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负责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Ⅰ 关于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的有关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什么规定
关于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的有关违法行为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主要负责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罚款。
Ⅱ 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会计工作是一种社会活动,与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总是都对会计工作有很大影响,如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有令不禁、虚报浮夸、不公平竞争等问题,都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单位负责人正确履行职责,合理确定其应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宏观监督和管理,为《会计法》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我国会计工作实际看,经过多年努力,会计法规制度逐步健全,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问题总是屡禁不止,与监管工作不力有很大关系。《会计法》在赋予财政部门管理会计职责的同时,明确责任、职权到位,也有利于解决多种监督问题。对财政部门至少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有关法规制度建设。修订后的《会计法》,在内容上充实了,有些问题如会计核算规则、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会计做作业资格管理要求,会计监督的要求等,都需要按照《会计法》的基本原则,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予以具体化。这是使《会计法》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二是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指导和督促各单位贪污建账和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依法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对授意、指使、强令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设账外账等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应当依法严肃惩处,维护国家和法律的尊严。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的法人代表,对本单位所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要负主要责任,因此,单位负责人应组织学习新《会计法》的内容,使之成为自己日常经济行为监督武器,自觉把自己的经济行为规范在法律之内,会计人员也应积极学习领会新《会计法》内容,使之成为自己工作的法律武器,不畏强权,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树立起对会计行为负直接责任的观念。同时,通过对新《会计法》的学习,增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行为应负的责任感,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不设账外账,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
Ⅲ 负责人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1、公司来是独立法人,公司的债务由源公司独立承担,因此公司在经营期间产生的债务由公司自行承担;
2、公司财物的支取是公司内部问题,由公司自行协调,因此您关于“法人是否有权不经过公司负责人就从财务负责人手里出现”由公司内部规章规定,但即使法定代表人违反公司的内部规定,其也无需承担法律责任,由公司进行内部处理;
3、但法定代表人没有正当理由从公司提取财物的,公司有权追回,当然如果涉及挪用或非法侵占的则另当别论;
4、如果公司或其他股东认为该法定代表人没有尽到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可以要求该法定代表人对给公司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5、公司破产的,该责任依然是公司自行承担,因为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任是有限责任。参考资料:公司法
Ⅳ 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法律分析:企业负责人即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十三条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Ⅳ 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负责人承担什么责任
企业法人是指符合法律形式要件要求的,经过主管机关登记并能够以自己名义承担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这个组织中承担重要职责,能够代表组织的高层,二者是不同的。企业法人是一个组织,而主要负责人是自然人,就个人行为及个人在企业中的职责、在企业决策中所起的作用承担相应责任。
Ⅵ 公司法人代表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公司法定代表人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譬如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可以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意味着法定代表人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下面就由法律快车编辑在本文整理介绍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内容。
一般情况下,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做出的行为由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法定代表人个人无需就履行职务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是,法定代表人如果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仍然可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
1、损失赔偿责任。因法定代表人的故意、过失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规定而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有权就该损失向法定代表人主张赔偿责任。
2、法定代表人滥用职权所获取的收入归入公司。我国公司法第148条规定了公司董事、高管的忠实义务,同时规定违法忠实义务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二)行政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第49条规定,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担责任外,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
2、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3、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
4、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财产的;
5、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理登记和公告,使利害关系人遭受重大损失的;
6、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所以综合来说,如果公司存在非法经营、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行为,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法院可以直接对其进行罚款,同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当然,法定代表人不知情且无过错的除外。
(三)刑事责任
一般情况下,对于公司的犯罪行为,应由公司承担刑事责任,法定代表人并不因此而承担刑事责任。但是考虑到多数情况下公司犯罪是按照公司主管人员的意志而实施的,因此,公司犯罪时不仅仅会处罚公司,很多情况下还会追究主管人员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我们称之为双罚制度。在双罚制度下,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通常会被理解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常见的涉及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犯罪包括: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妨害清算罪;偷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侵犯知识产权罪等等。
Ⅶ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什么法律责任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法》,应承担哪些责任:
应由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即责令其在规定的期限内,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履行其应尽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对逾期未改正的,即在规定的期限内,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仍然没有按照规定纠正违法行为,履行其应尽职责的,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就要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止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整顿。直到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按照规定履行了法定职责,才能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在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自受处分之日起开始计算。
Ⅷ 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区别,当出现事故时,他们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轻重如何
主要责任人和第一责任人意思差不多,第一责任人非法律术语,当出现事故时会先处理直接责任人,再处理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是直接责任人的挡箭牌。第一责任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是直接负有责任的具体部门或者从事该项工作的人第一责任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法律分析】
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党员或者党员领导干部。如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即使是重要党员领导干部,如果直接参与研究、决定某一具体问题或者某一事项由其拍板决策,则该党员领导干部为直接责任者,而非领导责任者。从责任者的范围看,这里的直接责任者,既包括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职责的党员,也包括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职责的党员领导干部。第一责任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一把手),第一责任人非法律术语,但适用于各种合同;主要负责人指的是一个单位或组织主持本单位全面工作具有最高决策权并对本单位承担主要责任的单位主要领导,所以,主要负责人和第一负责人意思应该大致相同;直接责任人是直接负有责任的具体部门或者从事该项工作的人。直接责任者:使本次错误导致的直接人员。主要责任者:导致本次错误产生的主要负责人员。次要责任者:导致本次错误产生的间接或次要人员。管理责任者:导致本次错误产生的直接人员的直接管理人员。领导责任者:导致本次错误产生的直接人员的直接管理人员的管理者。出现事故承担责任时,直接责任人是第一责任人的挡箭牌,先处理直接责任人,再处理第一责任人。往往二者之间还有分管领导的责任(一般为分管的副职)。
【法律依据】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三十七条违纪行为有关责任人员的区分:(一)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党员或者党员领导干部。(二)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三)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
本条例所称领导责任者,包括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
Ⅸ 企业发生责任事故总经理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什么
那要看它发生什么样的责任事故,如果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话,那么总版经理需要承担污权染环境罪和玩忽职守罪如果企业发生安全事故,那么总经理就要承担玩忽职守罪如果企业发生诈骗,合同诈骗罪,那么总经理要承担合同诈骗罪。和玩忽职守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