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捐赠证书有法律效力吗

捐赠证书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2-02-06 08:29:12

Ⅰ unicef捐款证书有用吗

做好事。的证书肯定是有用处的,至少有一个荣誉别人会觉得你很好,会给你很多的机会。
1、主动一点
情侣感情变淡,很多的时候是因为沟通变少了,恋爱谈的太久,太过了解了,不需要在通过沟通去了解对方。这时候如果你不想你们的感情变淡,那么主动一点,去和对方聊聊对方所感兴趣的话题,然后保持你们之间的沟通。
如果是这样,那么再熟悉的人也会逐渐没了共同话题,再深的感情也会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所以喜欢一个人,就不要吝啬自己的情感表达,该说什么说什么,别指望别人能凭空猜出你的想法,话要说出口彼此才能有互相了解的机会。
2、不要把你的意愿强加给对方
如果你总是让你的另一半对你言听计从,你们是很难达到妥协的。
这种态度的产生,有时是因为少年心愿未达成,有时是因为陈年积怨达沸点,矛盾一触即发。坚持自己的信仰没有错,但是对方的意见也要听一听,尊重对方会让你更轻松达到目的,双方其乐融融。
3、少抱怨
不要总是抱怨对方,如果对方真的改了,说不定你还不喜欢了,不要总想着让对方按着自己的想法来,这会引发矛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生活中不要只盯着对方的缺点,那样会活的很累,要学会放大对方的优点,而缺点则可以慢慢的改正。
4、保持自己的好奇心
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当然你的另一半也是。
尝试发现各种不同的他,工作时的他、玩乐时的他、和朋友在一起的他、与你相依的他,以及当他进行一切他所喜爱的休闲活动时的他,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与行为下都会有不同的面相。
同样地,你也是,除了发现对方的各个面相外,也要让对方知道你不只是你,每个人都是多变的,正是因为这些多变而造就了独特的自己。
保持自己对伴侣的好奇心,让自己每天都多认识他一点,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会有不同的面相,工作时、休闲时的他都是不一样的。
5、跟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谈恋爱时,两人的关系必将随着每天的进展而有所不同,面对一段感情最好的方式除了尽自己的努力外,更要随遇而安。
坦然接受与面对每一个变化,并随时面对与因应感情带来的种种改变。记得,不论如何都不要失去自己。
每次出门前都轻吻对方,让爱用行动表达出来,一个小动作却会显得很甜蜜。拥抱和亲吻是情侣爱的直接表达方式,也是最能体现你爱她的行为。
随着时间的流逝,感情变淡是正常的,毕竟“老夫老妻”了就觉得很多事情没必要在做,但其实感情还是需要好好维护的。

Ⅱ 捐款证书对个人有用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9

Ⅲ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捐款的法律效力

须经其父母同意方可,因为8岁的孩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单独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
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Ⅳ 经县政府举了牌的捐款自己拿来用,算犯法吗

虽然不知道政府的捐款是什么名目,对于一些捐款细节不是很了解,但是捐款不可用拿来私用的,它属于公益财产,而且任何人和机构都不可以挪用捐款,如果挪用,无论金额多少,都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有可能会构成犯罪。

捐款并不是随便哪个部门或者个人都可以进行的,只有经过登记批准的特定部门才能够合法地进行捐赠。县政府的捐款已经是举了牌的,肯定是合理合法的进行的捐款活动。

慈善性质的捐款

我国的慈善思想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的,慈善是人们对爱和善良的一种追求和向往,从善意出发,为社会上的个人或地方捐赠钱财,以帮助人们渡过难关。比如帮助特困家庭的孩子读书,疫情期间全国各界人士捐款共渡难关等等。慈善法的对于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Ⅳ 捐赠证书能作为实践活动用吗

捐赠证书能证明实践活动用。

Ⅵ 遗体捐献证书有什么用

遗体捐献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证书是为了纪念和感谢遗体捐献者和捐献者的家属,没有什么其他作用了。

