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协议具备法律效力吗
『壹』 出借咨询与服务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双方签字,一般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贰』 协议具备法律效力吗
协议的形式要件符合法律规定,是协议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法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是有效的。
『叁』 app平台服务协议必须经过律师审核吗如果不审核有法律效力吗
这种协议只要是协议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就是有效的,不必经过律师审核。律师审核只是为了保证合同文本对委托人更有利,降低合同风险。有些企业在签订合同前找律师审核,只是在履行内部的法律事务程序,属于内部管理问题,不是法律要求的。
『肆』 个人备案网站发布的服务协议,使用协议等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是的,个人备案就跟你的身份证一样具有权利的。但是是否立即执行呢应该不会,如果你的网站内容违规不算太厉害的话一般是不会管你的。但还是安分守己好。
『伍』 服务合同法律效力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服务合同的法律规定即依据我国《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服务合同属于无名合同,但技术服务合同是有名合同,是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对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完成工作成果,而对方支付相应的价款的合同。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八百八十二条技术服务合同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提供工作条件,完成配合事项,接受工作成果并支付报酬。第八百八十三条技术服务合同的受托人应当按照约定完成服务项目,解决技术问题,保证工作质量,并传授解决技术问题的知识。第八百八十四条技术服务合同的委托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不接受或者逾期接受工作成果的,支付的报酬不得追回,未支付的报酬应当支付。
『陆』 咨询服务协议有法律效力吗我该怎么办
有法律效力
你有问题你咨询不收费
你没有问题,协议期满就结束服务
你如果咨询他们,不对你解答就是违约,可以解除协议
『柒』 请高人指教:服务期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无效,请放心!参考《劳动合同法》特别注意二十五条: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捌』 个人与企业签订的咨询服务费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玖』 出借咨询与服务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根据你的描述来初步判断,只要条款内没有法律禁止的,是具有效力的。
『拾』 没看就同意的用户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目前,各种互联网产品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应该都发现了,我们经常被要求勾选一个“用户协议”,以表示自己已经了解并同意相关的条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量用户根本没有仔细看过其中的条款,不了解自己拥有什么权利和需要承担怎么样的义务,那么这个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合同法》中对于格式合同中的条款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由于合同条款制定的时候是没有经过双方协商的,所以《合同法》对于格式合同特别作出了以下规定,以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有提示、说明的义务,应当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按照对方的要求予以说明;(2)免除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当事人主要义务、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无效;(3)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因此,只要一份用户协议符合《合同法》中对于格式合同的要求,而且不存在其他法定无效的情形,那么在原则上基本可以认为它具备法律效力。
那么有用户协议,企业就能“为所欲为”吗?
并不是的,这个时候有一个操作,叫做“主张合同无效”。
《合同法》对于格式合同条款的无效判定,在第四十条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此外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颁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第十七条也规定:“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合同格式条款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按照公平原则确定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采用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不得以合同格式条款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合同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也就是说,虽然这些条款是当事人双方没有协商就制定出来了,用户也在各种原因下自愿签署了,但如果企业想要依靠这样的协议文件免除自己理应担负的责任,加重用户需要承担的责任,这都是行不通的。在合同条款中存在明显的不平等、不合理之时,用户是有权主张合同文件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