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承担责任
⑴ 法律规范,法律行为,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的逻辑关系
其实,你问的问题已经属于法理学的范畴了。
法律规范,就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回创制的或者经其答认可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它是用来判断某一行为正当、合法与否,应受到何种法律制裁的标准和尺度。法律规范规定了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标准,或是赋予某一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法律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包括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法律行为,譬如见义勇为、施舍救济等等都属于道德行为;国防、外交等属于国家行为;宗教仪式等是宗教行为。
法律关系,是因行为人一定的法律行为而产生的行为人和相对人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责任,是因行为人的法律行为侵犯一定的法律关系,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⑵ 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实行什么优先
任何案件都是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所以说同一民事主体对行为承担责任肯定是先承担刑事责任,然后才是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通过对自然人和法人的共同特点的分析,可以得出民事主体的构成要件:
第一,名义独立。自然人和法人能以自己的名义为民事行为,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对组织体特别意味着能够用组织的名称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而不是以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组织成员的名义”。
第二,意志独立。即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自己的选择来活动。自然人能通过自己的自由意志为民事法律行为,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对于法人而言,应该是其共同意志,而不是其成员的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法律行为承担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⑶ 急!法律里的相应责任是指什么
承担所涉及法律条款应负的责任。
法律行为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违法行为就要承担违法责任。换句话说:公民或者法人,其行为有违反法律规定,就要承担该违法行为的责任,这就是“相应责任”。
例如:
买卖拼装、报废机动车之连带责任,此处的连带责任由就是属于相应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 以买卖等方式转让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3)法律行为承担责任扩展阅读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一般认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对财产、对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损失和伤害。
4、主观过错。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5、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
参考考资料:网络-法律责任
⑷ 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就是独自承担所有的法律方面的责任。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其他组织、个人。从整体上讲,法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营业性的法人,即企业法人,属于经济组织类是非营业性的法人,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企业法人:主要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人以及外商独资企业法人,以及它们之间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联营企业和其他各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者公司。非营业性的法人:不是经济组织,主要担负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责。机关法人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党的组织也属于国家机关行列。事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包括民主党派组织、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科研单位、学校、医院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三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四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七条?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⑸ 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律责任之间的关系
法律关系;就是法律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事实:可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内,消灭的客观情况。 分为事容件和行为。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从他们的概念上会了解到,
1.法律事实会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
2.打破和违背了正常的法律关系,就会承担法律责任。
3.三者的发生顺序是: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⑹ 责任人承担责任的构成要件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承担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五个方面。
责任主体是指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损害结果是指由于违法行为所导致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和精神方面的损失和伤害。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主观过错指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在主观上存在的故意或者过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二百二十五条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的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⑺ 法律行为,应该属于民事责任吧
看受伤程度,轻的话都不会立案的。你也没得起诉他。
他弟弟和妻子的作证是没有用的,法律上有亲属厉害关系的人不能充当证人。
按照事实和流程,这个他没什么说法的,但是如果你们哪里社会风气不好,官员受贿严重,那就难说了。还有就是,他的伤重不重,如果不重,就不用睬他。
如果重,就要见机行事了。
⑻ 法律行为有哪几种,分别对应什么权利和责任
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包括:
作为(即积极的行为)和不作为(即消极的行为);
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
要式行为、非要式行为;
自主行为、代理行为;
公法行为、私法行为等。
⑼ 法律规则,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法律规范约束法律行为,但法律行为包含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和法律行为都可造成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法律行为可直接导致法律责任的产生,也可以通过形成一定法律关系之后产生法律责任。
⑽ 民事行为责任包括什么
民事责任是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内违法行容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属于法律责任的一种,是保障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实现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权益得以恢复。
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