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喝酒出事劝人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喝酒出事劝人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2-21 02:08:03

① 一起喝酒后有人出事,其他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多数情况下应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负损失。但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则共同饮酒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四种劝酒情形要承担法律责任
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饮酒出事,有四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以上就是共同饮酒需要承担责任的四种情形,希望大家在饮酒时注意分寸,不能让人过度饮酒,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

② 别再劝酒了,四种劝酒出事要负法律责任,都有哪些情况呢

在过年过节或者是同学亲朋友聚会的时候,大家都是会选择去喝一些酒来助兴的。而现在每家每户都是有一些小轿车的,也希望大家如果知道夜晚是需要喝酒的话,那么就不要开车了,可以坐车或者是让自己的家人送自己去。

而且在喝酒的过程当中,其实每一个人的心目当中也都是非常的清楚自己的酒量。如果说为了自己的面子去喝了很多的酒的话,那么不仅身体会十分的难受,很有可能也会造成一些事故的发生。而且在酒桌上面劝酒,如果说同行的人出现了一些问题的话,那么也是需要去付出一些法律责任的。如果强迫性的劝酒,那么这也是非常的不对,很多的人都会说还是不是兄弟了,或者说怂什么等等。

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也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着想。在春节期间喝酒或者是同事之间聚会也是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如果总是去强迫性的要求别人喝酒,那么对于别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伤害。不管怎么说,大家要平心而论,同样也要用心的去对待喝酒这件事情,在喝醉了之后也是要去告诉自己的家人,自己的酒量非常的不好,而且要联系的家人把自己接回去。

③ 4种劝酒出事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究竟是哪四种

过年期间一般都免不了喝酒,几个人聚在一起多喝两杯聊聊天,是一件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不过如今法律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有4种劝酒的方式,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所以大家在过年聚会期间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一不小心触犯了法律的红线。

四、没有劝阻对方酒驾

如果对方喝醉了还要坚持开车回去,但是同桌的人没有劝阻,放任对方这种酒驾的行为。发生车祸之后,酒桌上劝酒的酒友全部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相信有了这条规定,今后酒驾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少,毕竟没有人想无缘无故惹上麻烦。酒虽然好喝,但是在喝的时候也一定要控制量,无论是什么东西过度都对身体没有好处,尤其是酒喝多了很容易会发生意外,这是对自己一家人的不负责任。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做到珍爱生命,不要把自己的安全当成儿戏,同时也希望大家停止劝酒的行为。

④ 4种劝酒出事要负法律责任,具体是哪四种

酒是饭局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东西,不管是白酒黄酒还是葡萄酒啤酒,多少也都会喝一点。而劝酒这个事很多人也都是经历过的,劝过人也被人劝过。

新闻中老是见到喝酒出事的,然后饭局组织者和参与者都进行了赔偿,这种事当然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饭局中要多注意一点了。

综上所述,劝酒不是不可以,但要有个度,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家安全的来,你得保证人家安全的回去。这个事情就比较麻烦了,请客吃饭的风险瞬间上升,好事极易变成坏事。

不管怎么说,饮酒要适量,劝酒要适中,组局要慎重。

⑤ 法律有没规定跟人家喝酒出事了要负责任

有六种行为人来要对酒后自发生的损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第一种是强迫性劝酒的人,如故意灌酒,刺激性劝酒,这种人要对被劝饮酒者发生的任何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种是明知饮酒者不能喝酒或身体不适仍劝其饮酒的人,这种人要对对方因饮酒诱发的疾病以及酒后驾车肇事等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种是共同饮酒后任酒友驾车离开的人,这种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同饮者不仅要对共同饮酒的伙伴承担责任,还要对因事故受害的相对方承量相应的责任。
第四种是共同饮酒后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的人,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因此出事的共同饮酒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种是明知驾车人饮酒而唆使其酒后驾车的人,这种人不但要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后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明知驾车人醉酒仍唆使其驾车的还涉嫌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可能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种是酒局的组织者要承担饮酒适度和酒后安全护送的义务,否则出事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⑥ 一起喝酒出现意外事故参与者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具体情节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一,一起喝酒的人是否有劝酒等过错;第二,发生的意外是否因饮酒有直接关系;第三,发生的意外与饮酒是否有因果关系。

不当劝酒、强行劝酒会产生损害后果。如果由于不当劝酒产生了损害后果,除了饮酒人自己负责自担风险外,劝酒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甚至刑事责任。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是一个基本常识。

任何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均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饮酒者对劝酒不加拒绝而造成饮酒过量,并对自己的身体或他人造成伤害,应当首先由他个人负责。即应首先实行饮酒人的自己责任原则。

所以在责任分配时,一般认定由醉酒人承担主要责任,劝酒人承担次要责任,即劝酒人一般应在10%至30%的范围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以下四种情况,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

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对方身体有疾病,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劝对方饮酒者,要承担由劝酒引起的一切责任;

