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过错方净身出户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过错方净身出户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2-01-16 00:58:20

Ⅰ 婚前协议出轨净身出户有法律效力

对于不忠方净身出户的约定,无论离婚与否,出轨方放弃共同财产的忠诚协议有效。该类协议可以认为双方签订的附条件合同,或者是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将来离婚时财产分配的安排。在约定条件具备时,即发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一方不忠,双方就必须离婚或者丧失子女抚养权的约定无效。婚姻关系的解除以离婚登记以及法院生效文书达成;而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监护权等,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通过约定对此限制。

Ⅱ 婚前写的出轨一方净身出户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果

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双方在婚前采用书面形式约定的婚前协议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也就是说,根据《婚姻法》第四条所规定的夫妻双方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为前提下,共同拟定的婚前协议是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但夫或妻一方以“净身出户”等胁迫方式,要求对方放弃全部的财产作为离婚条件的协议,应当视为剥夺他人的婚姻自主权(含离婚自由)的侵权行为。如果当事人双方离婚协议不成打到法庭时,法院有可能会认定为“净身出户”的条款为无效条款。但夫妻双方本着夫妻双方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为前提下签订《夫妻忠诚协议》就有可能另当别论了。当然,如果对方自愿“净身出户”的除外。

参考资料内容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含结婚和离婚自由权)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四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Ⅲ 婚内出轨,签订的净身出户协议有效吗

婚内出轨签署的净身出户协议需要根据协议的内容来具体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相互忠实虽然是夫妻间的法定义务,但违反该法定义务后果与落实的时间也仅在离婚之时,不能以维持婚姻为目的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夫妻相互忠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仅以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若一方出轨后,双方对财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签署婚内财产协议来约定财产归属,但若想成有效婚内协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男女双方必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3、约定的内容以双方财产为限,不得超出夫妻财产范围;4、采用书面的形式,订立后双方共同签名;5、尽量不要在协议中增加前置条件,如不再出轨、不再晚归等字眼;6、财产分割不能以离婚或者结婚为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 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Ⅳ 婚前写的出轨一方净身出户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对于财产约定有效力。

根据《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结婚以前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属,

例如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婚前写的出轨一方净身出户的协议其实属于忠诚协议,是指在婚姻关系开始或存续期间,

夫妻以对配偶恪守忠实为基础,协商签订的财产关系及人身关系协议。

常见的忠诚协议一般表现为一方违背忠实义务,则引发一定的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变动。

司法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条款,法官会区别对待。

对于不忠方净身出户的约定,法官指出,无论离婚与否,出轨方放弃共同财产的忠诚协议有效。

该类协议可以认为双方签订的附条件合同,或者是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将来离婚时财产分配的安排。在约定条件具备时,即发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一方不忠,双方就必须离婚或者丧失子女抚养权的约定无效。法官解释,婚姻关系的解除以离婚登记以及法院生效文书达成;

而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监护权等,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通过约定对此限制。

(4)过错方净身出户协议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如果婚前男女双方要签订协议约定一方出轨就净身出户的话,在签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夫妻忠诚协议”不得有限制、侵犯另一方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如限制离婚自由、人身自由等,类似条款即使约定,也是无效的。

另外也不能约定剥夺孩子的抚养权或者剥夺另一方的探视权因为孩子抚养权的归属是以考虑孩子利益为着眼点,

探望是父母的权利也是义务,不能将剥夺抚养权、探望权作为对过错方的惩罚。

2、协议约定的关于对家庭财产的分配,不能影响另一方的基本生活。

3、“夫妻忠诚协议”可以约定一方“不忠”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款,

但是约定的赔偿数额要符合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约定明显过高,法院往往不会支持。

4、依据“忠诚协议”分割财产,需要提供另一方“不忠诚”的证据,所以在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有“保留证据”的意识。

5、不要在“抓奸现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忠诚协议”,要“出轨方”立刻签。这会被认为是在“胁迫”状态下所签,不具有法律效力。

