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调解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1. 工伤赔偿协议是否有效
只要员工工伤待遇赔偿协议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条款,不存在强迫、欺骗等手段,在双方了解协议的情况下,双方自愿签订的,是属于有效协议。
2. 工伤赔偿协议书有效吗
您好: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内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容有关规定处理。”《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可见,法律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决工伤赔偿事宜。但对于职工受伤后,在医疗期间的私了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的问题,我国法律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当事人对协议有异议提起诉讼的、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公平原则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作出判断。
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工伤赔偿私了协议无效
一、在未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之前,就对是否认定工伤和劳动能力等级做出协议的;
二、存在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甚至是在用人单位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签订的,违背了劳动者真实意思表示的;
三、违反了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事故的管理制度,而且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
3. 工伤赔偿调解书有法律效应吗
《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七条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内。调解书应当写明容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九条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4. 工伤赔偿纠纷能和解吗
工伤赔偿纠纷能和解,工伤可以双方私下签订和解协议,此协议视为民事合同,双方有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若双方经劳动仲裁委会调解签订调解协议,这时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若一方不履行则可直接申请书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 工伤赔偿协议双方协商私下签订是否有效
《劳动复争议调解仲制裁法》第十五条 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调解书,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经审查属实,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之规定,裁定不予执行:(一)裁决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范围,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三)仲裁员仲裁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四)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以上规定明确了,一方不履行义务或调解书内空不合法时可以申请仲裁或起诉。
6. 工伤协商处理后的调解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只要不低于《工伤保险条例》最低赔偿标准,不存在欺骗、隐瞒等情况,具有法律效力。
7. 工伤赔偿私了协议有效么
工伤私了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协商处理工伤的方式,私了的赔偿项目内可以参照工伤保险条例关容于工伤待遇的规定,工伤赔偿的标准是由工伤鉴定结果决定的,在工伤鉴定结果的基础上按照法定的工伤赔偿计算方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出的最终结果就是劳动者工伤赔偿的数额,在上述数额的基础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最终的赔偿数额以及赔偿款的支付方式。
8. 工伤赔偿私了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肖起在一家电子公司上班,电子公司一直未与肖起签订劳动合同,也未为其参加工伤保险。电子公司在肖起送医院抢救的过程中用去3万余元,肖起家人也用去了8000多医疗费,但肖起一直没有苏醒过来,肖起家人要求电子公司继续出钱抢救肖起,但电子公司称除非肖起家人同意与公司签下“电子公司一次性付肖起家属6万元,无论肖起能否苏醒,均不再与公司有任何联系”等内容的书面协议。因为救人心切,急需教医药费,肖起的家属扔不情愿的在协议上签了字,但肖起最终未能苏醒过来。之后肖起的家属在进行工伤认定后向电子公司要求支付肖起因工死亡的相关待遇,电子公司以已与肖起家属签订了书面协议为由,拒绝支付相关待遇。 【分歧】 案件审理过程中,对电子公司与肖起家属签订的书面协议是否有效存在以下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协议有效,肖起家属不得再向电子公司要求肖起因工伤死亡的相关待遇。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双方可以自行和解。肖起家属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签订的书面协议具有完全的认知能力,对其产生的法律效力应具有预见性,因而签订的该协议为有效协议。 第二种意见认为,该协议无效。理由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12号)第十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的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电子公司提出的协议是在肖起昏迷不醒,继续用钱的情况下,肖起家属不懂法律,加上救人心切,才签下这份协议,而且协议内容规定的一次性支付6万元就与此事无关,与工伤待遇四五十万甚至更多的赔偿金额悬殊过大,该协议显失公平,应属无效协议。 【评析】 本案中笔者认为电子公司与肖起家属签订的工商赔偿私了协议为无效协议,理由如下: 第一,判断某一协议是否有效,应该以该协议是否符合有效或无效协议的要件为判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此两项规定表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法律认可此解决途径。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12号)第十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的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显失公平的合同、协议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本案中,肖起家属文化程度低,年龄大,不懂得劳动法律规定,为了能尽快拿到钱去就昏迷不醒的肖起,不得已签下了该协议,电子公司一次性支付的6万元与工伤赔偿金额悬殊较大,该协议应认定为显失公平,应属无效协议。 第二,从立法的精神和目的来看,法律设定但书条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12号)第十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的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目的在于保护弱势方在紧急情况下签订的不公平协议能得到法律公正的保护,显失公平的合同往往是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极不对等,经济利益上不平衡,因而违反了公平合理原则。法律规定显失公平的合同应予撤销,不仅是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而且切实保障了公平原则的实现。
9. 违背法律的工伤赔偿协议是否有效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可见,法律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决工伤赔偿事宜。但对于职工受伤后,在医疗期间的私了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的问题,我国法律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当事人对协议有异议提起诉讼的、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公平原则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作出判断。
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工伤赔偿私了协议无效
一、在未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之前,就对是否认定工伤和劳动能力等级做出协议的;
二、存在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甚至是在用人单位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签订的,违背了劳动者真实意思表示的;
三、违反了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事故的管理制度,而且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