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中间人负法律责任吗
1. 传销骨干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对传销骨干分子的惩处,按照《禁止传销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由工商行专政管理机关属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处罚。实施上述犯罪,同时构成《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 关于传销活动中中间人能判什么罪
不可以!!定不了什么罪!
3. 传销要负刑事责任吗
传销要负刑事责任的情况是只有在30人以上、三级以上的传销组织中发挥组织者和领导作用的传销活动人员,才会被立案追究刑事责任。一般参与者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组织领导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与者通过支付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取得加入资格,并按一定顺序形成层次,直接或间接以开发人员数量作为报酬或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与者继续发展他人参与传销活动,骗取财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4. 传销受害者有法律责任吗
传销受害者没有法律责任,只有组织领导者有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版十四条规定权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
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传销中间人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传销行为方式:
1、入门费
是否需要认购商品或交纳费用取得加入资格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
2、拉人头
是否需要发展他人成为自己的下线,并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给付报酬,牟取非法利益;
3、计酬方式
是否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人员为依据计算报酬,牟取非法利益。
如果符合以上特征,就有可能涉嫌传销。
5. 中间人法律责任么
你在整个事抄件中如果对卖主不了解,或不是合伙欺骗熟人。你仅承担一个介绍的责任。具体配合公安处理该案而熟人将责任全部推到你身上错误的,所以你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因为该熟人是成年人,有判断事物的能力。他对自已的行为负责。
6. 诈骗案的中间人是否负有法律责任
诈骗案中间人确实负有法律责任,并且负有和诈骗人同犯共犯法律责任,罪名不清。如果是给诈骗案中的诈骗分子提供经济基础或者手段,间接性手段,也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向很多人将自己的银行卡售卖给诈骗案的犯罪人,用于资金洗白转流分流,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专门在刑法中增加了一条帮信罪,也就是帮助网络信息犯罪,这些提供银行卡的人也就是协助人,同样负有刑事责任。
三、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远离诈骗,杜绝参与诈骗。
现在诈骗分子的诈骗手段防不胜防,通过各个方向向你渗透,一定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很多可以不劳而获的事情,不会通过简简单单一次投资就可以发大财,踏踏实实是根本,勤勤恳恳好做人。
7. 传销中的中间人有法律责任吗
传销一般没有中间人,只有上线下线关系。
结合其在本案的地位、作用综合考虑,有可能认定共同犯罪。
8. 参与传销的人员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对骗人人数较少的,一般予以教育,追缴违法所得。但对于其中骗入传销组织人数达到30人或者在传销组织中层级达到三级的,应当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部
《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
公通字〔2013〕37号
一、关于传销组织层级及人数的认定问题
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组织,其组织内部参与传销活动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的,应当对组织者、领导者追究刑事责任。
组织、领导多个传销组织,单个或者多个组织中的层级已达三级以上的,可将在各个组织中发展的人数合并计算。
组织者、领导者形式上脱离原传销组织后,继续从原传销组织获取报酬或者返利的,原传销组织在其脱离后发展人员的层级数和人数,应当计算为其发展的层级数和人数。
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中,确因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逐一收集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的言词证据的,可以结合依法收集并查证属实的缴纳、支付费用及计酬、返利记录,视听资料,传销人员关系图,银行账户交易记录,互联网电子数据,鉴定意见等证据,综合认定参与传销的人数、层级数等犯罪事实。
二、关于传销活动有关人员的认定和处理问题
下列人员可以认定为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一)在传销活动中起发起、策划、操纵作用的人员;
(二)在传销活动中承担管理、协调等职责的人员;
(三)在传销活动中承担宣传、培训等职责的人员;
(四)曾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一年以内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受过行政处罚,又直接或者间接发展参与传销活动人员在十五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的人员;
(五)其他对传销活动的实施、传销组织的建立、扩大等起关键作用的人员。
以单位名义实施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的,对于受单位指派,仅从事劳务性工作的人员,一般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三、关于“骗取财物”的认定问题
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采取编造、歪曲国家政策,虚构、夸大经营、投资、服务项目及盈利前景,掩饰计酬、返利真实来源或者其他欺诈手段,实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规定的行为,从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缴纳的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的费用中非法获利的,应当认定为骗取财物。参与传销活动人员是否认为被骗,不影响骗取财物的认定。
四、关于“情节严重”的认定问题
对符合本意见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传销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组织、领导的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累计达一百二十人以上的;
(二)直接或者间接收取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缴纳的传销资金数额累计达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曾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一年以内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受过行政处罚,又直接或者间接发展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累计达六十人以上的;
(四)造成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五)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关于“团队计酬”行为的处理问题
传销活动的组织者或者领导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传销活动的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是“团队计酬”式传销活动。
来源法律咨询:网页链接
以销售商品为目的、以销售业绩为计酬依据的单纯的“团队计酬”式传销活动,不作为犯罪处理。形式上采取“团队计酬”方式,但实质上属于“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的传销活动,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的规定,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定罪处罚。
9. 诈骗案件中的中间人有法律责任吗
诈骗案件中的中间人有法律责任。
诈骗案件中的中间人明知是诈骗而参与的,属于诈骗案件中的共犯,按照共犯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该中间人确实不知道这是诈骗,该中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是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需要注意的是,诈骗案件中的中间人属于诈骗案件中的共犯,诈骗案件中的中间人同样有法律责任。
(9)传销中间人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诈骗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一些共同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予以防范,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误入歧途、落入圈套的。
诈骗为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
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识。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
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较易上当受骗。
10. 传销组织的头目人物会负怎样的法律责任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根据刑法修正案七修改)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版销商权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河南沃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