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借新还旧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借新还旧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1-12-24 11:41:58

1. 借新还旧后根据物权法规定债务人原抵押登记是否继续有效

抵押权为从权利,即从属于担保的主债权。所谓从属指的是当主债权移转时,抵押权随之移转,当主债权消灭时随之消灭。故当旧债消灭时,原来的抵押权随之消灭,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过了这么久不知问题解决没有,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2. 银行借新还旧的法律规定

一、什么是“借新还旧”

1、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早在1997年《关于借款合同有关法律问题的复函》(银办函[1997]320号):“以贷还贷(或借新还旧)是指借款人向银行贷款以清偿先前所欠同一银行贷款的行为。

2、《担保法解释》第39条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

二、“借新还旧”实务中如何识别

1、狭义观点认为:借新还旧(以贷还贷)应当严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规的文义含义进行识别,必须是原贷款主体的以贷还贷行为,否则违反法律规定假设条件,不能认定为属于借新还旧。

2、广义观点认为:借新还旧(以贷还贷)应当广义理解,旧贷借款人办理新贷款偿还本身旧贷、新贷用于偿还新贷借款人关联公司旧贷、债务人将贷款转给保证人偿还旧贷等其他形式债权以新贷偿还的情况亦属于以贷还贷,并认为借新还旧规则可以参照适用在其他担保形式上。

笔者赞同广义观点,主要理由: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9条,立法目的是免除不知情保证人的担保责任,而条文中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只是该法律规范的假设条件。法律规范的条件是以最典型的形态为表现的,因为民事法律行为包罗万象不可能穷尽,应当从实质法律后果来判断是否使用贷款偿还贷款的情况,并以此衡量是否对担保人利益存在损害。

(2)近年最高院部分案例对于借新还旧(以贷还贷)进行扩大理解,侧重于对担保人的利益的保护,详见如下案例:

①新贷用于偿还新贷借款人关联公司旧贷适用借新还旧规则——湖州市八里店镇资产经营公司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杭州办事处、湖州市升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提审案。

法院认为:银行与实业公司、制品公司配合共同实施的案涉行为性质系“以贷还贷”,目的是使制品公司已无法偿还的到期债务通过以贷还贷,由新贷的担保人偿还,最终变成可实现的债权。但实业公司无偿划款给制品公司由其还债的行为非单纯和独立的民事关系,而是三方为了完成以贷还贷目的的整个行为过程中一个环节。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对以贷还贷行为无限制性规定,银行与实业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有效,但以贷还贷不仅涉及主合同效力问题,更多的是影响到以贷还贷的担保合同的效力。由于以贷还贷使原来无担保或他人担保债权变成有担保债权,使“死账”变成了可实现债权,但本案中存在主合同当事人恶意将债务风险转移给原来未提供担保的担保人情形,故担保合同不是担保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本案钢管厂的担保责任应予免除。

3. 重新签订合同,那么旧合同与之相关的规定是否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1、旧合同已经到期,已经没有效力了,工资下调协议书的内容与新的劳动合同内容不一致,应以新的劳动合同为准。公司不足额发放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从法律上讲是应该按照4000来缴,但是现在各地对公积金的保护力度都还不够,能够被支持要看各地的做法以及合同具体是怎么约定的。
3、是否要算加班费,要看合同中对你的4000元是怎么约定的了,如果没有明确说你的4000元包含加班费,那么你可以要求公司另外支付加班费。
4.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公司辞退你你可以要求补偿金或者赔偿金,但是千万别干书面提出自己个人原因离开公司的事情,到时候没有得赔。

4. 新贷还旧贷,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新贷偿还旧贷在银行金融机构一般是不被允许的,因为银行因此承担的风险变大。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因此说,法律对借新还旧并没有禁止性规定,是合法的。