器官捐赠登记、分配、储存、获取等将涉及到必要的资金需求,考虑到器官捐赠过程中医院医疗费用负担和捐赠者的困难,提供一些人道主义援助的经济补偿,如减少住院医疗费用,捐赠人家庭医疗保险、困难救济、学费折扣、税收减免,包括丧葬费用都可以考虑。

尸体器官捐赠具体指以下两种情况: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公民以书面形式自愿申请器官捐赠登记,不撤销登记,死亡后进行器官捐赠的。

2、公民死亡前对器官捐献没有异议的,其配偶、成年子女或者父母应当书面同意器官捐献。

捐献器官是当一个人在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基于人民的意志生活和家庭成员同意,以无偿捐赠的形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患者,他们的生活还会继续,或者向医疗机构捐赠用于医学教学的。

Ⅶ 联合国月捐证书有用吗

微博看见此活动,本身在支付宝有做公益,了解到这个月捐觉得挺方便的,遂考虑加入月捐。

在知乎了解了一下有帖子说月捐有两个网站

一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官网

二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网站

有帖子说中国网站看起来不靠谱,像营销网站,于是首先考虑全球官网,但不幸的是网站月捐页面打不开。

于是考虑中国网站,挺方便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个月捐项目可选。

一是支持中国困境儿童

二是支持国外脆弱儿童

题主选择了支持中国困境儿童,选择月捐数额(可自行填写,最低30),是否接受纪念戒指(也可以不接受)

可以个人捐款也可为子女代捐,填写信息后有三种捐款方式:支付宝月捐,微信月捐,银行卡月捐。

题主这里选择了支付宝月捐,会绑定免密支付,可以在支付宝设置里看到

绑定完成后会有邮件与短信提示,内容如下

到此月捐程序算是基本完成了

过两天会有电话随访与短信问卷调查,电话号码为02160777530(手机可能标记为骚扰电话,请勿挂断),客服很有耐心的向第一次月捐的捐助者进行随访,问几个问题,为捐助者答疑解惑。并且短信问卷调查链接里有留言功能和上传图片,有机会登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刊物上。

以下是对一些问题的说明:

Q:每月五号扣款为什么没有扣?

A:如果遇到每月五号为节假日时,会将扣款日顺延到工作日,比如2020年4月5号为节假日,扣款日会调整到4月七号。

Q:戒指和证书什么时候能拿到?

A:扣款成功的30个工作日内会顺丰寄送到捐款时所填的地址,如果地址和捐款数额要更改,可以致电或者邮件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

补充点个人意见:

月捐尽个人所能,金额不一定要多高,看个人能力着来,公益行动人人能尽一份力量,带来的帮助是莫大的,所以尽力就好不必勉强。如果只是为了戒指证书而来,相信你有更好的选择,这些东西只是对你参与的一项见证而已。

最后送上西塞罗的一句话: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Ⅷ 村委会捐款倡议书有法定效率吗

倡议而已,倡议就是倡导建议。是用来动员的。没有强制力。
所以,不存在什么倡议书的法律效力一说。本来就是个建议,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哪来效力可言?
因为只是个建议,所以你愿意接受就接受,不愿意接受,别人也不能强迫你接受。如捐款的建议,你觉得说的有道理,愿意捐,那就捐。你觉得有道理,但是不想捐,不捐就是。你觉得说的没有道理,那捐不捐的都随你。

