行、典当公司等)的意见,在实际购房人同意出资涤除相关权利后,各方面行确认权属。

2、贷款购房后,首付款出资人拖延、拒不还贷,名义购房人亦参与了部分实际偿还贷款、或借用其名义贷款、购房,亦会给其今后购房、贷款造成不利影响,借名方涉及不当得得等情形可采取释明当事人应另案主张的处理方式,避免使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化,给审判工作增加难度。

3、对讼争房屋是否涉及其他隐名权利人进行审查,如在购买房屋时,出借方及借用方是否已有配偶。如发现其他隐名权利人,应及时通知其参加诉讼或取得其明确的意见。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借名买房

8. 借名买房协议有效吗

在借名购房合同效力的认定问题上,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的结果截然不同。2010年12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15条、第16条分别针对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借名购房合同的明确了处理原则。根据该两条规定,针对普通商品房签订的借名购房协议有效,而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借名购房协议,因为违反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侵害其他广大符合购房资格的购房人的利益,一般认定为无效。
在司法实践中,针对经济适用房的借名购房合同,法院会进行更为细致的审查与区分,满足下列条件的借名购房合同可以认定为有效:
(1)借名购买的经济适用房的原购房合同是在2008年4月11日之前签订的;
(2)当事人明确约定在限制上市交易期限届满后再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或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具备上市交易条件。

9. 借用他人名义购房而签订的产权归属协议有效吗

借用他人名义购房而签订的产权归属协议有效,借名购房一般的商品房,该买卖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合同。
在一般商品房买卖当事,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购房人(登记购房人)签订的合同,是双方意思自治的表现,法律一般不予干预,应认定为有效合同。
实际购房人有权依据《合同法》有关委托代理方面的规定,委托他人代理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其中当然包括代理买卖房屋。只要双方不存在恶意规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为(比如规避“限购”政策规定,规避二套房的银行贷款利率等),双方当事人自愿签署的借名买房合同合法有效,应具有法律效力。实际出资人在与登记购房人产生纠纷时,可以向法院提起确权之诉,确认房产为实际出资人所有。

热点内容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8 12:27:03 浏览:321
经济法辨析题股份的发行价格可 发布:2025-09-18 12:26:20 浏览:477
法律知识竞赛试题案例分析题 发布:2025-09-18 12:09:38 浏览:434
河南大学法律硕士调剂 发布:2025-09-18 12:08:04 浏览:241
刑法九受贿起刑点 发布:2025-09-18 12:08:03 浏览:549
热点事件的行政法分析 发布:2025-09-18 12:07:23 浏览:32
法律援助案件有多少胜率 发布:2025-09-18 12:03:54 浏览:677
民事诉讼法表格 发布:2025-09-18 12:03:51 浏览:895
担保法与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18 11:40:33 浏览:343
法律顾问和法律咨询制度的通知 发布:2025-09-18 11:40:33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