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管理者法律责任类型
❶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中的行政处罚主要哪些种类
目前我国有关来“环境行自政处罚”分散在各种环境法律和法规中,重叠交叉现象严重,乃至功能完全相同的行政处罚在各个环境法律法规中的表述各异,如《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的“责令停产停业”这一处罚种类在环境立法中的表述至少有以下几种:责令停止生产、使用;责令停业和关闭;责令停业、关闭;责令停业或者关闭;责令停业治理;责令停产等,其他环境行政处罚也多有类似现象。
这主要是目前环境资源的立法基本上都由负责管理的部门起草法律、法规草案,然后再送立法机关,部门之间和立法缺乏沟通和衔接。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改变立法起草的方式,或者由立法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直接组织起草,或者由行政主管部门、相关法律专家和有关管理部门组成起草小组,并由处于中立地位的法律专家主导起草过程。此外,1996年《行政处罚法》通过后,但相应的环境立法并没有及时得到修订,或者虽有修订却对这一现象没有给予注意,也是造成上述混乱状况的原因。要尽量保证环境行政处罚种类的统一和环境行政处罚的权威,应当在修改有关立法时对此给予关注。
❷ 一个企业环境管理员的职责是什么呢
答:
(1)负责制定并监督实施企业的环保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
(2)负责企业污染减排计划实施和工作技术支持,协助污染减排核查工作
(3)协助组织编制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及“三同时”计划,并予以督促实施
(4)负责检查企业产生污染的生产设施、污染防治设施及存在环境安全隐患设施的运转情况,监督各环保操作岗位的工作
(5)负责检查并掌握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6)负责向环保部门报告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削减工程进展情况以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实现情况,报告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接受环保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并配合环保部门监督检查
(7)协助开展清洁生产、节能节水等工作
(8)组织编写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对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及时向环保部门汇报,并进行处理
(9)负责环境统计工作
(10)负责组织对企业职工的环保知识培训。
2、要求具备知识:
(1)掌握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2)掌握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3)掌握污染防治理论和技术
(4)熟悉污染物测定和分析技术
(5)掌握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和相关知识等
(6)掌握本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设施的基本情况。
❸ 企业管理者承担的责任
首先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为公司的盈利考虑,争取在自己的管理时间范围内,给公司带来最大的利益,作为回报公司也会给够你足够的个人利益。
其次,如果你在位期间,如果公司的盈利降低或持平,你就会被公司炒鱿鱼,对于你以后得发展也是不好的,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找一个没有突出业绩的经理吗?
最后如果你作为管理者,执行公司职务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过公司的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还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朋友,你如果对此真的很感兴趣,可以看看《经济法》,这是本教材,编写的很好。
❹ 企业的环保要求是什么
企业的环保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三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❺ 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体现在哪几个
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体现在: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不懂请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
❻ 求助:如果我是企业管理者,怎样如何看待企业应承担的伦理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伦理
陈 光 荣
(国立空中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兼任副教授)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意义
二、企业经理人对社会责任的态度演变
三、社会责任应有多少?
四、社会责任的分类
五、企业社会责任正反面之观点
六、管理伦理
七、管理伦理的种类
八、经理人的伦理原则
九、结 语
--------------------------------------------------------------------------------
在传统社会中,企业经营者对于所谓的「社会责任与伦理」并无很明确的概念,大多是抱着一种感恩的心,以「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观念来做一些公益的事,以回馈社会。近年来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因某些国际大企业接连发生丑闻事件而受重视,但在大多数国家中,社会大众与企业经理人都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伦理是很重要的,却并不很重视它。
我们都知道,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并不单来自于企业经营的结果,而且来自于公众消费及企业所处的环境文化、政治等因素互动的结果。企业如果要长期经营,则必须要关心其周围环境的问题,同时,一个能担负社会责任与遵守企业伦理的企业,才能得到各方的支持,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伦理为何?其演变及各方观点如何,我们将做简单的讨论。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意义
社会大众认为企业组织应负担的社会责任范围相当的广泛,从扫除贫穷,控制犯罪到促进政府改善行政效率等等不一。什么是社会责任呢?简单的说,就是在法律规定与市场经济运作之因素外,企业经理人所做含有道德与伦理考虑因素的决定。
二、企业经理人对社会责任的态度演变
企业经理人对社会是否应负社会责任,在最初是抱着否定的态度,近几年才能逐渐接受此观念。企业经理人对社会责任所持态度的转变,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1930年代之前,其所强调的信条是,企业经理人的唯一目标是替企业赚取最大利润,经济学家费德曼(Milton, Friedman)认为企业的经理人是代表企业股东执行业务,若利用企业资源从事非创造利润的活动是不合法的。此论点曾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受到企业经理人及法院的支持。例如:在1919年,美国密西根法院宣称企业机构营运的主要目的是替股东赚取利润。
第二阶段:从1930年代至1960年代早期止,此阶段强调企业经理人的责任不只是赚取最大利润,而且必须要在顾客、员工、供货商、债权人及小区之间的争议中维持一个公正的平衡点。此阶段,企业经理人及学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的转变开始,首先改变的是企业缩短员工的工作时数,及改善工作环境。事实上这早期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改变,是工会兴起的结果,工会促使企业开始思考有关赚取利润以外的社会责任。1935年美国国会曾修法,允许企业机构以5%的盈余,捐献为免税额度来承认公司的社会责任。在1953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 A.P.Smith公司可捐款予普林斯顿大学,而不必受股东的告诉。
第三阶段:为1960年代以后,企业经理人多主张企业组织应该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回馈社会。表一中对于各阶段经理人对社会责任所持的态度演变有更深入的解释。
三、社会责任应有多少?
