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简述打车平台的法律责任

简述打车平台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2-15 13:42:12

A. 请问一个提供无偿互助的平台,如果产生了纠纷,互助平台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第一种情况下:在无偿的情况下,乙方和提供服务的平台无需承担责任,但内是如果乙方和服务平台有明显过容错的,那要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种情况:如果乙方和平台之间是有雇佣关系或者劳动关系,那么当乙方对甲方侵权时,有平台承担责任后,再去找乙方追偿;当甲方侵犯了乙方的权益时,平台应该协助乙方向甲方索偿。

B. 滴滴打车发生交通事故网约车平台是否应担责

一般无需担责。滴滴打车作为提供需求的网络信息平台,仅仅是方便乘客找司机、司机找乘客的桥梁和纽带,是信息的提供者,并不是乘客与司机间客运合同的主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C. 拼多多网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你这个问题涉及面太广了。我只能根据目前拼多多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的困扰,严重地侵犯了广大消费者利益的两个方面去回答。
一、很多人评价拼多多简直就是一个 流 氓 网站。是因为拼多多为作商业推广,频繁地骚扰网民的手机。它花钱到处在别的网站上打虚假广告。还无孔不入地偷偷强行在用户手机上下载安装它的APP。
二、拼多多搞很多商业推广游戏,欺骗广大消费者。拼多多的现金红包提现、砍价免费拿商品、9.9元大宗商品广告等等,全是骗人的,是虚假的。很多同一9.9元大宗商品广告做了几个月,还在那里瞎吹真实有货;利诱用户安装拼多多APP的广告链接,安排“我已领到100元现金大红包”这样骗人的句子。拼多多太缺德了,太无耻了。拼多多的规则,就是玩文字游戏。很多地方存在文字“诈骗”伎俩。在拼多多刚建立时(多年前),我的手机上不知从哪里冒出一拼多多广告,说是免费品尝500克月饼。按提示一步步点击,最后手机上缓存垃圾一大堆,结果是空手而归。当时气得我再也不理“拼多多”了。心想这“免费”二字不就是诈骗吗?还奇怪,靠这种文字诈骗手法,拼多多还真发了。现在连许多著名电子商务网站也跟风搞起了这种文字游戏。严重地玷污了中国语文。

D. 滴滴司机杀人滴滴平台要付法律责任吗

5月11日,“滴滴”官方给出回应,表示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句话很模糊,毕竟责任不等于法律责任。那么,从法律角度分析,“滴滴”是否须要承担法律责任?
“滴滴”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一种观点持肯定结论。理由是:“滴滴”是承运人,依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没有将乘客安全送至目的地,对乘客构成违约,且在运输途中乘客发生了伤亡,“滴滴”应当承担违约损害赔偿责任。
另一种观点持否定结论,理由是:《顺风车信息平台用户协议》1.5规定:“顺风车平台提供的并不是出租、用车、驾驶或运输服务,我们提供的仅是平台注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及匹配服务。”从协议的规定和履行的情况看,“滴滴”与乘客之间是居间服务法律关系,只要其充分履行了信息审核义务和必要的安全管理义务,那么主要责任人应为凶犯,“滴滴”平台在法律上的责任并不大。毕竟,刑事犯罪不能轻易预见,对于“滴滴”平台应属意外事件,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只需要承担道义责任。
不过此说不能成立,尽管滴滴公司不是承运人,但是依然要承担违约责任。理由是: 从《顺风车信息平台用户协议》及实际运营的情况来看,“滴滴”与乘客、注册司机之间缔结的确非承运合同,而是居间合同,其义务就是促使承运合同订立,并保证承运合同当事人的法定利益不受损害;然而在本案中,“滴滴”并没有促成乘客和注册司机订立承运合同,这是因为:滴滴根本没有验证注册司机是否为本人,注册司机也不知晓所服务的乘客是谁,更不知道与谁缔结承运合同了。因此,在履行居间合同方面,滴滴构成了违约。
“滴滴”是否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一般的侵权行为,我国《侵权责任法》实行过错责任,该法第6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滴滴”须对受害人的死亡承担过错责任吗?答案是肯定的。2016年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专门规定了网约车平台的安全保障义务,《办法》第16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当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网约车平台违反法定的安保义务,造成受害人的死亡;就必须依据《侵权责任》承担过错责任。
在本案中,“滴滴”针对夜间的人脸识别机制没有被触发;甚至嫌疑人在案发前,曾有一起言语性骚扰投诉记录,“滴滴”也未未封禁账户。“滴滴”显然未尽到法定的安保义务,与受害人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须对此承担过错责任。
由上面分析可知,“滴滴”的行为构成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我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受害人近亲属可以选择追究其中的一种责任。
“滴滴”是否须承担行政责任?
答案应是肯定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第35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对每次违法行为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二)提供服务驾驶员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或者线上提供服务驾驶员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驾驶员不一致的......”按照该规定,既然“滴滴”存在“线上提供服务驾驶员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驾驶员不一致的”情况,就应当接受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的罚款处罚;而且,由于出现了乘客死亡这种严重的情形,所以罚款的幅度应当在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
“滴滴”或其工作人员是否须承担刑事责任?
基于目前案情披露的情况,我们尚不能断定司机杀害空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或其他暴力犯罪;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滴滴”公司的成员与司机不可能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不会构成上述暴力犯罪的共犯。
不过,这并不意味滴滴”或其工作人员被排除刑事责任。《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26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采集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的个人信息,不得超越提供网约车业务所必需的范围。”37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及网约车驾驶员违法使用或者泄露约车人、乘客个人信息的,由公安、网信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结合上述两部规范,网约车平台超越提供网约车业务所必需的范围,向他人提供约车人、乘客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的,依法须承担刑事责任,包括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E. 平台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事实清楚指名道姓,李四提供了相关信息和证据,该平台应该删掉,不接受被攻击者意见删掉就违法,需承担相关责任

