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城管执法法律知识讲座

城管执法法律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 2021-12-19 00:05:13

『壹』 急求城管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简称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法依据是1996年颁布的《行政处罚法》、以及各城市颁布的地方性法规。职责:对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例如处罚摊贩违法占路)、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行政执法,其中的城市市容市貌、占道摆摊、乱搭乱建等影响市容的现象整顿治理由于经常引发社会矛盾而引起媒体关注和热点报道。
因为城管执法涉及许多领域,因此相关法律法规也较多,另外各省市城管管理职能也有一些不同,各地出台了一些《条例》、《规定》、《实施细则》,这些往往是城管执法主要依据。
主要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 、《国家赔偿法》 以及各地涉及环境卫生、市容、市政等与城管职责相关《条例》。

『贰』 如何规范城管执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在加快城市发展转型的主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高发期,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应运而生的城管执法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新兴事物。全国各地3000多个县市建立了城管执法队伍。作为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城管执法队伍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城管执法队伍形象是城管执法队伍给予公众的直观的具体的形象化的看法、印象和感受。也既是社会公众对城管执法队伍的整体评价,它是城管执法人员的价值观念、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廉政意识、服务作风、办事效率、队容风纪的综合反映。城管执法队伍形象体现了执法人员的精神风貌,是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
目前,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涉及城管的新闻报道以负面报道居多,公众眼中的城管执法队伍形象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与构建和谐城管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执法中还存在一些不文明、不规范现象,执法过程中少数队员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城管执法队伍也无一例外的都遭遇过暴力抗法事件,执法人员屡屡受伤,违章者暴力抗法绝非个别现象,而是个普遍性的问题。
“城管”怎么样呢?城管的形象为什么不佳?我以为,可以从内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二:
内部因素有:(一)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良莠不齐。在城管执法队伍的沿袭和变更中,有少数素质较低、形象不佳的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混进执法队伍,从而影响了队伍整体形象。(二)思想工作薄弱,管理制度不全。每天繁重的工作任务给一线执法队员造成巨大身心压力,再加上公众不理解、不支持导致部分队员面对困难,缺乏斗志,得过且过。在执法队伍自身建设上,督查考核,奖优罚劣,群众监督上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影响队伍形象建设。(三)执法欠规范,技巧和技能缺失。从法律适用、执法程序、执法用语、执法文书制作等方面,少数执法人员不按规范进行,导致行政案件错误、漏洞层出不穷,且重罚款轻教育,群众对此不满情绪激增,队伍形象不好。
外部原因有:(一)市民对“城管”认知有限,导致偏颇误解。对于与城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有限,对城管职能职责的理解偏差,市民把城管职能无限扩大化,经常提出许多超越职权范围的难题,一旦无法及时得到解决,消极看法产生后转化为负面效应,对城管的抱怨增多,认为城管“不作为”。而对属于城管的正常执法措施,如暂扣流动摊担经营工具,请其到队里接受教育或处罚。许多市民简单认为,这是“收缴行为,是砸弱势群体的饭碗”等,是城管“乱作为”,由此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二)体制机构不顺,没有牵头主管部门。从中央到省一级地方政府,暂未设置主管部门管理全国城市管理工作,而地方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全国各地3000多个市县却无一例外组建了城管执法队伍,从而造成“城管”师出无门。由于城管工作性质决定了城管处在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多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与城管工作相关联。市民一有不满,就认为城管工作没做好,因此城管的形象大打折扣。(三)缺乏舆论正面引导,交流渠道不通。各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偏差比较大,普遍以报道城管执法队伍的负面新闻为噱头,而对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宣传十分欠缺,造成对事件片面了解,导致群众意见大、反映差。同时影响执法人员工作情绪和积极性,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提升城管执法队伍形象,是新时期城管执法队伍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需要,是依法行政的需要,更是树立新形势下城管公共关系理念的需要,对维护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应着眼长远,探索对策,勇于创新,结合城管执法队伍实际情况,认真落实以下几项工作,从而提升城管执法队伍形象: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只有建立一支思想好、作风硬、纪律严、业务精、形象美的执法队伍,才能保证各项城管法律法规的顺利且正确地实施,才能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任务。
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坚实保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是人性化执法的重要基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要做到三点:一是内强素质,学会“宽容”;二是讲究艺术,善于“说理”;三是,严肃队容队纪,用好的制度管人,树立公仆形象。队伍的素质教育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城管队员必须坚持学习党的理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要注重加强队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准确执法、依法行政打下良好的业务基础;再次严格进人机制,始终坚持“逢进必考”的原则,严格标准,向社会“公开、公正、公平”招考,广纳人才。只有严把“进口关”,才能确保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且要建立一种竞争机制,使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创造一种“让真才实学的人有位子,让认真工作的人不吃亏”的环境,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突出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
通过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深化依法治国理念,提高城管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坚持学法
二是加强外部力量监督。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进行监督,广开公众监督的渠道。向社会公布监督热线,邀请社会各届人士担任城管执法形象监督员,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掌握最新的社会反馈信息,并及时提出城管工作整改意见,以争取最广大市民的支持与协助,使城管执法工作逐步达到公平,公正,透明,提升执法队伍形象。
三是完善奖惩机制。通过制定《督查考核办法》,细化执法督查考核百分制。由直属监督队每月根据督查评议会的形式将督查落到实处,对一线执法人员及科室人员实行动态考核。对落实工作不到位,有违纪现象的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同时建议督查结果与评优评先相结合,进行奖优罚劣,并且与执法队员的工资收入,职务晋升等挂钩,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总而言之,城管执法队伍形象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常抓不懈,才能永葆城管形象的正义性、公正性、纯洁性,才能把城管执法队伍真正建设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叁』 怎样理解城管执法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的意义

