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找人顶包法律责任
㈠ 酒驾单方事故找人顶包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
酒驾者,顶包者都要受罚而发生顶包行为,如果驾驶员没有逃逸,除了对酒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驾驶员当场逃逸,则将被处以1000至2000元罚款,记12分,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另外,帮助顶包或有其他隐瞒交通事故真相的行为,也将被处以1000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六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一)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二)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三)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四)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暂予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㈡ 对方酒驾,我方找人顶包,我方负什么责任
找人顶包肯定属于妨碍司法公正,但看具体情节,严重的话可罚款拘留,轻微的话警告下就完了。
㈢ 醉酒驾驶找人顶包会受到怎样的处理
处罚更重,除了吊消驾驶证,罚款款外,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㈣ 酒驾单方事故找人顶替怎么处理 交警把顶替的驾照扣了 对顶替着和酒驾者怎么处理
这就分两种情况:
首先看酒驾的人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如果是,那么顶包这个人就涉嫌包庇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顶包者”明知肇事者醉酒驾驶,致人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仍作伪证包庇的,行为可能涉嫌包庇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仅仅是酒后驾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则不构成犯罪。“顶包”行为没有造成实质性恶果,比如未发生事故或者事故本身轻微,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通常是对“顶包者”予以批评教育或者行政拘留。
找人“顶包”者同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找人顶包者不但可能构成肇事逃逸,还有可能构成妨害作证罪。
(4)酒驾找人顶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㈤ 酒驾发生碰擦事故找人顶包被查,如何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第三百一十条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根据以上规定,酒驾并没有触犯刑法,属于违反交通法规,依法要受到行政处罚。而包庇罪的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因此,顶包酒驾也不构成犯罪,可根据具体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5)酒驾找人顶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一个是酒驾英菲尼迪出事故,找朋友顶替“走保险”,另两个只为兄弟义气,却同样触刑而身陷囹圄。今天记者从海淀法院了解到,三人因犯保险诈骗罪,日前均被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
王某酒驾英菲尼迪FX35型越野车,发生单方交通事故后,联系朋友李某欲由其顶替自己报险。李某称自己也饮酒了,联系另一朋友邓某某,由邓某某冒充驾驶员向保险公司报案。其后,王某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与车险定损中心签订金额为36万元的一次性定损协议书。保险公司报案后,三人均被抓获,保险金并未实际赔付。
庭审中,三人均对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供认不讳。王某称自己因担心醉驾暴露、一时糊涂才找人顶替,却不料将两位朋友拖下水。李某和邓某某也表示,自己只为兄弟义气帮朋友一把,并未想从中获利,也不清楚有这样严重的法律后果。
法院认为,三名被告人的行为系共谋,共同为已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原因,骗取保险金,数额巨大,均构成了保险诈骗罪,但因保险金并未实际赔付,三人属犯罪未遂。最终,法院判处王某有期徒刑2年,罚金3万元;判处邓某某有期徒刑1年,罚金1万元;判处李某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1万元。
涉车辆类保险诈骗呈现逐年上涨态势。这种保险诈骗目前主要集中在投保人、保险人、受益人“对已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故意造成财产损失保险事故”等类型。
此案就属于对已发生的事故编造虚假原因。此外,也有发生事故后串通修配人员假造高于实际的维修价格的,或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不属于保险范围的损失,而故意制造事故以报险。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这些行为若骗取的保险金金额达到一定数额,都可能构成保险诈骗。
法官提醒大家勿存侥幸心理,认为若保险公司没有实际赔付保险金就不构成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虽属犯罪未遂,但仍须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㈥ 酒驾交通事故后找人顶包,但是私下已经跟对方私了了。自己被交警发现是找人顶包,这是怎么处罚
私了解决的,只是民事问题。
顶包却是违法犯罪的问题,它不属于民事范围。所以,个人估计,可能会面临治安拘留的处罚。
㈦ 酒驾找人顶包构成什么罪
首先,要确认酒驾是否达到醉驾标准,如果没有达到醉驾则会受到行政处罚,如果达到了醉驾则涉嫌刑事犯罪。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酒驾并没有触犯刑法,属于违反交通法规,依法要受到行政处罚。而包庇罪的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因此,顶包酒驾也不构成犯罪,可根据具体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1、如果酒驾没达到醉驾标准“顶包”(即是顶替者),被发现后,涉嫌包庇,会被拘留、罚款;肇事者也会被拘留、罚款。
2、如果肇事者构成醉驾,则涉嫌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
“顶包”者就涉嫌包庇犯罪。包庇罪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这样都会判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㈧ 酒驾造成车祸无人伤 ,找人顶包如果被发现该怎么处理
判断程度。是酒驾还是醉驾。
醉驾的处罚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酒精含量20mg~40mg/100ml或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未驶入城市中心区域的,暂扣1-2个月驾驶证,罚款300元;酒精含量60mg~80mg/100ml或一年内因饮酒后驾车第二次被处罚的,暂扣3个月驾驶证,罚款300元;酒精含量80mg~100mg/100ml或醉驾机动车未驶入城市中心区域的,15日以下拘留、暂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驾驶证,并处1500元罚款;酒精含量大于100mg/100ml或醉驾机动车驶入城市中心区域的,拘留15日、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500元罚款。
交通事故找人顶包的法律责任: 在出现“顶包”行为的交通事故中,绝大多数驾驶员会先选择驾车逃逸,再请他人来处理事故。而严重的话,肇事逃逸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没有驾车离开现场,找人顶替本身就是一种主观逃避事故责任的行为,也是一种逃逸,若构成犯罪,适用肇事后逃逸的情节予以量刑。 交通事故后找人“顶包”不但可能构成肇事逃逸,还有可能构成妨害作证罪,肇事者是出于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犯法但为逃避法律追究仍积极实施妨害作证行为。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并不是威胁“顶包”而是主动顶包。顶包者就涉嫌包庇罪。为犯罪人提供便利,帮助佐证等行为证明包庇。都应该判刑。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