F. 使用网约车的法律意识都有哪些

不管是坐什么车,法律意识还是要懂得,不然到时候有纠纷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1、因网络支付导致乘客多被扣费,谁来承担责任?

案例:

据报道,前几日,山东省烟台市的贾先生早上通过某专车平台叫车,并有人接单。但因为堵车,他就取消了预约。可当天下午下班时,他再一次想打车时,却发现打车软件上竟然显示他有1万多元没结清。贾先生当天并没有1万多元的行程订单,打车软件中取消行程记录的金额显示均为0元。

解析:

关于乘客因乘坐专车遭受侵害和伤害,行为人利用专车从事犯罪活动,专车平台是否担责的问题,也要针对不同的专车模式来讨论。在乘客+私家车主+专车平台模式下,专车平台没有参与经营,仅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此时无法要求专车平台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此种模式下,专车平台需要对其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如果专车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存在不真实或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的,其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需要说明的是,私家车从事营运与当前法律法规相违背,属非法行为,乘客应当认识到私家车的安全性能无保障,乘坐这种车辆,增加了事故风险,乘客也有一定过错。

在汽车租赁公司(提供车辆)+劳务派遣公司(提供司机)+专车平台(提供信息)+乘客模式下,乘客遭受侵害的,从现有法律规定上来看,也只能在平台存在提供虚假信息等情况下才能要求平台承担责任。

G. 滴滴打车合法吗国家承认吗

滴滴平台一直都是合法的。

只不过有些司机和车不合法,跑车需要有三证,缺一个证都是违法运营。

1、驾驶人准入标准

(1)年龄:22周岁至60周岁。

系统强制:加入平台的所有驾驶员,年龄超出标准后系统自动解约退出。

(2)驾龄:

快车:3年以上驾龄。

(3)准驾车型:

C2、C1及C1以上,且注册车辆(分配代驾车辆)符合驾驶人准驾车型。

(4)驾驶人背景审查:

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在驾驶人准入审核时进行以下严格审核与筛查,剔除可能威胁乘客安全的人员进入平台。

①三证验真

核验申请人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真伪。

②犯罪记录筛查

不能通过犯罪记录筛查体系筛查的,不予准入。该项工作将于3月份实施。(犯罪记录筛查体系见附件)