5. 借新还旧贷款管理办法中的条件是什么

借新还旧贷款管理办法是我国最新出台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办法文件,有利于银行收贷的进行,以及债券债务的明确,那么对于贷款的人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行新还旧贷款,那么借新还旧贷款管理办法中的贷款人的条件是什么?它具有什么重大的作用?
借新还旧贷款管理办法中的条件是什么?
银监会规定的贷款借新还旧四个条件:
贷款到期(含展期后到期)后未归还,又重新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的,应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认定不良贷款。对同时满足下列四项条件的,应列为正常贷款:
(一)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
(二)重新办理了贷款手续;
(三)贷款担保有效;
(四)属于周转性贷款。
借新还旧贷款是否违法?
“借新还旧”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具有的。
那么一般而言,合同有效应该具备的以下四个要件有:
第一,合同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第二,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第三,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的规定;
第四,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
借新还旧贷款管理办法的作用是什么?
借新还旧有利于商业银行盘活、收贷任务的完成,克服了诉讼时效的法律限制,进一步明确了债权债务关系,并有可能要求借款人完善或加强担保,弱化即期贷款风险。但借新还旧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信用产生负面影响,企业“有借有还”的信用观念进一步弱化;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信贷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推迟了信贷风险的暴露时间,沉淀并累积了信贷风险;在办理新贷款的手续上,隐含着相当的法律风险。
借新还旧贷款管理办法中的条件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借款人的经济偿还能力还不错可以负担起还款
压力的,贷款的办理是有效的,以及贷款的属性属于周转性的贷款,那么就能够满足借新还旧贷款管理办法的条件,进行贷款,这时候需要注意不能将贷款的钱财进行非法交易,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延伸阅读:
贷款工资证明怎么开,有哪些注意事项?
贷款担保人有风险吗
不想担保了,银行贷款担保人怎么退出?

6. 借新还旧有影响吗

借新还旧作为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操作方式,是指贷款到期(含展期后到期)后不能按时收回,又重新发放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的行为。

从“借新还旧”的本质,基本特征:

1.前一笔借款已经到期;如果借款合同履行期限未满,就不会产生“借新还旧”贷款;

2.借款人是由于银行认可的原因而不能归还。因为实践中,借款人不能归还借款的原因很多,如丧失了偿还能力、因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不可抗力、故意逃废演、企业转制等等。只有银行认可,才可能存在“借新还旧”的问题。银行一般是在企业经营正常,只是遇到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或企业经营体制变更情况下,并且在对其信贷资产不会造成威胁时才可能采用“借新还旧”的方式发放贷款。也就是说,只有可能达到“双赢’效果时,银行才这样做。如果企业已严重亏损、资不抵债,银行是不可能同意采取这种“借新还旧”方式的。

3.借贷双方同意以发放新贷款的方式归还旧贷款借款合同是双务合同,只有双方达成协议,合同才能依法成立。

7. 借新还旧的法律效力

借新还旧的适用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贷款通则》等有关金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8. 办理借新还旧贷款的原则是什么要满足哪些条件

办理借新还旧贷款的原则是:
(一)通过贷款借新还旧,可收回部分贷款本金或利息,且贷款担保效力不低于原担保
(二)贷款借新还旧后有利于贷款安全和借款人落实还款计划,通过贷款借新还旧能使原借款合同或担保合同存在的法律缺陷得到完善,或使信用贷款转化为担保贷款,或进一步增强担保的可靠性;
(三)贷款借新还旧后担保、抵质押权不会丧失或削弱,而通过其他方式处臵将导致贷款担保或优先受偿权丧失;
(四)变更借款人后贷款风险明显降低;
(五)其他通过贷款借新还旧可以降低贷款风险的情况。
第六条 对上述情形需要办理贷款借新还旧的,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重点扶持的行业;
(二)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且未发生实质性的、不可逆转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三)借款人经营稳定,经营性现金流足以作为还款来源;
(四)在原贷款期限内未发生恶意拖欠利息、挪用贷款等情况;
(五)加强担保措施,贷款担保效力不低于原担保。

9. 用一笔贷款借新还旧后,之前的委托支付合同还有效吗

您好,您把之前的借款还清了,那之前的借款合同就履行完成了,和借款合同一起签订的其他附属合同随之消灭。

10. 借款合同延期未立新合同旧合同有法律效力

没立新合同还是以原合同有效。如果没有超期就尽快起诉。

热点内容
没有绝对道德 发布:2025-07-14 01:18:20 浏览:918
法律援助计划生育工作 发布:2025-07-14 01:11:51 浏览:536
合同法债务加入的条款 发布:2025-07-14 01:06:02 浏览:782
人民法院公开招聘聘用制书记员 发布:2025-07-14 01:05:51 浏览:253
劳动法保护提成 发布:2025-07-14 01:05:01 浏览:349
人事部劳动法 发布:2025-07-14 01:04:58 浏览:775
劳动法一般压工资多久 发布:2025-07-14 01:02:39 浏览:844
申请了法律援助后怎么打官司 发布:2025-07-14 00:54:35 浏览:764
外国人现地采用依据劳动合同法吗 发布:2025-07-14 00:53:06 浏览:876
日本刑法严 发布:2025-07-14 00:52:31 浏览: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