Ⅸ 捐款证书政策方面有什么用

比如,达到一定的数额,凭证可以减税,或给一个什么慈善家头衔。子女教育的入托、升学,都可以通过相关民政机关出证予以优先或加分。

Ⅹ 捐款和捐赠有什么不同

捐款和捐赠主要的区别在于:
捐赠包括货币捐赠与非货币捐赠,捐款就是货币。在税法上对捐赠与捐款适用的有关规定是一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1999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九号公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
(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第四条 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 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第五条 捐赠财产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符合公益目的,不得将捐赠财产挪作他用。
第六条 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公益性社会团体受赠的财产及其增值为社会公共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损毁。
第八条 国家鼓励公益事业的发展,对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给予扶持和优待。
国家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
对公益事业捐赠有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对捐赠人进行公开表彰,应当事先征求捐赠人的意见。
第二章 捐赠和受赠
第九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选择符合其捐赠意愿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进行捐赠。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
第十条 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可以依照本法接受捐赠。本法所称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依法成立的,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
本法所称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公共体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
第十一条 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或者境外捐赠人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接受捐赠,并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对捐赠财产进行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将受赠财产转交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也可以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分发或者兴办公益事业,但是不得以本机关为受益对象。
第十二条 捐赠人可以与受赠人就捐赠财产的种类、质量、数量和用途等内容订立捐赠协议。捐赠人有权决定捐赠的数量、用途和方式。
捐赠人应当依法履行捐赠协议,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第十三条 捐赠人捐赠财产兴建公益事业工程项目,应当与受赠人订立捐赠协议,对工程项目的资金、建设、管理和使用作出约定。
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由受赠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并组织施工或者由受赠人和捐赠人共同组织施工。工程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竣工后,受赠单位应当将工程建设、建设资金的使用和工程质量验收情况向捐赠人通报。
第十四条 捐赠人对于捐赠的公益事 业工程项目可以留名纪念;捐赠人单独捐赠的工程项目或者主要由捐赠人出资兴建的工程项目,可以由捐赠人提出工程项目的名称,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境外捐赠人捐赠的财产,由受赠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入境手续;捐赠实行许可证管理的物品,由受赠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许可证申领手续,海关凭许可证验放、监管。
华侨向境内捐赠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部门可以协助办理有关入境手续,为捐赠人实施捐赠项目提供帮助。
第三章 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六条 受赠人接受捐赠后,应当向捐赠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据,将受赠财产登记造册,妥善保管。
第十七条 公益性社会团体应当将受赠财产用于资助符合其宗旨的活动和事业。对于接受的救助灾害的捐赠财产,应当及时用于救助活动。基金会每年用于资助公益事业的资金数额,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比例。
公益性社会团体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积极实现捐赠财产的保值增值。
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应当将受赠财产用于发展本单位的公益事业,不得挪作他用。对于不易储存、运输和超过实际需要的受赠财产,受赠人可以变卖,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应当用于捐赠目的。
第十八条 受赠人与捐赠人订立了捐赠协议的,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捐赠财产,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用途。如果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征得捐赠人的同意。
第十九条 受赠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受赠财产的使用制度,加强对受赠财产的管理。
第二十条 受赠人每年度应当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督。必要时,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对其财务进行审计。
海关对减免关税的捐赠物品依法实施监督和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部门可以参与对华侨向境内捐赠财产使用与管理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捐赠人有权向受赠人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受赠人应当如实答复。
第二十二条 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三条 公益性社会团体应当厉行节约,降低管理成本,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从利息等收入中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开支。
第四章 优惠措施
第二十四条 公司和其他企业依照本法的规定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
第二十五条 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依照本法的规定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
第二十六条 境外向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捐赠的用于公益事业的物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第二十七条 对于捐赠的工程项目,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支持和优惠。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受赠人未征得捐赠人的许可,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性质、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经征求捐赠人的意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捐赠财产交由与其宗旨相同或者相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管理。
第二十九条 挪用、侵占或者贪污捐赠款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退还所用、所得款物,并处以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照前款追回、追缴的捐赠款物,应当用于原捐赠目的和用途。
第三十条 在捐赠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逃汇、骗购外汇的;
(二)偷税、逃税的;
(三)进行走私活动的;
(四)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减税、免税进口的捐赠物资在境内销售、转让或者移作他用的。
第三十一条 受赠单位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捐赠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由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热点内容
广东急立法内 发布:2025-08-28 17:41:12 浏览:217
法学柴荣 发布:2025-08-28 17:31:39 浏览:701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发布:2025-08-28 17:19:56 浏览:554
人民法院庭审直播 发布:2025-08-28 17:18:00 浏览:739
行政诉讼法第49条详情解释 发布:2025-08-28 16:46:57 浏览:223
绘画队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8 16:44:23 浏览:255
多媒体会议厅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8 16:43:07 浏览:373
诗歌中的道德 发布:2025-08-28 16:42:15 浏览:101
诉前联调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28 16:38:02 浏览:307
民法典宣传报 发布:2025-08-28 16:28:57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