2、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

明知对方喝醉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存在危险,清醒酒友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酒后驾车、洗澡、剧烈运动未劝阻

对于醉酒的酒友其他人应当劝阻其不得驾车,如果未加劝阻则就有可能承担由此引发的相应法律责任。

4、宴会的主人应当确保参加宴会的每个人的安全

醉酒者一旦出现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6)喝酒出事劝人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2017年6月15日晚上,赖某、陈某德、陈某鸿、林某,4人在烧烤摊店包厢喝酒。此时张某与陈某香邀请包某,也在该烧烤摊上吃烧烤,因陈某鸿与张某相识,便邀请张某进包厢喝酒。约10时许,包某到达烧烤摊,包厢内的人邀请包某一起进包厢喝酒。

后因朋友间互邀,包某、张某、林某明、陈某鸿、陈某德、赖某、钟某、江某、林某、蓝某聚在包厢一起喝酒。10人喝酒至凌晨1时许,陈某鸿等陆续回家。

此时,包某已明显处于酒醉状态,林某明和包某一起离开,包某提出要到足浴城找人,林某明骑着摩托车在前,包某骑摩托车在后,行至上杭县临江镇瓦子街步行街北侧入口路段时,包某摩托车碰到步行街用于隔离步行街与上杭县临江镇人民路的大理石石礅,头部撞击在石礅上,大量出血。

包某受伤后,被送至医院急救,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上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本事故系当事人包某一方违法过错行为所导致发生,包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包某父母以张某等人作为请客的邀请人并相互劝酒,劝酒行为与包某醉酒有关,应该承担包某死亡的相应责任为由将共同饮酒的9人告上法院

本院审理后认为,包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意识到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具有高度危险性,过于自信放任事故发生,造成肇事死亡结果,包某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明显过错,应对损害承担主要过错责任,确定包某自行承担90%的责任。

张某、林某明、陈某鸿、陈某德、赖某、钟某、江某、林某、蓝某系共同饮酒者,应当意识到酒后驾驶摩托车是一项危险活动,而未对包某进行劝阻、提醒、制止或护送,违反善良风俗和道德要求,具有一定的过错,应承担包某父母损失的10%的责任。

张某、林某明、陈某鸿、陈某德、赖某、钟某、江某、林某、蓝某共同饮酒,造成包某死亡,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对包某父母因包某死亡所造成损害承担共同连带赔偿责任。遂作出如上判决。

⑦ 4种劝酒出事要负法律责任,是哪四种

逢年过节高兴之余,难免会在亲朋好友的劝解之下喝些小酒。而近些年因为酒驾出现的事故也不在少数,也就是因为如此,不管是久别重逢还是逢年过节,希望大家在一起聚餐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劝酒。要知道一旦饮酒者出现意外事故,那么劝酒者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尤其是以下4种行为的劝酒,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在酒桌上什么情况下不能劝酒。

再者,在知晓朋友喝醉之后仍然倔强的开车,对于这种行为丝毫不劝阻,而导致出现了意外现象,则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本就是开车人是应该遵循的交通规则。但是明知道朋友已经处于酒醉的状态,仍然任其开车离去,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而最后要给大家说的就是,在当自己的朋友喝酒的情况下,导致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自身行为,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将醉酒者安全的送回家,或者是联系朋友的亲属来将其接送回家。

⑧ 四种劝酒出事要负法律责任,你知道是哪四种吗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习俗的国家,对于平常的人际关系以及传统习俗都非常重视。不管是哪方面人际关系交流都具有一定的规矩和沟通方式,向中国最常见的饭局上,一定少不了喝酒这件事。喝酒有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喝到酒,而是用喝酒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并且,只要不是涉及到法律的执行,都可以在酒桌子上解决和谈判。所以喝酒作为中国饭局上的一个传统行为,已经流传了许多年,并且还会永远的流传下去。

也有的人说这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劝酒本来是一种娱乐的方式,如果将它列为法律,那么喝酒的最后一点乐趣也没有了。国家的法律规定里说明了,不是只要劝酒就要负法律责任,需要在别人身体不适或者开车的情况下不劝酒。同时,如果劝完酒后,将别人安全送到家那么也不用负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劳动法工龄休假 发布:2025-05-25 14:22:45 浏览:618
唐山中级法院招聘 发布:2025-05-25 14:16:53 浏览:144
司法与人情 发布:2025-05-25 14:09:19 浏览:604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体会 发布:2025-05-25 13:52:05 浏览:217
合同法解释无权处分 发布:2025-05-25 13:37:47 浏览:131
广西大学法律硕士英语复试真题 发布:2025-05-25 13:37:46 浏览:818
南财经济法试卷答案 发布:2025-05-25 13:37:44 浏览:738
珠海时司法 发布:2025-05-25 13:36:19 浏览:42
民事诉讼法141条 发布:2025-05-25 13:31:18 浏览:377
酒店客房奖罚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25 13:19:56 浏览: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