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

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2-23 08:34:24

❶ 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后,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后,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相关法律规定,行政相关人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❷ 违反行政许可法的行政法律责任形式主要有哪些

试参考...
法律责任的承担形式
1、违法设定许可的 法律责任
行政许可行为 是法律授予的权力。《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许可只有法律、 行政法规 或者在法定授权范围内才能设定行政许可。行政机关不得自行设立或实施任何行政许可,未经法律授权的任何许可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同时存在故意过错,就构成了承担法律责任的必备条件。因此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凡违反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许可的,即本无设定行政许可权限而设定许可,或者直接实施未经法律授权的行政许可,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由有关机关(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该行政机关改正,或者以依法撤销许可的形式追究其法律责任。
2、越权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守职权法定的原则。超越法定的权限而作出了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行政许可,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具体包括:
(1)无权限许可。即没有行政许可权的机关实施了行政许可。
(2)越级许可。下级行使了本应由其上级行使的行政许可,或者上级行使了本应由其下级行使的行政许可,如属地管理的事项等。
(3)超越许可的地域。超越了行使行政许可权的地域范围,如甲地行政机关许可了应由乙地管理的事项。这些同样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且有故意过错,同样要应由有关机关(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该行政机关改正,或者依法撤销许可。
3、违反法定许可内容的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许可时,所依据的事实错误,不履行法定的许可 职责 ,违反了行政许可的原则。
一是行政机关在受理申请后应当审查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条件、标准,如果符合,行政机关就应当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如果不符合法定条件,行政机关就应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和依据。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许可或者越权作出准予 行政决定 的行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就构成了违法行为。
二是行政机关在受理申请人的行政申请并进行审查后,对符合法定条件、形式的申请项目,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相反,如果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没有给予许可或者没有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决定的,就应为行政许可违法。
三是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于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有限有限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力的行政事项,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择优作出行政许可;对于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举行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因此,行政机关在实施许可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招标、拍卖、考试结果作出许可而未进行招标、拍卖、考试,或者不依据招标、拍卖、考试结果,不择优作出行政许可的均应视为违法行为。四是行政机关在许可后不履行法定的监督责任或者履行监督不力,违背了法定的“谁许可,谁监督”的原则,造成严重后果的,同样是违法行为。上述四个方面,行为人既有违法行为,又有主观过错(有故意的,有些是过失),因此,都应承担行政许可法律责任。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违法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违反法定许可程序的法律责任
行政许可法应当遵循法定的方式、步骤、期限和相关义务。如果违背了法定的方式、步骤,或者超越了法定的期限,造成了严重后果,同样是违法行为。具体有:
(1)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应接受申请而不予受理的。
(2)应该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而未公示的。
(3)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应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而未履行或履行不当的。
(4)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应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而未一次告知的。
(5)应依法说明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而未说明的。
(6)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上述违反法定程序是违法行为,同样存在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无论故意还是过失,均应当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导致的后果危害程度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5、实施许可、监督滥用职权的法律责任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法定的目的、原则。在实施许可或监督过程中主观上故意违背法定目的和原则行使权力,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都是违法行为。包括: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时,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利益的;
(2)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时,擅自收费或者不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
(3)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时违法收费或者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依法收取的费用。这些都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必备要件,并且都是行为人主观过错引起的危害性较大的后果,承担的责任也就比较重。因此,《行政许可法》规定,对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于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❸ 被许可人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有

被许可人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有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行政处罚的法律特征:
1、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行政主体,某一特定行政机关是否拥有处罚权和拥有何种、多大范围内的处罚权,都由法律、法规予以明确的规定,虽然行政处罚权主要是属于行政机关的,但如果经由法律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权亦可由被授权、被委托的组织行使。;
2、行政处罚的对象是作为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这一点使之区别于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或监察机关依职权对其公务员所作出的行政处分;
3、行政处罚的前提是相对方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也就是说,只有相对方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才能给予行政处罚,再则,只有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处罚的行为才可以处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不能处罚;
4、行政处罚的性质是一种以惩戒违法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这种制裁性体现在对违法相对方权益的限制、剥夺,或对其科以新的义务,这点使之既区别于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又区别于授益性的行政奖励行为或赋权性的行政许可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九条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❹ 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后,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种类有()民事赔偿,国家赔偿,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国家赔偿,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实施行政许可是行政行为,行政部门、执法部门都是政府机构,换名话说就是政府行为,当然不涉及民事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

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

(4)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六十七条 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和行政机关依法规定的条件,向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并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未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

被许可人不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的,行政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履行义务。

第六十八条 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行政机关应当督促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单位建立相应的自检制度。

行政机关在监督检查时,发现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停止建造、安装和使用,并责令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单位立即改正。

第七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四)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❺ 被许可人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可能会被撤销,并且在一定时间时间内不能申请该许可,采纳谢谢

❻ 关于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原文是 第七十八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专可的,行政机关属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七十九条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八条对未取得行政许可处罚,第七十八条是对已取得行政许可的处罚,为什么有3年和1年的区别,主要是考虑到申请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已经取得行政许可属于“既遂”的情况,后果更为严重,所以处罚亦应当相应加重。

❼ 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

对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警告直至撤职)、赔偿责任、补偿责任、刑事责任。
只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省级政府规章才有权设定行政许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
第十四条 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第十五条 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❽ 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国家赔偿,刑事责抄任,行政责任。袭
实施行政许可是行政行为,行政部门、执法部门都是政府机构,换名话说就是政府行为,当然不涉及民事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

❾ 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后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种类有

法律分析: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后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国家赔偿,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实施行政许可是行政行为,行政部门、执法部门都是政府机构,换名话说就是政府行为不涉及民事赔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

热点内容
酒类海关进口条例 发布:2025-05-24 13:47:13 浏览:522
社会保障法本位变迁 发布:2025-05-24 13:22:14 浏览:807
劳动法年假什么时候清零 发布:2025-05-24 13:20:54 浏览:157
律师事务所合同 发布:2025-05-24 13:19:50 浏览:976
劳动法有规定必须哪天请婚假吗 发布:2025-05-24 13:16:27 浏览:251
离婚法院调查工资 发布:2025-05-24 13:14:10 浏览:933
检查计划生育工作条例 发布:2025-05-24 13:13:59 浏览:985
社会与法忏悔录2017 发布:2025-05-24 13:11:39 浏览:837
婚姻法与物权法的冲突与协调 发布:2025-05-24 13:10:00 浏览:772
如何理解行政法律关系 发布:2025-05-24 13:02:22 浏览: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