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法律知识宣传资料
⑴ 求一份12.4法制宣传材料,公安局做宣传的。急急,能写满A3纸的内容就行了。
1、何为“12.4”法制宣传日?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1年4月26日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进行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因此,将现行宪法的实施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充分体现了宪法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2、今年我省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今年我省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建设和谐广东”。
3、什么是“法律六进”?
答: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统称为“法律六进。”
4、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哪些人?
答: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5、什么是工会?
答: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6、现行的《工会法》是何时修正的?
答:现行的《工会法》是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正的。
7、 对违反《工会法》规定侵犯工会合法权益的,工会如何解决?
答:工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工会对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请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8、 对职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工会工作人员因履行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如何处理?
答:主要是行政处理和民事赔偿。 一、职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除劳动合同。 参加工会活动是每一名职工应当享有的权利,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任何用人单位不能因职工参加工会活动而解除其劳动合同。对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者合同的条件,劳动法作出了明确规定。除了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能以种种借口,因参加工会活动而单方面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 二、工会工作人员因履行本法规定的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工会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限相当于其任职期间;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期期满。但是,任职期间个人严重过失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外。”对违反此条规定,擅自解除工会工作人员劳动合同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对以上两种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单位恢复其工作,并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或者责令给予本人年收入二倍的赔偿。 劳动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对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工会法的规定,因职工参加工会活动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恢复其工作,并责令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各种应得的报酬。 被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或工会干部,除了可以提请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外,还可以依据劳动法、工会法的规定,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9、 对妨碍工会组织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非法撤销、合并工会组织、妨害工会依法参加事件调查处理以及无正当理由拒绝进行平等协商的,如何处理?
答:主要是行政处理。 一、工会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国有企业、第三十六条规定了集体企业、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本单位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如果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工会法的规定,妨碍工会组织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行使民主权利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工会法第十二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撤销、合并工会组织”。工会组织是依法成立的,除了按工会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基层工会所在的企业终止或者所在的事业单位、机关被撤销,该工会组织相应撤销,并报告上一级工会。”此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加以撤销。三、工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违反这一规定,妨碍工会参加职工因工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查处理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劳动法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工会法第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⑵ 法律宣讲具体内容怎么写
同志们:
这次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县“四五”普法工作,表彰“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五五”普法工作任务,扎实有效地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为实现我县“166”工作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等一下,**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简要总结全县“四五”普法工作情况,并对新形势下做好“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县“四五”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有力监督下,我县的“四五”普法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法制宣传教育基本实现了从提高全体公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过去的五年,是普法教育全面铺开,公民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全县重点宣传普及了42部法律法规,组织干部群众学习了《宪法》,《行政许可法》和WTO基本法律知识,全县20.7万名普法对象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普法教育。宪法的宣传已实现制度化,每年12月4日前后,我县都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声势浩大的法制宣传活动,着力增强全县公民的宪法意识,在全县形成崇尚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浓厚氛围。 “严打”整治斗争法制宣传月、传染病防治法宣传月和税法宣传月等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蓬勃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学校等服务群众面向基层的普法活动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普及活动,主要法律基本知识已被多数干部群众所掌握,广大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严格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和能力明显增强,决策依法、遇事找法、办事按法、解决问题靠法逐步蔚然成风。
