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注销的法律责任
Ⅰ 事业单位注销债务怎么办
法律分析:在注销之前要进行清算,对存续期间所取得的债务进行清偿。法人的清算程序和清算组职权,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没有规定的,参照适用公司法律的有关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十条 法人解散的,除合并或者分立的情形外,清算义务人应当及时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法人的董事、理事等执行机构或者决策机构的成员为清算义务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清算义务人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主管机关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七十一条 法人的清算程序和清算组职权,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没有规定的,参照适用公司法律的有关规定。
Ⅱ 原事业单位撤销后,由哪个单位承担权利义务的法律规定
被合并撤销的由合并的单位承担
被上级行政机关撤销的由作出撤销的行政机关承担
Ⅲ 事业单位注销怎么办啊
保护事业单位自身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合法利益免受损害,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保证合法解散的事业单位不再承担依法不应当再承担的责任当某事业 单位实际上已经解散,但未经核准注销登记之前, 在法律上仍然认为其存在。该事业单位仍然要履行有关义务, 承担有关责任,如缴纳有关费用等。只有经核准注销登记后, 才表明在法律上确认了其主体的消失,并不再履行有关义务, 也不再承担有关责任。 (二)保护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免受损害。 任何事业单位法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 而是必然与社会有关方面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 当一个事业单位法人事实上已不存在,但由于未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在法律上仍然存在时,就很可能给社会有关方面造成损害。 如某事业单位因管理不善、资不抵债, 已不具备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举办单位已作出将其解散的决定, 但没有及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 不法分子就可能利用其未收缴的尚具法律效力的《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印章,作为合法手段, 与另一法人签订经济合同;由于已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责任能力, 合同不能兑现,使合同另一方受到经济损失。 (三)保护国有资产和债权人利益按照《条例》的规定, 事业单位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前, 必须在审批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 对其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算,使资产和债权债务得到相应处理。 这一规定,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和被非法侵占, 也有利于保护债权债务双方的合法权益。
Ⅳ 行政单位下属的事业单位被注销后,该事业单位的人员怎么处理有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
一般是分流,临时工一律清退,合同工一般看关系,在编人员转到相关单位,单位好怀就不一定了,有相关规定,但你应清楚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具体怎么处理,还是有领导决定
Ⅳ 事业单位注销的法律后果
《民法通则》 第四十条 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Ⅵ 诉讼期间事业单位注销与企业单位注销区别
事业单位注销代表的是政府单位,企业单位注销,他需要承担相关的经济责任
Ⅶ 原事业单位撤销后,由哪个单位承担权利义务的法律规定
只要分流了,分到哪个单位哪个单位负责。
Ⅷ 被撤销的事业单位不交还公章,公章还被使用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如果这个单位已撤销了,那么公章就没有法律上的意义。万一做了些什么,其他违法的事情,那么她是承担全部责任。
Ⅸ 事业单位撤销合并后,其债务应由谁负担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1,撤销、合并,到底原来主体是直接合并,还是先注销再合并?
2,一般来说,由后来的承继主体来承担责任。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