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通知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Ⅰ 公司人事用邮件通知解雇通知书是否具有法律效益
邮件辞退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专十七条规定: 劳动者属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辞退是用人单位解雇职工的一种行为,是指用人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违纪辞退和正常辞退。违纪辞退是指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业内部规章,但未达到被开除、除名程度的职工,依法强行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行政处理措施。正常辞退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和职工的情况,依据改革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有关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安置富余人员的政策规定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的一种措施。
Ⅱ 电子邮件形式的通知,具备法律效力吗
具有法律效力。
按合同法规定,可以用电子邮件进行合同的交涉,同时,内民事诉容讼中也包括电子邮件之类的证据,但究竟效力如何,则要看证据的具体内容及法律的有关规定。按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
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Ⅲ 单位之间电子邮件往来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1、如果有证据证明这是来自双方的邮箱,则在法律上是有法律效力的;
2、如果将电版子邮件作为证据向权法庭提交,则需要提供此邮件的原始载体、来源和往来的过程;
3、法律依据:
1)《合同法》第十一条【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提供复制件的,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
Ⅳ 书面通知形式有哪些短信通知能视为书面通知吗具备法律效力吗
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抄、信件和数据袭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短信通知也视为书面通知,具备法律效力。
所有的通知形式都只是作为一种证据,法律效力看证据证明力决定,短信有效力,但是不会很高,最好是用书面通知让对方签字表示收到,其次是快递并以快递回执作为证据,短信为下策,因为这只能证明你给他发过通知,但如果对方把收到的短信删掉,他完全可以说自己从来没收到。
合同书。合同的书面形式有多种,最通常地是当事人双方对合同有关内容进行协商订立的并由双方签字(或者同时盖章)的合同文本,也称作合同书或者书面合同。
Ⅳ 电子邮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据证据规则,这个属于电子数据,只要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
Ⅵ 是否可以在邮件中注明经双方邮件确认后,邮件具有法律效力
电子邮件属于法定证据种类中的电子数据。合法真实的电子邮件具有法律效力。
Ⅶ 带公司后缀的邮箱发出的邮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电子邮件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六十三条版 证据包括权: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7)邮件通知是否具备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可供判断邮件真伪的因素有:
(1)将电子邮件与其他证据进行比对,必要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对质;
(2)审查邮箱的取得方式,系从网络服务商处购买的,还是免费注册的。一般而言,前者更加可靠;
(3)审查邮件发、收时间。邮件如经国外的网络服务商发送或经国际邮件转发器递送,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否则不符合客观情况;
(4)必要时,请网络服务商提供协助,从电子邮件的传输、存储环节中直接保全证据。或进行鉴定,从电子邮件生成、存储、传输环境的可靠性,是否篡改等请有关方面提出专家意见。
Ⅷ 这样的通知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1、法院第一次的开庭通知一定会是书面送达的,在经过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 2、未经过当事人同意,法院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电话的送达属于无效送达,没有法律效力; 3、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2012修正)第八十七条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