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财产分配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么
1. 家庭房产分配协议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关于家庭财产分割的协议是有法律效力的,但是经过公证后,法律效力更强。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书是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可靠的司法证明文书,公证书不仅在国内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还具有域外法律效力。
2. 家庭财产分配协议书是不是有法律效率
A、1、首先要看母亲是否还健在,从您的表述看母亲应该已经过世;
2、其次要看专两个属儿子是否对协议中的财产的产生做出过贡献,对于共同生活期间共同创造的财富一般为共同共有,从您的表述看两个儿子应该早已经和父亲分家,因此不存在共同财产问题;
3、两个儿子要均要达到18周岁,父子三人均没有精神等方面的疾病,全都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下面基于以上假设回答你的问题。
B、1、该协议中关于财产分配的内容产生法律效力,基于物权法的基本理论,物权所有人可以处分其财产;
2、关于抚养问题的规定无效,即使大儿子没有受赠财产也要赡养老人,因为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协议免除的规定无效。
3、纵观您的表述我认为时父子三人想通过协议的方式把财产全都归小儿子,老人的赡养也全归小儿子,简单地说就是大儿子不要财产,也不养老人,关于大儿子不养老人您并未明确说明,但总体看应该是这样的。
C、本人基于A的假设做了B的判断,如果假设错误您可以追问,但愿能帮到您。
3. 家庭内部协议(财产分割)协议未公证在法律上是否有效
只要能证明是你们之间真正自由达成的协议就有效,不需要经过公证。
民法通则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达成的协议有效,应当遵守。家庭成员之间对财产约定等达成的协议,是对自己权利的处分,具有法律效力,但涉及人身关系等强制性规定的除外。
4. 家庭财产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具有法律效力,但违反法律规定的除外。
民法通则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达成的协议有效,应当遵守。家庭成员之间对财产约定等达成的协议,是对自己权利的处分,具有法律效力,但涉及人身关系等强制性规定的除外。家庭财产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违反法律规定的除外。具有以下几种情况: 1、自己写的财产公正双方签字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这份协议就能起法律效力。是否公证并不影响该协议的法律效力; 2、这种协议是依申请公证,并不是“应当”公证,因此,是否公证由当事人决定,不公证的并不因此影响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未经公证的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只要合法、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仍然有约束力; 3、协议书必须合法才有效,违反法律规定的协议书无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5. 关于家庭财产的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只要是真实意思表示,应该是有效的。
建议公证!
协议对签署日以前的财产约定有效,对以后的财产如约定可以继续约定
应该是有效的,但如果是恶意逃避债务就另当别论了.
个人认为,这完全是个赠与协议,应当在交付后有效。对于家用电器、家具,本来就在被赠与人的控制中,签定协议时,所有权转移。对于赠与人名下的车、房、银行存款在过名后,所有权转移。欢迎探讨!
协议有效,恶意逃避债务除外。
我认为本案所述情况与赠与关系不相符合,因赠与关系是将赠与人的财产通过协议无偿转移给受赠与人,而本案所说的家庭协议所涉及的财产是特定的,或者是夫妻共同财产、或者是一方婚前财产,协议的主体也是特定的,即夫妻之间,根据婚姻法第19条的规定,双方所签订协议针对上述财产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另外双方约定的夫妻共同财产属于夫妻共同共有,而不能说是赠与人名下的财产即为其个人所有的个人财产,这一点也与赠与关系不一致,该协议的约定符合婚姻法的规定,应理解为对夫妻财产的分割,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
婚姻法
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谢谢张律的观点。个人认为,第19条是承认夫妻双方可以约定财产归属决定方式是“各自所有”和“共同所有”,没有承认归一方所有的协议方式。当然由于所有权人对财产有完全的处分权,法律认可协议的内容。从协议内容的实质上看,是夫妻一方放弃婚前财产的所有权和夫妻共同财产的应得权利分额,将其赠与另一方和子女,使得财产权属发生变动,本归个人所有的婚前财产转变为另一方和子女共有,本归夫妻共同所有的共有财产变为另一方与子女共有。所以,此协议虽然是对家庭财产的处置,但不同于一般的财产分割协议,实际上是一方放弃财产所有权的声明。因此应当在财产实际交付时所有权才转移。对于被赠与人实际控制的财产,所有权随即转移。对于赠与人名下的财产在更名前,仍保留原来的夫妻共有状态。以上意见仅供探讨。
协议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有效,但恶意逃避债务的除外。
对,恶意逃避债务的除外。
6. 家庭财产分配协议的效力会合理吗
家庭财产分配协议的效力合理,具有法律效力,但违反法律规定的除外。另外,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的公证不是离婚协议书生效的必要条件,离婚协议书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只要合法、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就具有法律约束力。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7. 家庭财产分配协议的效力是否合理
家庭财产分配协议的效力,若满足法定的效力作用条件的,则认定合理,因为是遵循自愿原则。财产分配协议不违背法律而且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也未违反法律规定,,只要双方就婚前财产的归属基于自愿的原则达成了书面协议,该书面协议就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8. 家庭财产分配协议的效力合理的吗
家庭财产分配协议的效力,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就合理,即只要该离婚协议书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只要合法、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就具有法律约束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9. 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1、如果没有继承、离婚问题,家庭财产分割就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财产一般都是长辈的,长辈人如果愿意给任何人都可以,怎么分都可以的,这是对自己财产的处置。如果写协议书,只要签字都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