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造谣者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造谣者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2-18 08:18:44

① 记者造谣应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 对于造谣者侵权问题,应该如何追究法律责任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的很多的地方都存在一些的谣言,对于这些谣言的问题,然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真正受到造谣者的人来说,那可谓是一个毁天灭地的打击。 对于现在的一些人在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情况下而去选择对其恶意的抨击。其实对于这样的事情呢,我们也应该去追究其法律责任,毕竟对于这样的行为已经严重到影响到了当事人的名誉权以及荣誉自由权,故意编造,传播虚假消息,这样也是应该负一定法律责任的,因为对于这样的行为已经严重触犯到了他的人身安全。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对于造谣者所造出来的当事人,一般人都会表示一种嫉恶如仇的态度选择一系列的抨击而这些抨击那势必也就会给他的自尊心带来一定的损伤,毕竟每个人的承受能力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③ 诬陷、造谣需要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这属于侵权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回;
(三)消除危险答;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请参阅:《民法通(总)则)》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应规定。

④ 造谣者和传谣者分别需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现行刑法第291条第二款的规定:假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搜集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许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成心在信息搜集或许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捣乱社会次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许管束;形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现行刑法第291条第二款的规定:假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搜集或其他媒体上传播,要承当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司法义务。

(4)造谣者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谣言受害者可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一般来说,可以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况如下:

1、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2、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给监护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3、侵害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属造成精神损害的;

4、灭失或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损害。

谣言受害一方如果是受到他人通过发布谣言的行为贬损受害人的人格,破坏了受害人的名誉,严重的影响了受害人的生活和工作,给受害人的精神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的话,可以找相关证据要索赔精神损害赔偿。

⑤ 谣言止于智者,网上造谣需承担法律责任

网上造谣确实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如果自己的造谣行为对别人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构成诽谤罪。

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信息都可以迅速传播数据,所以互联网时代对于谣言的约束会变得更强,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发表言论的时候需要更加谨慎,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论而对别人造成不良影响。

网上会有很多造谣的事情。

这些造谣的事情其实分两种情况,第1种情况是恶意造谣,第2种情况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谣言。我觉得不管针对哪一种情况,造谣行为其实已经严重伤害到了当事人的感情,甚至会对当事人的生活造成重要影响。我们在娱乐圈经常可以看到各种造谣的事情,其实这些事情都的背后都有所谓的利益关联,甚至会有一些利益矛盾存在。

⑥ 散布和传播谣言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1、如果是故意散布虚假恐怖信息,造成社会恐慌,扰乱了社会秩序,回要承担散播虚假恐答怖信息罪。
2、如果是中伤他人的谣言,给他人名誉造成了严重影响,可以起诉他侮辱罪或诽谤罪(注意此类案件只能自诉),同时可以要求他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名誉权),如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偿精神损害等。

⑦ 造谣中伤他人者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情节及后果,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专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⑧ 造谣,传谣,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关于造谣、传谣的罪名有哪些来源: 新传奇 2019年第27期6月26日晚,网传贵州毕节、凯里等地“疑似幼儿园、孤儿院被重金贿赂养成幼儿满足兽欲”,疑似有儿童被成人性侵,手段情节十分恶劣。6月27日,贵州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发布官方通报,称网上传播的“毕节、凯里有未成年儿童被性侵”照片,均为赵某某从网上收集,信息系其编造。对于在网上造谣的人,法律将如何对其进行严惩呢?北京市中永律师事务所的王亮律师表示:如果该事件确系谣言,造谣者必须为此承担法律责任,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这个罪名主要是指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并在信息网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仍故意传播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涉及“造谣、传谣”的罪名也远不止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这一条,不同犯罪对虚假信息范围的界定各不相同。常见的关于“造谣、传谣”的罪名有:一、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二、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三、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四、投放虚假危险物

热点内容
广州黄埔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8 02:36:47 浏览:194
刑法的痛苦 发布:2025-09-18 02:35:06 浏览:744
法官助理的产生 发布:2025-09-18 02:34:16 浏览:94
学生公民道德歌歌曲 发布:2025-09-18 02:29:57 浏览:32
工伤保险条例培训视频 发布:2025-09-18 02:29:56 浏览:592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8 02:22:46 浏览:500
高新技术企业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8 02:19:46 浏览:718
专科医院治疗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8 02:11:20 浏览:665
超市好员工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8 02:11:18 浏览:454
公务员管理条例2018 发布:2025-09-18 02:07:02 浏览: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