一个企业应负担多少的社会责任呢?一个企业经理人是否知道什么是他们的社会责任? 谁又能决定企业做何种活动对社会是有益处的呢?这些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企业经理人并不能准确的衡量,他们所参与的社会活动所获得的利益在那里? 对一般企业而言,政府应照顾社会的需要,当因企业发展而可能造成社会问题时,政府就应该参与解决问题。若企业愈少关心因其行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时,政府就会愈加干涉其有关各方面的经济,甚而可能对企业加以更多的法律限制,但若企业愈关心其社会责任,则其创造利润的活动力愈相形减低。
基本上来说,企业组织的功能就是创造利润,而政府应以其所收之税金解决社会问题。如果企业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那企业的功能和政府的功能就没有多大的差别了,企业也会因而愈强大并累积更多的资源,成为一个无法与其反抗的垄断组织。
到底一个企业应该负担多少的社会责任?这是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但对企业而言,应先衡量本身能力和平衡内外利益后,再决定应采取的行动。
四、社会责任的分类
不管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争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现今企业,愈来愈重视其应负担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可将一个企业所采取的社会责任行动分为八类: (Modic,1988)
(一) 在制造产品上的责任:制造安全、可信赖及高质量的产品;
(二) 在营销活动中的责任:如做诚实的广告等;
(三) 员工的教育训练的责任:在新技术发展完成时,以对员工的再训练来代替解雇员工;
(四) 环境保护的责任:研发新技术以减少环境污染;
(五) 良好的员工关系与福利,让员工有工作满足感等;
(六) 提供平等雇用的机会:雇用员工时没有性别歧视或种族歧视;
(七) 员工之安全与健康:如提供员工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等;
(八) 慈善活动:如赞助教育、艺术、文化活动,或弱势族群、小区发展计划等等。
另亦可将社会责任依受益人之不同而分类:
(一) 内部受益人:包括顾客、员工和股东,这些是和企业有立即利害关系的人。
对顾客的责任:提供安全、高质量、良好包装及性能好的产品。对顾客的抱怨立即采取处理措施,提供完整而正确的产品信息,或诚实不夸大的产品广告。
对员工的责任:关于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法律上有许多相关的规定如工作时数、最低薪资、工会等等,目的是在保障员工的基本人权,除了法律上保障的权利外,现代企业亦会提供员工其它福利,如退休金、医疗、意外保险等或者是训练教育补助、生涯发展之协助等,这些都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延伸。
对股东的责任:企业管理者有责任,将企业资源的利用情形和结果完全公开的和详实的告知股东。企业股东的基本权利,并不是要保证会获得利润,而是保证能获得公司正确的财务资料,以决定其是否继续投资。
(二) 外部受益人:外部受益人可分为二类,特定外部受益人和一般外部受益人。
特定外部受益人:如企业采用平等雇用原则,使得妇女、残障、少数民族等成为受益人,虽然此原则已有法律上的规定,但是,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歧视女性、残障、少数民族等弱势族群者,企业机构一直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所以现代企业应该负起此社会责任,以弥补错误
一般外部受益人:企业参与解决或预防一般社会问题的发生,常被认为是最实际的社会责任,因为这些活动使得一般大众都受益。例如:保护环境活动,防止水污染、空气污染,或者捐赠教育机构及赞助文化艺术活动等。
从上述分类可知企业的社会责任范围广泛,企业管理人应凭着诚心和决心,衡量企业的能力和平衡内外利益后,再估量应从事何种活动。
五、企业社会责任正反面之观点
虽然现代企业经理人已能接受担负社会责任的观念,但长久以来,仍各有不同的观点意见争论不已。爰依据各方的观点,予以综合列出多项理由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反面提出辩护:
