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中作弊时结合法律知识
1.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作弊会构成犯罪吗
构成犯罪。作弊入刑是根据《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高考、全国硕士研专究生招属生考试等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属于犯罪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关于考试作弊的法律问题.
1、首先从学校角度来讲,他们认定是否作弊一般不会严格遵守用法定证规则来认回定事实。因答此学校能否认定作弊是学校自己的事情。
2、其次,如果有人因为这件事情受到处罚,受罚人可以主张学校认定依据不足而要求取消处罚。
3、仅仅从你所述不能看出学校认定作弊证据充分,学校的证据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来1)考试作弊和抄袭作业是弄自虚作假的行为,也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2)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自觉反对抄袭作业,抵制考试作弊,这正是弘扬正气的具体体现。
(3)即使是在独自时,我们也要做到行为端正、遵纪守法、遵守公德、严于律己,促使自己人格完善。
4. 考试作弊要纳入法律程序么
自2015年11月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考试作弊被纳入中国刑法处罚范围。
组织作弊、买卖(提供)作弊设备、买卖考题(及答案)、替考等考试作弊以及帮助考试作弊行为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25条: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伪造、变造或者盗用他人身份证件等替考行为进行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23条:
“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作弊器材行为进行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24条:
“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5. 考试作弊出现在哪部法律中
考试作弊的处罚出现在刑法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五条 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5)考试中作弊时结合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的;
2、导致考试推迟、取消或者启用备用试题的;
3、考试工作人员组织考试作弊的;
4、组织考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作弊的;
5、多次组织考试作弊的;
5、组织三十人次以上作弊的;
6、提供作弊器材五十件以上的;
7、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的;
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6. 考试作弊列入犯罪出现在哪部法律中
考试作弊列入犯罪,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6)考试中作弊时结合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第二章 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第五条 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三)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五)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六)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七)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八)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九)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7. 考试作弊犯罪出现在哪部法律中
考试作弊列入犯罪,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7)考试中作弊时结合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或者为他人实施组织作弊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其他帮助的,即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明确规定了高考等4类考试作弊属犯罪,以及相应的处罚。
考试尤其是国家级考试,是人们获得高等教育机会、职业准入资格、工作岗位的重要方式。考试作弊严重损害了其他考生切身利益,危害社会公平正义。当不端者通过作弊获得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准入资格,后果不堪设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打击考试作弊必须更严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