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责任的证成

法律责任的证成

发布时间: 2022-02-22 08:44:59

1. 法律中的“证成”怎么理解,谢谢

“证成”往往被定义为给一个决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动或过程。

法律证成可分为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

1,内部证成是指法律决定必须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从相关前提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过程。

内部证成关涉的是从前提到结论之间推导是否是有效的,而推论的有效性或真值依赖于是否符合推理规则或规律。

2,外部证成关涉的是对内部证成中所使用的前提本身的合理性,即对前提的证成。

(1)法律责任的证成扩展阅读:

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是相互关联的,外部证成是将一个新的三段论附加在证据的链条中,这个新的三段论用来支持内部证成中的前提。

法律推理或法律适用在整体框架上是一个三段论,而且是大三段论套小三段论。这就意味着在外部证成的过程中也必然涉及内部证成。

因此法律人在证成前提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推理规则,即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得到一定的法律渊源和法律解释的支持,但是这个前提作为一个判断或结论如果不是从该前提所依赖的前提中逻辑地得出的,就是不正当或不合理的前提。

这就是说法律人在法律适用或者做法律决定的过程中所确立的每一个法律命题或法律判断都必须能够被重构为逻辑上正确的结论。

2. 法理学中,什么叫作“法律证成”

法律证成是指给一个决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动或过程。法律证成可分为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无论是依据一定的法律解释方法所获得的法律规范即大前提;还是根据法律所确定的案件事实即小前提,都是用来向法律决定提供支持性理由的。

在这个意义上,法律适用过程也是一个法律证成的过程。 从上面的分析看,法律证成与法律解释之间的关系是:法律解释是法律证成的的前提,法律证成是法律解释在法律推理中的运用。

(2)法律责任的证成扩展阅读

法律证成可分为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即法律决定必须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从相关前提中逻辑地推导出来,属于内部证成;对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的证成属于外部证成。前者关涉的只是从前提到结论之间推论是否是有效的,而推论的有效性或真值依赖于是否符合推理规则或规律。

后者关涉的是对内部证成中所使用的前提本身的合理性,即对前提的证立。内部证成保证了结论是从前提中逻辑地推导出来,它对前提是否是正当的、合理的没有任何的保障。

3. 法律责任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法律责任的构成条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一般认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对财产、对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损失和伤害。

4、主观过错。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5、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

4. 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种

题主您好,之了很高兴为您解答

法律责任包括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返还财产,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方向】惩罚力度较小

行政责任

1. 行政处罚(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

警告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财产)

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行为)

2.行政处分(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刑事责任

1.主刑

管制(期限通常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最高不超过3年);

拘役(期限通常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最高不超过1年);

有期徒刑(期限通常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无期徒刑

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2年执行)

2.附加刑(可与主刑一起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当官权”和“说话权”)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3)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没收财产

【区别】没收非法财物

驱逐出境(适用于外国人)

希望能够帮助您,我是之了,您的会计挚友!望采纳!免费领取2019初级会计全套课程,欢迎一起探讨会计问题,不定期分享干货哦~

5. 法律上免责与证成的区别

1,法律论证中的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之间的区别表现为,内部证成是针对案件事实问题进行的论证,外部证成是针对法律规范问题进行的论证。
2,无论内部证成还是外部证成都离不开支持性理由和推理规则。
所谓内部证成是指从现有法律的有效演绎中得出裁判结论,它表明裁决是由支持该陈述的法律规范中得出。而外部证成是指人们对法律命题的可接受性角度所进行的证成,其方法包括经验法则、合理推测的公理、审判的举证责任的规则等。
比如被告主张“原告诉求已过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是内部证成。
原告提出借条没有约定还款时间,不存在诉讼时效问题,或者由被告举证证明过了诉讼时效,这个就是外部证成。