业的活力显现于社会责任:一个企业机构必须保持其目前所享有的社会地位和现有力量,积极投注在社会中。反之,别的企业则会乘虚而入,揽下此份责任;其原享有的社会力量,也将为别的企业所取代。
善尽社会责任符合企业成长利益:企业组织的未来发展,依赖其与社会的良好关系,若未尽社会责任,社会将会反抗组织,抵制产品,打击市场,故做好社会责任,是达成企业本身的长程利益。
在道德伦理方面,企业应负社会责任:企业组织是构成社会的必要部份,尽社会责任是企业在道德上的义务,如提供安全产品、净化溪流、保护自然资源等。
改善公司的公共形象:企业机构经营的利润高低,一部份应取决于其本身建立的公共形象。
增强商业系统的生存能力:商业系统因它给社会利益而能存在,社会可以修改或撤销其许可状,这是"责任铁律"。
可回避政府的管制措施:政府的管制措施对企业必成为重大的成本负担。如果企业机构自行肩负适当的社会责任,则有降低政府制订新的管制法令和限制之可能。
法律不能涵盖所有情况,于是需要企业组织协助维持社会秩序。
使股东获最大利益,在长期来看它会使股票增值。因为证券市场会评等,此公司为较低风险而有较高的获利率。
社会应让企业机构有机会去解决政府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而预防问题的发生更甚于发生后寻求解决的方法,让企业能在问题未扩大前解决它。
另一方面,许多专家学者从反面观点来辩护企业的社会责任。其中主张企业机构的目标,应在于利润的最大化。而主张此一观点的最知名学者,当括费德曼氏(Milton Friedman)。他在其大着"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一书中曾提下列意见:企业唯一的一项社会责任是替股东获取最大利润,便是运用其资源于各项业务,以期提高利润,但必须遵守企业游戏规则,从事公开及自由竞争,不得有诈欺及不法之行为。如果公司以其资金去从事不能创造利润的活动是不合法的,(在早期的管理者与法院都支持此观点。)除费德曼氏的此一意见外,常有其它多项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辩护。兹再略举如下:
社会参与的成本过高,例如,环境污染、职业安全,其所须的成本甚高,而投入大笔财务已知甚多濒于边际的公司被迫关门,而且此类成本仍在增加中,若不予抑制,其公司也将步入绝境。
企业组织应该创造利润,而政府应该花费利用税金以解决社会问题,如果企业组织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那么其功能和政府就没有多大的差别了,社会将会被一个无法与其反抗及无法使其停止的垄断组织。
社会活动无法衡量管理者如何知道他们的社会责任是什么,他们如何在社会利益与股东利益间取得均衡;谁能决定对社会什么是有利的?学着认为管理者无法正确的衡量社会活动的利益,如果没有衡量投资报酬率而继续花钱在社会活动上,将是徒劳无功的。
冲淡企业机构的主要目标,介入于社会目标后将可冲淡其本身对经济生产力的重视及损害企业机构的效能。
违反最大利润原则,社会责任成本太高,而使企业机构势将此项成本转嫁为产品的价格。其结果必将招致出口衰退,而使其它国家较低廉产品的进口增加。
企业组织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将减弱商业组织的主要目的。
企业组织已有太大的权力,若让其介入社会活动将使其权力太过强大。
六、管理伦理
伦理是监督个人或二个组织群体的行为的一个标准或规则,简单的说,就是分辨行为好坏对错的准则。管理的伦理是一个组织的经理人在执行业务时,做为行为或道德判断的准则。法律是一个社会伦理形成的结果,但是管理上的伦理,牵涉到更多的个人行为与组织群体的行为,非法律所能涵盖的。
1980年代,由于一些国际大企业相继发生丑闻,企业的伦理因而受到经理人和社会大众的关注。更因管理造成的不伦理行为使得公司和社会都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也使得管理伦理成为注目的焦点。
七、管理伦理的种类
管理伦理的标准是由许多因素形成的,如社会的一般规范和价值观,个人在家庭、宗教、教育和其它组织中所获得经验,所以管理伦理和个人伦理是不尽相同的。
卡罗(Archie B Carroll)在其文章中提出,在管理伦理判断上,有三种主要的不同特征的经理人。第一种是不伦理的管理人,即是只关心公司的收益获利率,对其他方面的期望完全与予漠视,将法律视为必需克服的障碍。在做决定时只考虑"我们的行动与决定是否能赚钱"而其它事完全不关心。
