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如何用法律知识看待家暴

如何用法律知识看待家暴

发布时间: 2022-01-23 22:35:56

⑴ 法律对家庭暴力怎么处理

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如果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婚姻法》第43条第3款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爱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的规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一)欧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四)虐待家庭成员,受虐待人要 求处理的;(五)写恐吓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胁他人安全或者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胁迫或者诱骗不满十八岁的人表演恐怖、残忍节目,摧残身心健康的;(七)隐匿、毁弃或者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电报的。”根据《婚姻法》第43条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受害人要求依法处理的,公安机关才能受理,受害人不向公安机关要求处理的,公安机关不予处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一)欧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四)虐待家庭成员,受虐待人要 求处理的;(五)写恐吓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胁他人安全或者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胁迫或者诱骗不满十八岁的人表演恐怖、残忍节目,摧残身心健康的;(七)隐匿、毁弃或者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电报的。

⑵ 法律对家暴的规定是什么

男女双方组建一个家庭,就应该相亲相爱,履行各自的义务,可是近年来,家庭暴力现象屡禁不止,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危害。一般来说,在家庭暴力事件中,受害者都是女方。那么,家庭成员被打到什么程度算家暴?这个问题笔者给了一些意见。根据我国婚姻法解释一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的行为。由此可见,只要是家庭成员采用了以上所述的手段,造成了伤害的后果,即构成家庭暴力,这与被打多少次,打到什么程度没有直接的联系。只要家庭成员用殴打、捆绑等方式限制其它成员人身自由的,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的,就可以认定为家庭暴力。至于家庭成员被打到什么程度算家暴,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情节严重,造成其它成员伤害的,可能会以故意伤害罪立案。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家庭暴力”的定义:“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⑶ 关于白岩松呼吁女性用法律抵抗家暴一事,你怎么看

白岩松呼吁女性用法律抵抗家暴这件事获得了许多网友的点赞,因为有太多女性遭受着家暴的摧残。家暴对女性的伤害除了肉体上的折磨之外,对她们的精神也是一种折磨。可是,还是有很多女性在面对家暴的时候选择妥协。因为,女性大多数会为了孩子考虑。有人问,关于白岩松呼吁女性用法律抵抗家暴一事,你怎么看?个人非常赞同这种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女性的安全。首先,如果面对家暴的时候女性选择反抗,那么只会让自己受伤更严重。其次,如果女性选择妥协,那么也会让她们受更多伤害。最后,只有法律才能最终保护女性不受伤害。下面让我们具体看一下。

三、只有法律才能最终保护女性不受伤害

如果女性朋友们最终选择用法律抵抗家暴的话,那么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她们的安全。法律会制裁那些施暴的男人们,让他们知道施暴的后果是什么。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来,女人只有拿起法律武器才能抵抗家暴,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可以认识到法律强大的力量。

⑷ 怎么看待家暴

我非常反对家暴,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产生家暴的原因:

1、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可以肯定的说喜欢家暴,喜欢动手的人,性格一般都比较偏激,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容易冷静的处理,而喜欢采用一端极端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到最后是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而且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严重。

他们为了平衡内心的这种感情,也就是说,为了平衡自己内心,感觉自己付出了太多,没有得到对方的一点爱一点关心,也就做出了冲动的暴力行为,当然这只是针对少部分。

不管怎么说,家暴就是一种很极端的处理方式,当彼此之间遇到矛盾的时候,特别是家庭矛盾,不应该采用极端的暴力方式解决,不管彼此有没有感情,都应该采用沟通的方法,就算不能有效沟通,那么也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在家庭关系中,只能用感情,用爱来解决,如果说没有感情,没有爱了,只剩下了冷漠,猜忌不信任,不理解,家暴也是不能解决的,就算是最终家庭夫妻关系破裂,也应该多一点理智,少一点冲动。