6. 法律责任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民事责任】行为人侵害了探矿权采矿权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事权利,造成了他人的财产损害,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我国《民法通则》和《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对矿产资源和探矿权、采矿权的保护,当行为人因侵害他人的探矿权、采矿权而造成经济损失时,构成了民事违法行为。《矿产资源法》对应负民事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民事制裁的主要形式是赔偿经济损失。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行政责任】行为人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所应负的行政方面的法律责任。分为管理方的行政责任和被管理方的行政责任。管理方的行政违法行为主要有行政失职、行政越权和滥用职权等;被管理方的行政违法行为则主要指管理相对人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其中,警告为矿政管理部门对轻微违反矿产资源法者给予的最轻微的行政处罚,是指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处罚相对人的谴责和警示。需要给予警告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不作为,如领取勘查、采矿许可证超过法定期限不开始施工或中途停止工作,不按规定办理勘查登记延续或变更手续,领取采矿许可证者无故不建设或不生产超过一定期限,等等;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定义务,如无证勘查、越界勘查、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试采,不按照规定向勘查登记管理机关报告有关情况或者虚报、瞒报有关情况等。责令改正为矿政管理部门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给予的最基本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的行政处罚,是指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处罚相对人进行训诫并责令在一定期限内矫正违法行为的处罚。如对无证或越界勘查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无证开采的,责令停止开采;对越界开采的,责令退回本矿区范围开采;对不履行法定义务(如不按规定提交年度报告、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弄虚作假、不办理许可证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手续等)的不作为,责令限期改正;对不按规定汇交地质资料的,责令限期汇交;对不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的,责令限期缴纳;对破坏或擅自移动矿区范围界桩或者地面标志的,责令限期恢复;等等。这种行政处罚措施经常与警告共同使用。责令赔偿损失为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处罚相对人进行训诫,令其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的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是指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处罚相对人依法收缴实物或货币上缴国库的处罚。需要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无证、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违法所得;违反规定收购和销售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违反规定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试采的违法所得;擅自印刷或伪造、冒用勘查和采矿许可证的违法所得;等等。罚款是对违法者一定数额金钱的剥夺。适用罚款处罚的违法行为包括:无证、越界勘查及采矿;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非法收购和销售矿产品;破坏性开采矿产资源;擅自印刷或伪造、冒用勘查或采矿许可证;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不作为情节严重者,等等。滞纳金为对不按期缴纳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所规定的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的违法行为所处以的行政处罚。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是一种最严重的行政处罚措施,属于限制或者剥夺探矿权人及采矿权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政处罚。主要违法形式包括以下几种行为的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者:越界勘查及开采、破坏性开采矿产资源;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不作为情节十分严重者;等等。行政处分主要适用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违反规定批准登记并颁发勘查、采矿许可证或对违法行为不制止、处罚等违法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所进行的行政处罚措施。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刑事责任】违反矿产资源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非法侵害他人合法的探矿权、采矿权,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破坏国家矿产资源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而构成犯罪的,行为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无证勘查和无证开采】是指在没有取得合法的勘查或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从事矿产资源勘查或开采活动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表现形式。根据无证开采的危害程度,《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九条将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采矿,以及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行为单独列出,强调这几种行为的危害性更大,在决定对这些违法行为的处罚时,可以酌情从重。

【越界勘查和越界开采】指已经取得了勘查或采矿许可证,但超出批准的勘查作业区范围勘查或超出批准的开采界限采矿的行为。越界勘查和越界开采有的是主观上故意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但均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破坏性开采及扰乱勘查秩序】破坏性开采指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乱挖滥采,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扰乱勘查秩序指破坏勘查设施,扰乱勘查作业区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的行为。

【非法转让采矿权和探矿权】指未经审批管理机关批准,擅自转让或以其他方式处置探矿权、采矿权的行为。

【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审批登记发证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包括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违反法律规定批准勘查、采矿登记并发证;对违反矿产资源法行为不依法制止、处罚的行政不作为。

【探矿权、采矿权人不履行法定义务】如不按规定按期足额缴纳资源税、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等;不按规定汇交地质资料/年度报告等;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弄虚作假;不按规定实施矿山安保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不按规定办理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变更、注销登记手续;等等。

【盗窃、抢夺矿山企业、勘查单位财物】盗窃矿山企业、勘查单位财物,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财物的行为。抢夺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财物,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财物的行为。盗窃、抢夺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财物按照我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处罚,情节轻微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破坏采矿和勘查设施】是指破坏用于采矿和勘查作业的设备、仪器、建筑物和测量标志的行为。视情节后果不同,分别按《刑法》第一百五十六、一百零九、一百一十条的规定处罚,情节轻微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扰乱矿区和勘查作业区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是指在矿区和勘查作业区从事捣乱骚扰活动,致使勘查作业和开采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的行为。按照我国《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处罚,情节轻微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是指违反法律规定,采用技术规范中禁止使用的方法采矿,严重违反合理的开采顺序和选矿工艺,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情节比较严重,造成矿产资源严重损失浪费以及在矿区乱挖滥采,使整体矿床受到严重破坏的违法行为。

热点内容
法学院背法条 发布:2025-05-24 23:12:00 浏览:728
重庆永川律师 发布:2025-05-24 23:03:01 浏览:699
内蒙古综合行政执法条例 发布:2025-05-24 22:52:36 浏览:82
经济合同法违约规定 发布:2025-05-24 22:52:36 浏览:720
关于法律知识答题情况的说明 发布:2025-05-24 22:38:24 浏览:962
质量责任相关的法律 发布:2025-05-24 22:31:07 浏览:448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十四 发布:2025-05-24 22:28:46 浏览:689
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发布:2025-05-24 22:26:25 浏览:563
山西省抗震设防条例 发布:2025-05-24 22:20:28 浏览:188
涪城法院王 发布:2025-05-24 22:14:22 浏览: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