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大学生如何运用法律知识

大学生如何运用法律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2-23 05:40:48

『壹』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正确行使法律权利

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行使法律权利主要包含:
1、遵纪守法,树立法律信仰;
2、学习法律知识,正确理解法律之间的关系;
4、多参加普法宣传,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法治观念,进行普法教育;
5、相信法律并依靠法律,树立尊重法律权威的意识;
6、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7、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积极举证,配合公检法机关制止犯罪。
新时代大学生自身违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做一个合法公民,平日里多多关注下社会上大学生自身安全事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捍卫自身的权益。在学习法律之后也要注重于自身身体的锻炼,学文知法,学武强身。要会与邪恶做战斗。不仅要用法律保护自己,也要用法律强化自己,让邪恶犯罪者受到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五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贰』 大学生如何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其实法律是道德的最低限,在日常生活中坚守做人的道德,不仅是大学生每个人都应当坚守本分自然不会侵害他人的权利

『叁』 大学生如何运用所学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首先要对法律有基本的了解
其次要勇于运用法律
再次要善于运用法律
明白和清楚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然后寻求调解或者起诉 毕竟是大学生 不要太过冲动 社会太过复杂不要做出
上访之类的傻事

『肆』 大学生如何利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知法懂法才能守法护法,增强法律意识的前提是了解法律知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建设祖国和家乡的重任。因此,增强法律意识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来达到目的。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可以通过两种渠道: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法制课,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向大学生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传达法律精神。

其次,大学生个人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法律知识讲座、阅读法律方面的书籍。双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



具体做法

首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选修几门法律专业的课程,阅读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提议班级开展一些“关于增强法律意识”为主题的办会,观看法律宣传片,并积极参与发言讨论。各个高校的法学系都会经常组织一些关于法律的演讲比赛,可以申请报名,参与其中。

参加法律宣传长廊活动,与身边人交流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及讲座等,法学院的同学定期在课上会开展模拟法庭等实践课程,没课的时候可以到场旁听并积极参与课后的社会实践活动。

修学校法律课程的学校的法律课程一般是法学院学生的必修科目,其他学院的学生想学习法律课程可以选择学校的法律课程,大部分大学开设法律基础科目让大学生选择,大学生在选择这部分课程的时候,把这些作为必修科目来对待。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发生。在面对违法行为和违法分子时。大学生朋友可以利用法律知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与违法行作斗争。在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捍卫法律的权威。

为了参加学校的普法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各地的大学都不定期地进行普法活动,例如,法学部的“模拟审判”,组织大学生去法院旁听事件的审判,参加大学生法律社团的大学有很多社团,其中法律社团是非常重要的社团。

大学一年级学生选择社团的时候,可以选择法律相关的社团,这样的话,不仅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法律意识也会变强,看法律录像和书,有很多关于法律的录像和书。

大学生可以自己看有关法律的录像和书,了解刑法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内容,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伍』 大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中的法律问题

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我觉得个人想用法律解决问题,很难,我们能做的,只是更多的注意自己所接触的东西是不是合法。暑假我们为了考司法考试就在学校外面租房住,提前预定过,交了定金,可是到我们要住的时候他告诉我们说没房了,让我们去把定金拿回来,后来我们就说这是违约,要返还双倍定金,然后老板还和我们吵,把我们骂了一顿,说你学法律的了不起啊,差点连定金都拿不回来了,还得自己再去找房子,当然啦,我们可以告他,可是你会因为两三百块钱到法院去起诉人家吗?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早重新找到房子啦。前两天,我们房地产法老师,说她买房子的时候,看那个购房合同,就有一些条款有疑问,就打上问好,第二天就去问他们的律师,律师开始还给她解释,后来就嫌烦,她就说她是学法律的,所以比别人更注意一点。然后律师就说:“你是搞法律的,那我就直接跟你说吧,这些都是霸王条款。”然后她也不问了,直接把房子买了。有些东西,法律规定的很好,现实根本就不是那样操作的,比如说民法规定,房屋出租要到房管局登记,以便交税,可是现实里真的有人去登记吗?所以,我们平时根本没法用我们所学的东西解决问题

『陆』 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学习并运用好法律知识

作为新时代的抄大学生,应该袭全面的掌握和运用法律,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地、系统地对我国法律进行全面的学习。学习法律的重要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深入理解、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联系最紧密的两个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两类重要的社会规范。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也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社会主义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贯穿了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它通过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原则的确认,保障社会主义道德的实现,促进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

『柒』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培养和运用法律思维方式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不仅包括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而且包括努力提升公民的法律思维水平。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可以从道德的、经济的、政治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但一旦这些问题被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来思考与处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按照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会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欠债还钱是几乎所有社会普遍通行的一项道德原则。法律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但法律中有诉讼时效的规定。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也就是说,如果债权人在二年内既没有向法院起诉债务人,也没有向债务人提出还债要求,而且债务人也没有表示要偿还债务,那么债权人的债权就不再受法律保护。法律虽然不强迫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并不反对债务人自行履行,因为从道德上说,一项债务不论过了多长时间,债务人都有义务偿还。在此类情况下,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之间即产生了冲突。必须强调的是,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道德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如果脱离法律来思考与处理问题,就谈不上什么法律思维。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时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但是,即使人们感觉到某些法律规定不合理、不合情,也不能漠视、违背或搁置法律。一项法律规定,只要它没有被修改或废除,就是有效的,人们就有义务遵守或执行。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修改或废除的建议,由有关国家机关修改或废除该项法律规定,但在国家修改或废除之前,仍然必须遵守或执行。
讲证据。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只有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案件事实。一般来说,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首先,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其次,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再次,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讲程序。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简单地说,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与其他类型的思维方式相比,法律思维更为关注行为的程序问题。
讲法理。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任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而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更有特殊之处。其一,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其二,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其三,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就此而论,与其说法律思维的首要任务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结论,不如说是寻求据此作出结论的法律理由——那些认同法律并依赖于法律的人们能够接受的理由。
(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并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
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应当指出,法律工作者使用的法律方法相当复杂,有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推理的方法、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认定事实的方法等。每一种基本方法又包括一系列的具体方法。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既对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尽管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但必要的外在强制力,是树立法律权威不可缺少的条件。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如果仅仅依赖外在强制力,法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权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如法律合乎情理、维护正义、促进效率、通俗易懂,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如执法公平、司法公正。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这些内在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敬仰。
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领导者个人时,政治的稳定、国家的兴衰就将寄托于领导者个人身上。随着领导者的更迭,国家的政局就有可能大起大落,政策与法律也会频繁变动。而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法律时,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之上的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领导者会不断流动和更迭,但政治统治与社会秩序仍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例如,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保证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改善法律实施的状况,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在自己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残余思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使人们了解、熟悉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捌』 身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知法守法尊法,并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权益

身为大学生,如果触碰了,我们自己的权益一定要报警这样才对。

热点内容
罗湖法院曾 发布:2025-05-24 18:34:00 浏览:173
新的劳动法哺乳期事假 发布:2025-05-24 18:33:58 浏览:336
关于道德的散文 发布:2025-05-24 18:20:44 浏览:939
法院送达的内容 发布:2025-05-24 18:09:55 浏览:274
常熟法院失信名单 发布:2025-05-24 18:01:25 浏览:527
劳动法员工过失 发布:2025-05-24 17:58:40 浏览:938
与政府签订的框架协议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4 17:57:19 浏览:37
海南大学民商法考研参考书目 发布:2025-05-24 17:51:35 浏览:527
房屋买卖协议公证人有没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4 17:45:51 浏览:876
未满十八周岁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5-24 17:44:30 浏览: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