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医托法律责任
A. 网络医托是怎么运营的
网络医托又出现了进阶版的“网络医托”。后者的实质就是集团化、“一条龙”式医疗骗局。
“网络医托”的实质就是集团化、“一条龙”式医疗骗局,不应该容许其肆意蔓延,制造出更多的受害人。在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中,“医托”是一颗毒瘤。拔除这颗毒瘤的关键,不是要求患者提高警惕,因为正常人也被他们“开发”成了招财送宝的“患者”。当务之急,有必要开展一场以“医托”泛滥的医院为中心的整治行动。
B. 医托要付什么法律责任
《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行为活动的通知》,根据规定,对查获的充当医托行骗的违法人员,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
上海市出台规定,对发现雇佣“医托”,采取不正当方法招揽病人的医疗机构,将作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一次记6分,累积记分超过规定的,将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网络医托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非法医托的三个特点:
1、团体性:医托往往集中来自于某镇或某村,都是集体活动。一般都是在早上7:30~8:00,下午14:00左右来医院活动,在病人候诊时进行游说;
2、对抗性:医托是有组织地来医院活动,一旦受到院方干涉,就会进行反抗,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可依,医院往往难以解决问题;
3、欺骗性:这是医托最害人的地方,很多医托利用群众对部队的信任,会以老军医或以部队医院的名义做担保,而其实际服务的诊所并非真正的部队医院。
识破医托的办法:
第一招:与人套近乎。为取得病人的信任,“医托”一般以患者或患者家属的身份,与病人套近呼。
第二招:诉说假经历。取得病人的信任后,“医托”接着以“亲身经历”谎称大医院不但贵而且治不好,某某医院某某教授是治这种病的专家,便宜有疗效,将病人骗至目的地。
第三招:用高价药骗钱。在诊室,与“医托”联手的“医师”开出一些十分普通便宜的中草药,以高价卖给病人。
“医托”托人有几种手段,有的会和患者打招呼套近乎,让人放松警惕,之后再现身说法,声称自己或是亲属也有类似病,是在某某地方治好的,言语恳切,不由得你不信。也有些“医托”往往会说诸如挂不上专家号、今天这位专家休息、专家在别的地方坐诊等等谎言欺骗就诊患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医托
C. 如何破解“网络医托”
不妨从隔空问诊入手
对于“网络医托”来说,都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会严格按预设好的步骤来实施骗局,并且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话术”:
因此,破解“网络医托”不妨从“隔空问诊”入手,只要把“正规医院不可能隔空问诊”的理念在患者中普及,那些“网络医托”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这就需要卫生系统相关部门多宣传医学常识,比如可以定点、定期进行拉网式讲解,力争让每一位公民都能识别“网络医托”的骗局。当然,从“隔空问诊”的宣传入手,是为了快速规避患者再上当受骗,要根治这种顽疾,肯定需要同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决不给“网络医托”们可乘之机。
D. “医托”如何定罪
法律分析:医托就是医疗骗子,经常出没于医院挂号处、医院大门附近、地铁口、火车站、汽车站、各大网络论坛、健康交流网站、正规医院及周边旅馆的人,他们用欺骗的方法引诱患者及家属误入歧途,把患者骗到一些无医疗资格的小诊所去看病。医托涉嫌诈骗罪,因其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E. 医托的网络医托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医托又出现了新的形式,尤其是在整形美容领域、疑难病领域(如妇科病、风湿 病、糖尿病、关节病等),许多医院的网络咨询人员,注册很多呢称或者网名,在各个论坛发贴子例如网络贴吧的颈椎病,性病,O型腿,黑头吧医托甚多,编故事,讲述自己在某某医院做手术,效果很满意等,或是故意向其他网友询问某某医院的治疗效果如何,然后注册大量马甲利用发贴机进行顶帖保持帖子的置顶。要注意区分谨慎!
F. 如何彻底打击“网络医托”
从“网络医托”的行骗过程看,其编织的谎言、设计的行骗程序十分缜密,即便一些有防骗常识的人,也可能被其“忽悠”,更别说那些缺乏警惕、一心想为患者治病的患者家属了。然而,“网络医托”的骗术并非无懈可击,其终归不是为患者治病的最终实施者,最终还要将招揽的“生意”转手给相关医院,最终由相关医院实施治疗。当然,转手给相关医院并不是无偿的,而是有利益牵扯在里面。以前面所述“网络医托”公司为例,其每介绍一个病人前去“合作”医院就诊,会从中获取一千元提成。可见,“网络医托”的“七寸”就在某些医院和其之间的利益链接上。
G. 网络医托是如何引诱患者上当受骗的
想看病却不知道哪家医院好,去网上搜索咨询,遇到热情的线上医护人员,不仅嘘寒问暖,还积极推荐专业医院,协助挂号就医。你以为遇到了热心人,却不知掉入了网络医托精心布置的陷阱。
调查发现,近来,一些网络医托潜滋暗长,有些甚至“升级”为集团化运作,让患者陷入就医骗局。
假扮护士引诱患者,花一万元做了没必要的手术
“网络医托通常让患者加微信私下聊天忽悠,或者通过一些社交平台招揽患者,这类方式非常隐蔽,增加了调查取证难度。”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处副处长邓晓玲说。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工商部门管注册,卫生部门管医院,实际上对网络医托缺乏有效的监管主体和手段。”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惩罚网络医托的法律,亟待出台相关法规,让基层有法可依。同时,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也需加强联动,合力打击网络医托和与其有利益关联的医院。
湖南省卫计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医疗”兴起后,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涌现,百姓难以识别。“应对网络医托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要对与医托有利益关联的医院严肃追责,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袁小露建议,网络医托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治安处罚。如果构成诈骗,应当追究网络医托的刑事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等提示,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患者在网上问诊需要保持清醒理性的态度,尤其是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各种推荐,有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新华网
H. “酒托”普遍以诈骗追责那“网络医托”呢
9月4日报道了北京东方起点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利用连环话术,假冒慈善机构人员和医生身份,骗取全国各地的脑瘫患者前往指定医院就诊,从中抽提成的新闻。据最新报道,涉事“医托公司”在报道发布当天人去楼空,相关工商、卫生部门已介入调查。
对于“网络医托”,就该像对付无良酒吧“键盘手”“酒托女”一样,以涉嫌诈骗犯罪进行追责打击;惟其如此,才有望彻底斩断相关医院、东方起点公司、“网络医托”之间的黑色利益链条,避免脑瘫患者这样的弱势群体被诱入局中,被人宰割,利益受损。
“酒托”讹人钱财普遍会被以涉嫌诈骗罪被追究刑责;“网络医托”又如何能逍遥法外?而且,比较而言,“网络医托”讹诈的是脑瘫患者这样的社会弱势人群,无异于谋财害命,其性质更为恶劣,也就不能轻纵,更应依法严惩才对。
医托更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I. 网络医托其实是谋财害命吗
网络医托是违法机构利用医疗、慈善、监管等多个体系的漏洞酿出的苦果。
从根本上而言,这些医托无论在哪个角落里,无论和哪个医院勾搭着,只要真抓真打,斩断其中的利益链条,就不会有坑人害人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