③吸毒、精神病筛查

申请人吸毒、精神病,且未治愈的,不予准入。

④交通违法记录、重大责任事故筛查

申请人1年内有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或3年内有重大交通责任事故的,不予准入。

⑤体检

拟对全职专车司机实施入职及年度体检制度,并给予体检补贴,体检合格后方可准入。

2、车辆准入标准

(1)车辆年限(车龄)要求

快车:需满足车辆注册期限未满8年方可准入。

系统强制:加入平台的快车,车龄达到9年后系统自动封禁退出。

(2)车辆注册信息要求

申请加入平台的快车,均需提供车辆行驶证照片、车辆带牌照照片、车辆识别码。

(3)车辆保险要求

申请加入平台的快车,需按国家规定投保交强险,专车还需按平台要求的险种和额度投保商业险。

滴滴为平台快车的用户,额外提供单人保额最高120万元人民币的综合意外险,保险包含滴滴驾驶员和所有乘客。

3.驾驶人、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1)岗前培训制度

申请升级专车时,申请人须参加线下审核与岗前安全服务培训。

(2)月度安全培训

对专车常规安全知识普及、典型案例分析、重大事故通报等

(7)简述打车平台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安全整改

1、滴滴出行将于2018年9月8日23点至9月15日凌晨5点期间在中国大陆地区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

2、9月4日起,乘客端原“紧急求助”功能升级为“一键报警”;9月13日起,司机端上线“一键报警”功能;

3、9月4日起,乘客端上线“安全中心”快速入口,方便用户快速使用一键报警、行程分享等功能;

4、9月4日起,乘客端陆续提示添加紧急联系人,有助于亲友在需要时与警方迅速联动并及时获取行程信息;

5、9月8日起,在加密保存数据、保障司乘隐私的前提下,在网约车业务(快车、优享、专车等)试运营全程录音功能 ;

6、9月13日起,升级全平台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司机端强化安全提示,并在每日出车前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司机通过后方可接单;

7、在5月份启动的人车不符清理计划基础上,持续开展犯罪记录筛查、每日出车人脸识别等行动,持续配合警方坚决打击犯罪;

8、全平台8月份日均客服咨询及投诉进线212万通,其中智能处理151万通,1.5万名客服(5000名自建及1万名外包)仍然无法保质保量承接其余61万通进线。滴滴将持续投入最优资源到客服体系,年底前自建客服团队将增加至8000人,持续建设安全高级客服团队的力量。

9、2018年9月14日,滴滴发布公告称,9月15日起将恢复深夜出行服务,但快车和专车司机需满足注册超半年、安全服务超1000单才能在深夜接单。

10、2018年9月26日,滴滴发布安全功能升级进展,称9月27日起将在司机接单间隙随机抽查人脸识别,通过后才能继续接单;9月30日起,警方调证流程将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一步加速,用户如假冒警察身份套取用户信息,将承担法律责任。

参考资料:网络-滴滴出行

H. 滴滴打车未付款 会有什么后果 有法律责任吗 对身份证有没有影响

24小时不付款可能会有司机师傅和你联系付款,而且不付款你就无法再次使用滴滴打车,被提醒后拒付将影响你的信用记录。

I. “滴滴打车”合法吗受法律保护吗

按照抄程序成为网约车的话,不违法袭。

  1. 按照现有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取得营运许可的人员和车辆(私家车)对外提供客运服务,是不合法的。私家车想要转化为网络约车,应按照交通运输部起草的办法,通过一定的程序转化为合规的营运车辆之后,才可以从事经营性的运输服务。

  2. 判定专车是否违规,在于专车平台上是否有私家车挂靠到了租赁公司。

  3. 滴滴打车:仅跟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签约,从不跟私家车签约合作。滴滴打车表示,运管处负责人的答复是,对专车等网络约租车的管理,交通运输部正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机动车辆分为营运的和非营运的两个类别。

J. 滴滴打车的事情是谁的责任呢

是滴滴平台和司机的责任

热点内容
上海取保候审律师咨询 发布:2025-08-23 06:24:56 浏览:222
第二届十佳法律援助工作者 发布:2025-08-23 05:57:10 浏览:652
范冰冰案件体现的行政法知识 发布:2025-08-23 05:45:05 浏览:823
最新劳动法产假规定158天 发布:2025-08-23 05:44:31 浏览:780
法庭路法官 发布:2025-08-23 05:44:30 浏览:641
如皋法官 发布:2025-08-23 05:44:29 浏览:557
民事诉讼法17条第一款 发布:2025-08-23 05:27:30 浏览:856
市场建设服务中心法律责任判决 发布:2025-08-23 05:26:48 浏览:540
灵璧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8-23 04:53:40 浏览:698
餐饮收入规章 发布:2025-08-23 04:39:11 浏览: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