城管执法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的意义:
A、加强城管执法队员培训是践行群众路线,增强执法和服务意识的需要。群众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解决“为了谁”的问题。就城管执法实际工作而言,立身之本与终极目标,都是为百姓服务,为城市容貌更加美好,管理好城市服务好百姓。

B、加强城管执法队员培训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维护政府公信力的需要。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城管执法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今年市政市容委组织编印了有关执法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其中城管执法涉及市容、市政、园林、环卫、规划、环保等8大类278项,涉及的法律文件近40个,涉及条款3745条。这些法律、法规、规章的准确实施,既是全市执法队员依法履行职责,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法律保障。
C、加强城管执法队员培训是落实“城市管理年”活动的重要工作。今年城市管理年的主题是打造“干净、整洁、有品味的海口”。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能否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年,市市政市容委在城管执法系统组织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其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是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推进“城市管理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D、加强城管执法队员培训是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水平的需要。近年来,通过大家的努力,城市管理工作提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理解和好评。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群众不同程度反映执法随意性大、执法队员态度蛮横硬、吃拿卡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从而引发群众不满。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外,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肆』 从实际工作出发,谈谈执法人员如何提高法律素养,更好的做好城管执法工作

建个网站,接受人民监督,积极相应人民反馈

『伍』 市容城管法律法规知识

城管是“市容城管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政府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简称。城管全称是城市管理监察部门,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它将过去由多个行政部门行使的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力,集中于一个机构行使。其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其行政法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结合本地方实际提出调整行政处罚权的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常用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行政处罚法》,《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等等,以及庞杂的地方法律法规,如:《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北京市张挂标语张贴宣传品管理规定》,《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等。

『陆』 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需要哪些专业法律法规知识

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属于政府的执法部门工作人员,负责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以内及市政设施、城容市公用、城市节水和停车场管理中的专业性行政执法工作等。
需要的专业法律法规知识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城乡规划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相关内容。

『柒』 我是个城管执法人员大队长让我讲课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第二十七条的每一条解释帮我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城管范复围大了,就仅道制路这一块就包括道路、桥涵、雨污水、照明、防洪、电力、热力、自来水、通讯、燃气等一系列设施。要是不管理,你家门口的路三天两头被挖断,你家的电、水、气动不动就因野蛮施工被迫停供,人行道变成菜市场或小吃一条街你过不去,你觉得这样生活的舒服吗?由于道路违章现象如破路埋设管线,占道施工等多是在后半夜发生,道路城管一般都是白班+夜班连轴转,就是为了城市生活更舒适、更有秩序。我承认任何行业都有败类,现在记者也喜欢报道暴力执法的内容,但这不代表所有城管都是恶魔。说讨厌也好,说城管工作下三也好,总比偷、强、占国家便宜的好。

『捌』 城管的执法权来自哪里城管执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1、有的大城市通过地方立法,授予城管立法权,只是局部城管有执法权,不代表全国各地城管都有权执法。

在我国,任何行政主体的权力都来自法律法规授权。从本质上来讲,城管的产生,就是把原来各个部门分散行使的行政处罚权,集中到一个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身上。

根据国发〔2002〕1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各省政府是否给区市城管局授权应当有文件依据,即使授权,区城管局的单位性质为事业单位。不具备授权执法主体资格。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3、行政法规依据:《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结合本地方实际提出调整行政处罚权的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8)城管执法法律知识讲座扩展阅读:

城管的主要职责:

1、贯彻实施国家及本市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

2、组织起草本市有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研究提出完善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意见和措施。

3、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工作。

4、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5、负责本市市政设施、城市公用、城市节水和停车场管理中的专业性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城管监察队伍行政执法中跨区域和领导交办的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

6、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系统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廉政勤政建设工作。

7、承办市政府及市市政管委交办的其它事项。

『玖』 事业单位考试中i城管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具体指哪些法律

公务员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城市管理的法规

『拾』 如何从法律方面解决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

国家好像还要立法规范城管执法问题 城管执法 将来肯定要走正规之路 肯定会有一部法律来规范的

热点内容
法考行政法主观题谁讲的好 发布:2025-09-17 23:04:31 浏览:553
天枢律师 发布:2025-09-17 22:51:48 浏览:863
侮辱嘲笑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7 22:28:45 浏览:886
西安司法鉴定中心地址 发布:2025-09-17 21:49:04 浏览:364
法院开庭函 发布:2025-09-17 21:40:51 浏览:994
合同法教学大纲 发布:2025-09-17 21:40:47 浏览:229
行政法第三十六条 发布:2025-09-17 21:35:36 浏览:403
中国古代法治思想 发布:2025-09-17 21:34:26 浏览:7
国企轮班劳动法工作时间 发布:2025-09-17 21:33:31 浏览:263
司法鉴定火灾鉴定 发布:2025-09-17 21:22:12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