第二种是伦理的管理人。伦理的管理人也希望成功,但他们的行动,决定都在伦理的范围之内,并且寻求一个公平、公正的方法。
第三种是处于伦理与不伦理之间的经理人,有些经理人在做决定时并不考虑到伦理道德的问题,他们认为伦理道德应是用在生活的其它部分上,而非在商业做生意上。另有部分经理人则在做决定时,完全未注意到所谓的伦理不伦理或道德不道德的问题,此类的经理人通常将追求利润视为目标,以他们的期望任意行为,很少会注意到们的行为是否会影响他人,除非受到外来的压力或强烈批评。
八、经理人的伦理原则
每个人的伦理标准不同,而且很难替每种状况订下准则。但仍有一些共通的原则协助经理人在做涉及伦理的决定时为依据。如美国Lummins引擎公司曾发给员工一份伦理规则,以为员工遵守的依据;其中包括:(1)遵守法律,(2)诚实:公平并正确的说出事实,(3)公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4)关心:关心公司的行动是否影响到别人,并使尽所能使这些影响成为有益的, (5)鼓励:尊重他人,即使失去了生意也一样。
九、结 语
虽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许多是来自于工会,消费者运动,及环保运动等之压力,但是企业是否应善尽社会责任的问题已受到肯定。并且人们发现,过去与现今人们所受的种种苦难,导源于人类自私的心态,重视金钱物质的掠取,轻视精神文化之发展,故而现今社会强调伦理的重建。如同萧新煌教授所言,遵守企业伦理,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也能回馈社会。企业体不但要先从「利己」的社会责任做起,更要有意从「利己」的责任提升到「利他」的伦理层次,以塑造一个名实合一的现代企业。
参考数据
李仁芳、洪子豪着,民国81年9月,企业概论,华泰书局,页148-157。
许士军着,民国84年元月,*新管理典范下的企业伦理*,世界经理文摘,页54-67。
许是祥精译,Gary Dessler着,民国83年3月,企业管理,前程企业管理公司,页650-659。
曾任强与刘君政合着,民国84年,管理哲学通论,台北,国立空中大学。
郭昆谟着,民国73年 企业管理总系统导向,华泰书局。
萧新煌着,民国81年11月,*责任与企业伦理的异同*,企业伦理的重建,页13-17,115-117。
黄俊英与刘玉珍合着,民国81年11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否提高财务绩效*,企业伦理的重建,页147-157。
Bartel, Kathryn M., David C.Martin, Management, McGraw-Hill Inc. 1991. pp.131-139.
Carroll, Archie B. "In Search of the Moral Manager", Business Horizons, March-April, 1987.
Donnelly, James H. Jr., James L. Gibson and John M. Ivanceich, Fundamental of Management, 7th ed, Richard D. Irwin Inc. Homeward IL. pp.65-77.
Ivancevich,John M., James H. Jr. Donnelly and James L. Gibson, Management:Principle and Functions, Richard D. Irwin Inc, 1989, pp.642-652.
Modic,Stanley J, "Movers and Shakers", Instry Week, January 18, 1988, pp.47ff.
Monsen, Joseph R. Jr. "The Social Attitudes of Management",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Issues and Viewpoints, ed. Joseph W. McGuir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74, pp.616.
Rue, Leslie W., Leoyed L.Byars, Manage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5th ed, Richard D. Irwin Inc, Homewood, Il. 1989, pp.82-95.