(二)过去的五年,是法律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明显提高的五年。根据“四五”普法规划确定的重点对象,我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学生、农村基层干部、进城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的意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明确了学法的主要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措施、检查考核等,初步搭建了几类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律素质教育平台。各级党组织建立并坚持了中心组学法制度,县人大任命的领导干部实行了干部“任前考法”制度,全县有近800名副科以上干部连续5年集中考法;制定并落实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公职人员法制教育的实施意见》;全县二百多名村书记、主任参加了全省统一组织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与考试;先后举办了10多期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的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培训班;全县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基本做到法制教育的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通过学习培训、考试考核,提高了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水平。
(三)过去的五年,是依法治理工作纵深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明显加快的五年。我县认真抓好规范性文件制定,抓好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依法治县水平明显提高。各部门、各单位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切入点,依法建章立制,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依法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以依法行政工作为重点,结合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努力抓好“10+1”体系,特别是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了部门(行业)法制建设。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抓手,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县现有1个省级、3个市级、29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县各行各业、各个层面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有力推进了依法治县的进程。
(四)过去的五年,是普法依法治理成果丰硕,社会法治环境明显改善的五年。五年来,法制宣传教育紧扣石城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围绕新农村建设、10+1体系建设、招商兴工、争资争项、和谐平安创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围绕“打黑除恶”、“两抢一盗”等“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围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转制、涉法涉诉上访等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推动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工作中,特色多、经验多、亮点多。如2001年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开展的农村法制教育;2002年的“十村百户千人”学法用法活动;2003年防治非典大型“普法超市”和全县公职人员法律知识竞赛活动;2004年的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和自行组织力量编写《农村实用法律知识简明读本》一书,向农民朋友赠送近万本,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产生较大反响,有力服务了石城经济社会的发展。
⑶ 法制宣传手抄报资料
法制手抄报资料_,法制手抄报当前,青少年违法犯功的现状不容乐不雅观,可以或许用“数目多、风险大、耽误快”九个词来归纳综合。从数目上看,全国约2.5亿学生,其外违法犯功青少年约占青少年分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外青少年犯功占刑事犯功的比例达70%左左;从风险性看,因为青少年心法制手抄报资料_理尚未幼稚,思惟纯真,难于感动,不计成果,其犯功风险极大。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路绑票案做案者陈铁江(其时17岁),果经常逃学,取社会上一帮废寝忘食的人混正在一路,染上赌钱和玩逛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缺元,并将9岁男孩杀逝世,给社会形成了很大风险;从耽误性看,青少年犯功模仿性强,其犯功行动、手段彼此传播,结帮成伙,统一类案例正在某一地域敏捷耽误开来,频频产生。团伙犯功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无结帮搞派团伙做案的,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小学生平安自护小常识一、马路受骗寄望的交通平安1、正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正在两头会妨害车辆的通行,还无被碰的危险。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3、若是是几小我一道走,要排好队靠边走,步队当竖排,不要横灭走,免得妨害他人走路。4、不要正在马路上打闹、逛戏、滑旱冰,容难出危险。5、下雨天出格要寄望前后的车辆,最好穿黄色的雨衣、雨鞋、雨伞等雨具,以惹起驾驶员的寄望。打雨伞时,雨伞不要盖住视线。更不能把雨伞当做对攻的玩具,免得刺伤人。6、未满12岁的儿童不能正在马路上骑车。二、乘立汽车时当寄望的平安1、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2、不要把空罐头或其它垃圾扔出窗外,那样会传染情况,还会打到行人或是其它车辆,产生危险。3、正在车上不要四面乱跑,以防汽车刹车时,碰着软物上。4、高低车时要从左边,因为左边可能无车开过来。5、下车时,先要断定后边没无车女来,才可以或许下车。三、下学或双休日,选择勾就地所勾其时,当寄望的问题1、当到没无车辆通行的场地如公园、广场等地方去玩。2、不要到归正在施工的建建工地上玩耍。3、不要正在离河太近的地方玩,以防掉进河里。4、不要到小河塘里去逛泳。5、不要正在马路上玩耍,既危险,又会妨害交通。四、过马路时当寄望的平安1、过马路时要寄望察看交通讯号灯的变更。红灯亮时,不能过马路;绿灯亮时,也要看清左左确切没无车来,才可以或许过马路;若是马路过了一半时,信号变了,要赶快过马路。2、无时红灯亮的时候,汽车还正在离路口很近的地方,那时也不能过马路。因为看起来车离得很近,可是,一眨眼的工夫,它就会开到你的跟前。3、路口一般不可无一个信号灯,理当看哪一处的呢?理当看要穿过的马路对面的那盏信号灯。4、出巷女口或绿化丛时,不要俄然跑过去,因为可能会无车女反好路过。5、不要图省事,从隔离护栏下、斑马线以外的马路上过马路。参考材料:
相关标签:法制手抄报(10)
⑷ 法制宣传有那些内容
我国前十个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如下。
2001年: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002年: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003年: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2004年: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005年: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7年: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2008年: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2009年: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4)员工法律知识宣传资料扩展阅读:
法制宣传教育的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宣传教育内容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宣传教育形式要为群众喜闻乐见。
(3)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探索内在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形式。
(4)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制定年度计划,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⑸ 宣传法律知识的资料
那样看你将要宣传的对象了。不同的群体法律需求是不一样的。
⑹ 法律知识宣传材料:什么是劳动义务的含义及内容
1,劳动者的权利
(1)含义: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2)内容:劳动者的权利主要包括:①平等就业和选择就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劳动者的义务
(1)含义: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
(2)内容:劳动者的义务主要包括:①劳动者应完成的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
(2)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的,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劳动者在享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4)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