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酒负啥法律责任
Ⅰ 销售假酒三万元的应该有什么处罚
销售假酒可能会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Ⅱ 销售假酒相关法律条文
销售假酒如果数额巨大可以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罪为《刑法》第140条规定,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
Ⅲ 举列:买了洒,送人,结果是假酒。那人喝出事了。请问我要不要负法律责任
必须确定你是在正规商场、以合理价格购买。
消费者作为成年人,应当具有版相应的识别能力,如果所谓的名酒权过分低于市场价格,消费者仍然购买的话,其主观上应当是具有一定过错的,那么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据《产品质量法》四十三,对于产品致人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责任分担问题,依据实际情况确定。
也就是说,如果因为饮用假酒造成人身损害的,是存在向送酒的人主张侵权责任的可能的;送酒者如果承担了侵权责任,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再追偿。
Ⅳ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卖假烟负什么法律责任
贩卖假烟是指销售者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在销售中以假充真的行为。
如果销售价格在5万元以下的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如果销售价格在5万元以上的话,可以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具体是:5万到20万,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0万到50万,2年到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0万到200万,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0万以上,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Ⅳ 销售假酒怎么定罪
销售假酒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销售假酒可能会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
如果不知情可以进行举证,具体方法如下:
1、证明购买的酒来源是合法的,例如购买的酒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提供购进单据、发票等;
2、证明自己也是假酒的受害者,例如证明假酒的包装、性状与真酒十分相似,而自己进货渠道是合法的,是渠道商将假酒卖给自己等。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假酒的,并不是属于故意的行为,所以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销售者也是属于受害者,不知情销售假酒的当事人可以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提供购买渠道的信息,帮助公安机关破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一百四十三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一百四十六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Ⅵ 做假酒的工人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如果单位构成非法经营罪,做假酒的工人也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
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Ⅶ 销售假酒法侓是怎样认定的
依照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如果涉及销售假酒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话,将会处以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销售额50%以上两倍以下的罚金。如果销售金额超过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教会处以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两倍以下罚金。
法律分析
卖假酒被查处的,要依据卖假酒的情节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责令停止销售、没收假酒,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市民反映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工商人员的处理是有一定程序的。比如消费者反映的烟酒,烟民需要向当地的烟草专卖局反映,如果鉴定为假烟,烟草部门有相关的执法队伍处理此事。如果怀疑购买的酒为假酒,则可以拨打该酒生产厂家的电话,由厂家来鉴定真伪。如果是假酒,那么消费者要尽量保存好相关证据,比如当时购买的酒等等,然后向工商部门反映,工商部门可以上门查处。销售假酒是属于严重违法行为,这对消费者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于对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国家是对生产假酒销售假酒进行严厉打击的商家如果有销售假酒行为,首先要没收违法所得,承担刑事责任,并且吊销营业执照。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Ⅷ 假酒怎么处罚标准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1、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2、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8)销售假酒负啥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如果卖假酒构成犯罪的,可以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刑事责任,而该罪是属于故意的犯罪,如果不知道是假酒而销售的,是不会构成刑事犯罪的,所以当事人要举证自己并不知情,这样就能免于刑事处罚。举证不知情的方法:
1、证明购买的酒来源是合法的,例如购买的酒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提供购进单据、发票等。
2、证明自己也是假酒的受害者,例如证明假酒的包装、性状与真酒十分相似,而自己进货渠道是合法的,是渠道商将假酒卖给自己等。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假酒的,并不是属于故意的行为,所以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销售者也是属于受害者,不知情销售假酒的当事人可以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提供购买渠道的信息,帮助公安机关破案。
Ⅸ 卖假酒是什么罪
具体要看涉案情节,如果酒是真酒,只是仿冒了别人的商标,则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如果酒是假的,是用酒精和水勾兑出来的,其行为严重危害了食品安全,对公众健康形成威胁,则构成了销售伪劣产品罪。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9)销售假酒负啥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打击制售假酒犯罪存在的问题:
1、生产的假酒种类:假酒生产不再用不可食用的工业酒精害人,在制作高仿白酒时,制假分子就利用同一酒厂出产的低价白酒冒充高档白酒。
其目的,一为欺骗消费者;二为保护自己,制假分子从以往案例中得到教训,懂得了只要不出人命,被抓后也判不了死刑。
2、假酒包装来源:假酒泛滥的主要原因都是跟造假者回收包装盒造假有关,造假者无需去仿造包装盒和防伪标签,甚至连酒瓶也可以直接回收来用。
造假者能轻易回收到包装盒主要还是跟利益有关。回收的包装盒越是高档价格越高。在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小店挂出的回收品牌酒瓶和包装盒的条幅,回收越多挣得也就越多。
对于酒店工作人员来说,把品牌酒瓶和包装盒完好无损回收越多越挣钱。目前在品牌酒包装盒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把防伪构造设计进去,所以包装盒被轻易回收和利用。
3、假酒生产和销售:假酒生产庭院化,一般假酒生产地就藏在农家小院或是偏僻无人的平房里;这些小作坊平日不开工,开工则即产即走,储藏假酒的时间多数不过夜,这样更为隐蔽,难于发现。
假酒生产、经营的个体虽小,但由于采取了链条式生产、网络化经营,其能量越来越大,制假售假行为可由一地发展到数省市。
同时假酒生产产供销分离,货物移动充分利用物流公司,联系与交易多数通过网络,犯罪分子相互间很少见面。
Ⅹ 卖假酒会有什么罪
锦州大规模酒类整治行动即将开始 卖假酒最高罚3万
本报讯康顺、记者赵晓明报道:昨天,记者从锦州市酒类管理办公室了解到,今年该办公室将严格整治酒类市场,并确定了整治目标,即批发许可证、零售备案登记证和酒类流通随附单分别实现100%。对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超过保质期的酒类,一经查实,最高将罚3万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应该说,锦州市酒类市场基本上发展健康。但一次假酒害人事件引起的震动往往是不可估量的。据该市酒类管理办公室人员介绍,他们去年出动酒类执法检查1450人次;组织开展检查活动80次,查处违法案件79起,查获假冒伪劣酒260瓶,散白酒325公斤,处罚金8.4万元。然而,仅靠一次次的打假查假并不能使造假者和售假者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望而却步”,也不能使普通百姓在假酒面前变得“火眼金睛”。打假、识假得从源头做起。锦州市把这个源头定在了“两证一单”上。但从目前来看,情况并不乐观,2007年该市酒类批发许可证办证和年检不足50%,有的县(市)甚至几年都没有新增酒类批发企业许可证。就是说,目前有50%以上的企业属于无证经营;其次酒类零售备案登记证实行率不到20%,这还是酒办人员逐户办证才实现的,酒类零售备案登记在一些酒类零售经营者中还处在茫然不知的状态。《酒类流通随附单》多数批发企业没有实行,2007年酒办从省商业厅领用随附单2000本,可直到年底才只用了500本。批发企业不主动开具《随附单》,酒店、饭店、名酒专营店购进酒类商品不索要随附单的现象十分普遍。
据此,今年,酒办对无酒类批发许可证经营酒类的,除责令停止经销外,还将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对在零售环节没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证的酒类经营者处2000元以下罚款;对没有《酒类流通随附单》的经营者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酒类经营者将处以3万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