⑸ 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家暴对未成年人的侵害

1、呼吁推动尽快制定我国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完善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体系。
反对家庭暴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的法律也很广泛,有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婚姻家庭法,还有《刑事诉讼法》等实体法和程序法。责任形式也有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我们不可能对所有涉及到的法律进行补充和修订,需要制定一部防治家庭暴力的单项的、综合性的、专门性的法律,与现有的其他法律规定相配套主要是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的配套,建立我国的反家庭暴力法律体系,形成与我国签署的有关人权国际公约相呼应的整体。
在《家庭暴力防治法》中明确家庭暴力的概念、范围,确定政府反对家庭暴力的机构及其职责,对政府各相关机构的职责予以明晰。规定民事救助措施和刑事处置程序和措施,重点是预防和制止规定,完善法律责任机制,建立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民事责任并存的综合性责任制度,弥补现有法律规定的缺失。
2、通过立法对警察干预家庭暴力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明确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以及具体的方法、步骤、程序等具体操作措施,为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提供法律依据。赋予警察强制逮捕权,无需受害人的请求,警察可主动介入,尤其要明确警察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的措施,因为警察对于那些大量存在、频繁发生、尚不构成行政或刑事处罚的行为如何处罚是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效能作用发挥的关键。规定具体的对施暴者的教育、惩戒措施,给受害人提供的援助措施,对警察的执法责任也作出相应规定,对推诿、敷衍、拒不出警,造成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的,追究责任人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程序方面,明确到达现场之后的具体操作规则,如:询问当事人、证人,现场物证的提取,对受害妇女和儿童的危险评估,护送受害人到医院或庇护所,告知受害人的权利和转介信息等。
3、完善民事和刑事方面的立法,在《家庭暴力防治法》中,设立民事保护令,受害人及其近亲属、警察,政府的反家庭暴力机构有权向法院申请保护令,保护内容有:禁止继续施暴;被申请人离开住所;不得与申请人联络、恐吓、威胁、骚扰,被申请人承担有法定扶养义务的申请人生活费;由申请人对未成年人监护,支付申请人的家庭暴力伤害医疗费等。若施暴者违反了保护令,赋予警察不需要其他手续可迳行逮捕的权利,有效地保护受害人。
在刑事方面,增设家庭暴力罪名,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建立强制公诉制度,构成自诉与公诉相结合的机制,推进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
4、对法官进行家庭暴力和社会性别的培训,改变对家庭暴力的偏见和忽视,强调法院对家庭暴力证据调查的积极干预,增强对法官的训练,消除对家庭暴力的主观的误解,用足现有的法律,以达到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及时性和公平性的目的。
5、将性别平等理论、社会性别观念引入学校课程和社会教育,倡导性别平等,从根源上消除家庭暴力产生的社会机制。
6、建立反家暴的社区支持网络,动员社区资源,强调各机构的积极合作。包括:
(1)辖区各种机构。包括社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调解委员会、司法调解机构、妇联组织等,积极介入家庭暴力,建立反家暴的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2)民间NGO公益组织,如庇护所、援助机构、心理咨询机构,为受害妇女提供临时居住、心理辅导、咨询等服务。
(2)医疗服务机构,培训医生如何接待受虐妇女、如何确认家庭暴力伤害和报警,如何保存证据。
(3)司法机关、警察和社区合作,预防和打击家庭暴力犯罪,对施暴者构成犯罪的,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判决,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
(4)各类研究机构,如心理学协会、律师协会、精神病研究会、妇女研究机构,对家庭暴力的现状、原因、防范、控制、受害人和施暴者的表现、特征等进行社会学、犯罪学、心理学、生物学、女性主义等多维视角的研究,提供反对家庭暴力的理论指导。

⑹ 如何看待家暴这种行为这种行为是否合法

“家暴只有一次和无数次““如果你正在进行家暴,无论是身体上的直接家暴,还是心理上的冷暴力,请你及时停止及时止损”。

总之,家暴有一次就有无数次,所以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和宽容的心理放任对方。

⑺ 家庭暴力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

第一、发生家庭暴力事件,受害人有权利提出请求,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和调解。

第二、对于正在实施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可向公安机关提出请求,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其中对于情节恶劣的施暴者,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对其给予拘留或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三、实施家庭暴力,致被害人轻伤以上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提起公诉,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

第四、经常、持续实施家庭暴力,给受害人身体和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凡是能证明家暴的证据都可以向法庭出示,例如,证人证言、报警记录、医院诊断治疗凭据、录音视频、家暴过后施暴者悔过写下的保证书、忏悔书等都可以作为证据。另外,如果受害人曾向妇联、居委会、村委会、单位等反映过家暴问题,相关机构也可以出具书证。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一方以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另一方要求离婚的,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因暴力、虐待家庭成员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热点内容
广东法院冷 发布:2025-09-09 16:20:25 浏览:498
法律硕士教学视频 发布:2025-09-09 16:20:07 浏览:427
经济法调整的是什么关系 发布:2025-09-09 16:09:25 浏览:540
广东深圳劳动法产假规定2018年 发布:2025-09-09 15:43:09 浏览:309
守道德作文 发布:2025-09-09 15:28:31 浏览:796
李庄案对法治进程的影响 发布:2025-09-09 15:28:17 浏览:171
昌吉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09 15:24:37 浏览:39
请不要道德 发布:2025-09-09 15:20:14 浏览:115
杭州法律援助要本地户口吗 发布:2025-09-09 15:20:14 浏览:630
劳动法兄弟是直系亲属吗 发布:2025-09-09 15:19:16 浏览: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