6、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忠诚协议”一般是判决离婚时才有可能支持。

不离婚只要求按协议赔偿的,法院一般不会立案,即使立案一般都不会支持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Ⅳ 可以签署一份谁提出离婚或者过错方,谁就净身出户的协议吗,在法律上有效吗

你好

离婚是一种自由,这一点约定无效。有过错还要看什么过错。如果是与他人同居等,不用约定也可要求对方赔偿。

Ⅵ 出轨净身出户-忠诚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

1、情侣间的忠诚协议不受法律保护
现实生活中很多情侣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签订忠诚协议,情侣之间的忠诚协议并不受法律保护。即使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会不予受理或裁定驳回起诉。《婚姻法》规范的是合法夫妻关系,情侣关系、未婚同居关系不是婚姻法调整的范围,恋爱是自由的,恋爱时不得脚踏两只船只是道德范畴的要求。
2、婚后自愿签订的,有效!
《婚姻法》规定了夫妻之间互负忠诚义务,婚后自愿签订的忠诚协议符合《婚姻法》的基本精神,是对《婚姻法》中“夫妻应当互相忠实”规定的具体化,也使得原则性的夫妻忠实义务具有了可诉性。虽然,违反夫妻“忠实”规定尚未达到“重婚”、“与他人同居”等严重程度,现行法律未对过错方责任做具体规定,但法律也未明文禁止当事人自行进行约定。
需要提醒的是,忠诚协议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以强迫、苦苦相逼的方式要求伴侣签署,否则可能在诉中被法院认定为无效;主张对方有违反忠诚协议的行为,需要主张的一方自行举证;协议中约定的赔偿数额不能过高,如果超过了当事人实际负担能力,法院也会根据请求予以适当调整。
3、还要注意这些问题
1、须在双方自愿协商情况下签
尽量在双方感情稳定期,经自愿、平等协商一致后签订忠诚协议,而非在发生不忠行为后,尤其要避免在“捉奸在床”等不忠行为发生时签订,否则很容易被违反忠诚协议一方事后以签订协议时受到胁迫等事由主张协议无效。
2、内容尽量具体化
签订忠诚协议时,内容应尽量具化。一旦发生协议中涉及的不忠事项,不容易产生歧义。具化的不忠事项,此时可以为法官提供一个较为明确的参考。
3、不得要求“净身出户”
忠诚协议在补偿金设置上,切忌有“净身出户”或者其他类似的要求一方放弃所有财产的要求,因为这种行为属于过分剥夺当事人权利。
4、不得设置侮辱性条款
除了金钱外,不应当设置“游街”、“下跪”等事项。另外,不许离婚等限制离婚自由的约定、限制人身自由的约定、剥夺孩子抚养权、探望权的约定等也不在有效之列。
5、注意保存
忠诚协议,一定要保存好。如果单凭口头说明,日后原件灭失的,除非对方承认且自愿支付,否则法院无法支持。如有条件,在签订忠诚协议时,可以拍摄照片、视频或者由见证人签名等,以证明签订时属于双方自愿平等协商,不存在胁迫等情形。

热点内容
敬规章 发布:2025-06-29 06:38:51 浏览:726
商丘法院杜 发布:2025-06-29 06:37:25 浏览:596
实质行政法 发布:2025-06-29 06:37:20 浏览:760
全国大学法学专业排名 发布:2025-06-29 06:31:30 浏览:932
自由与法治案例 发布:2025-06-29 06:31:22 浏览:483
体育规章制度 发布:2025-06-29 06:25:42 浏览:916
行政法规有关法律规定 发布:2025-06-29 06:21:18 浏览:935
劳动合同法图书 发布:2025-06-29 06:18:29 浏览:796
交通法规包括哪些 发布:2025-06-29 06:12:33 浏览:199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 发布:2025-06-29 06:08:47 浏览: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