关于国际企业的伦理责任的一些杂谈宗教的奇迹在于对上帝的信仰,而经济发展的各种奇迹在于对人的信任。
阿兰 佩雷菲特《论经济奇迹》
2003年4月号的《快速公司》杂志给了中国制造业一个惊天动地的嘲弄。在题为《商业伦理规则》的游戏之作中,针对美国商务部最新颁布的《美国公司伦理指南》中关于“在社会责任方面,公司对他国公民的生活和幸福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避免与有以下对劳工不公之举的供应商或合作伙伴之生意往来:用奴工或童工;付不足以获取保暖的工资;工作环境不安全;进行种族、人种、性别或性取向的歧视。”的条文下面,该文作者做了如下调侃:
上述条款在以下情况下除外:
①其供应商或合作伙伴生产的产品清楚地标明‘中国制造’
②该服装系列的代言人有自己的脱口秀节目
③公司已彻底调查关于其供应商或合作伙伴使用童工的指控,并确信‘亚洲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
美国人的幽默在有些时候的确显得残忍却直指人心。中国企业在商业世界的形象被残酷地揭示在了国人面前:廉价劣质、缺乏社会责任感、毫无企业伦理。而问题真正的关键是:中国的企业是不值得信任的。
正是那本《快速公司》杂志的创始人,美国首屈一指的商业评论者阿兰 .韦伯在《走向全球化》一书中说过“永远只有丑闻和风潮能够再度提醒人们,什么是商业的社会责任。除了对股东的责任,公司还应承担什么责任。”这里给了企业的伦理责任一个界定,即“除了对股东的责任之外公司承担的责任”,通常意义上,也就是除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之外,公司需要达成的其他目的。我不得不承认那些温州的打火机厂或者汕头的制衣厂的老板们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理解太过于浅薄了,如果他们觉得社会责任仅仅在于捐钱造一两所学校,那么《快速公司》的嘲讽的确适用于他们。普遍的单一思维(缺乏创意和变革意识)和片面的利润追求(缺乏社会伦理责任),这恐怕是中国制造业的最大两个通病。
而本文的要旨在于对于国际企业的伦理责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包括对企业经营阶段与其伦理模式的固定性搭配探讨,对于新教伦理是否适用于新经济的探讨以及关于企业经营者个人伦理责任的探讨。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绝大部分可能只能提供一种现象的概括和初步思索,无法得出更值得信服的结论。但是作者相信,将看到和想到的用更加公开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也是一个大学生,一个经济学研究者的伦理责任。
一、企业扩张的死循环?——企业发展阶段与企业伦理之对应关系
整整一百年前的1903年,也许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饮料——可口可乐结束了饱含可卡因的历史。在此之前的20年里,可口可乐中一直含有可卡因,由于此前除了药品之外,从未有含有少量可卡因的苏打饮料出现,这种含有毒品可以产生幻觉或麻醉的,新鲜、刺激并且极端“美味”的饮料顶着部分人士的猛烈抨击而迅速在大众中流行,伴随着他的创造者阿萨•坎德勒财富的巨额增长。1903年他觉得钱赚得够多了,并且眼见着“纯净食品法”即将通过,于是宣布停止在可口可乐中添加可卡因。此后,可口可乐凭借着当时的资本,迅速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饮料企业,并且成为几乎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可以代替星条旗而成为美国的标志。在向国际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当初不择手段赚钱的小企业可口可乐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甚至构建了国际企业的伦理责任的某种典范,即“可口可乐模式”。回顾历史,有多少人会记得Coca-Cola乃是Cocaine-Cola/在商业文明的历史上,有多少家可口可乐?约翰 .雅克布.阿斯托,依靠灌醉印第安人,抢走他们的皮毛和土地而建立了皮毛制品帝国。然而纽约市的阿斯托图书馆,显然是美国最有地位的文化标志之一。
。。。。。http://www.csr.ied.cn/Archives/Database/References/04/extra07/
❼ 企业环保出了问题由谁来承担责任
企业出责任当然是企业和相关企业负责人承担,除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包庇等也要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第五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前款规定的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第一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
(7)企业环境管理者法律责任类型扩展阅读:
新环境保护法:
“新环法”对政府进一步明确环保责任,规定其履职不到位,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将环保责任严格纳入法律、法制管理。
“新环法”新增对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度的要求和考核评价制度实施的规定,在总则内容中突出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对当地环境质量负领导责任,而且,授权环境保护部门对未达标地区或行政区域实施区域限批政策,并且规定考核结果信息社会公开。
县级以上政府每年向本级人代会或者其常委会就环境状况作报告说明。包括目标完成情况等内容,接受其督查,如发生重大的环境事件应及时向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报告。“新环法”是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将会对政府环境违法和环境工作不作为起到强大的威慑影响。
新法第63条规定,违反法律规定,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评,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通过偷排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
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有以上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知新觉:用法治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❽ .违反《环境保护法》承担的法律责任有
《环境保护法》对于法律责任的规定是怎样的?
转自:goodlawyer法律论坛 时间:2008年2月29日11:49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三)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四)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的。
(五)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的。
第三十六条 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第三十七条 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定;责令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是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
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一条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护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
第四十二条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❾ 企业日常环境管理须要履行哪些义务
一、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二、公司倡导树立“一盘棋”思想,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三、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四、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学习进取,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五、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公司实行“岗薪制”、“提成制”的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
七、公司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九、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必须采用统一合同文本。任何人对外签订合同,都必须以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决不允许在签订合同时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谋取私利,违者依法严惩。合同在正式签订前,必须按规定上报领导审查批准后,方能正式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