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送达的法律判决是否发生法律效力
⑴ 二审判决未送达!能否执行
严格意义上未送达的判决不能执行。
法律上的送达有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留置送达。
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判决之日就是生效日,没有规定送达后生效。司法实践中,在对方申请强制执行时,执行法院一般会要求提供生效证明,一审判决生效的,有原审法官签注,二审的一般到二审法院档案室开具(一般是复印邮寄送达回执)。你说的未送达应是你没有收到的另外情况,二审是否送达不影响终审判决的法律效力。
⑵ 判决书没收到,能强制执行吗
一般情况下,没收抄到判决书是不会袭强制执行的,但在具体操作中也有可能信息纰漏。
如果法院通过公告送达,这也是允许的。你还是要到法院查一下,法院是怎样送达的判决书。如果法院没有送达判决书的手续,你可以提出异议,法院应当审查,看判决书是否生效,再决定是不是继续执行。
如有其它疑问,可根据我名称找我咨询,为您排忧解难!
⑶ 法院并没有通知被告去领判决书和未送达给被告的离婚判决书生效吗
一、民事案件一审判决书送达后从次日起计算,有15天的上诉期,如果在上诉期内原、被告均没有上诉的,该判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送达必须依法定方式进行,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送达的方式有以下六种。
(一)直接送达
直接送达,是执行送达任务的司法警察或者书记员将应当送达的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方式。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日期即送达日期。诉讼文书以直接送达为原则,直接送达是最基本的送达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以下情况都属于直接送达:
1.受送达人是公民的,应当由本人签收;本人不在的,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
2.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3.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
4.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必须注意,离婚诉讼的诉讼文书的送达有特殊性,如果受送达的一方当事人不在时,不宜交由对方当事人签收。
(二) 留置送达
留置送达,是指受送达人拒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处的送达方式。留置送达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的效力。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受诉讼文书时,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其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适用留置送达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者盖章,拒绝签收或者盖章的,适用留置送达。
2.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既可以向受送达人送达,也可以向其诉讼代理人送达。受送达人指定的诉讼代理人为代收人,法院向诉讼代理人送达时,适用留置送达。
3.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当事人本人因故不能签收的,可以由其指定的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拒绝签收的,不适用留置送达。当事人拒绝签收调解书,说明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调解书不发生法律效力。
(三)委托送达
委托送达,是指受诉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时,委托受送达人所在地人民法院代为送达的方式。
委托送达一般是在受送达人不在受诉法院的辖区内,直接送达有困难时适用。接受委托的只能是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需要委托送达时,应当出具委托函,将委托的事项和要求明确地告知受托的人民法院,并附送达回证。
(四)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直接送达有困难时,将诉讼文书附送达回证交邮局用挂号信寄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法。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邮寄送达方式简便易行,但是,这种送达方式应当是在上述几种送达方式不能实施的情况下,才能采用的。目前有些地方的法院比较普遍采用这一送达方式,在其采取邮寄送达不成时才改为直接送达。这种做法,是违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精神的。
(五)转交送达
转交送达,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不宜或者不便直接送达时,法院将诉讼文书通过受送达人所在单位转交的送达方式。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转交送达是在受送达人身份特殊的情况下适用的,具体包括:
1.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2.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或者劳动改造单位转交;
3.受送达人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所在劳动教养单位转交。
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在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以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六)公告送达
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以公告的方式,将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的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无论受送达人是否知悉公告内容,经过法定的公告期限,即视为已经送达。
公告送达有如下要求:
1.公告送达是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所适用的一种送达方式。
2.公告的法定期限是60日。自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
3.公告的方式。可以是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
4.公告的内容。公告送达起诉状或者上诉状副本的,应当说明起诉或者上诉要点、受送达人答辩期限以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传票,应当说明出庭地点、时间以及逾期不出庭的后果;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的,应当说明裁判的主要内容,属于一审判决的,还应当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采用公告送达的,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并将情况附卷备查。
二、如果有一方当事人提出上诉,该一审判决书的效力暂时中止,以后是否生效要根据二审的结果来确定。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上诉被二审裁定驳回,维持原判。该一审判决书立即生效。该案进入执行阶段;
2、上诉由二审审理,并做出新的判决(即二审判决)。该案二审((即终审)判决书生效,该进入执行阶段,一审判决失效;
3、上诉被二审裁定发回重审。原一审判决书失效,由原审法院重新审理并做出新的一审判决书。对新的一审判决书不服的在法定的上诉期内仍然可以上诉,进入新的上诉阶段。最新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次上诉时,二审必须判决,不得再发回重审。
⑷ 判决书没有送交当事人是否生效
法律上的送达,并不一定要求法律文书均实际交到当事人手中,还有许多视为送达的情形。比如法院定期宣判的案件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宣判日期视为法律文书的送达日期;当事人提供的送达地址不正确,导致法律文书邮寄后被退回,被退回之日视为法律文书送达日期;公告送达时,以公告满2个月视为送达;等等。法律文书一旦送达,包括视为送达时,经过法定的上诉期间当事人没有提出上诉,就生效了。所以有些当事人认为自己不签收、不到庭以逃避法律责任,但事实上是徒劳的,很多情形下实际是放弃了部分诉讼权利。
⑸ 案件审理时 法律文书没有送达,判决是否有效
法律文书的有效性,与谁签收了这文书无关,最多在“确认送达”这事上,有效性可以商榷。
⑹ 民事判决书未送达当事人便强制执行违反了哪些发条
未送达当事人就没有发生法律效力
诉讼法规定判决送达后15后生效。没有送达的判决如执行,程序违法。
⑺ 判决书有一方未送达是否生效
判决书、裁定书因种种原因未能送达给对方,一般都是采用公示公告一个月,就算对方已经收到判决书、裁定书,如果对方在法定时间内没有进行上诉、申诉。就视为接受判决和裁定。这和判决书、裁定书是否生效没关系。判决书、裁定书只要宣判就生效。
仲裁裁决书有一方未送达到,是否生效得看仲裁请求是什么,部分情况下作出裁决书就生效,部分情况期满不起诉的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故意不送达判决书对当事人没有影响,影响的是法院的公信力,法院审理案件有程序规定,简易程序三个月,普通程序六个月,在规定时间内法院判决书未送达,案件没审结,法院对审判人员有严格考核,考核不达标,晋级等都受影响,当事人不必担心,担心的是主审法官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七条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法86条规定:
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有送达人或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也可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并采用拍照或者录像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⑻ 没有送达的判决书,生效吗
不生效。根据规定,判决必须送达后才能生效,而送达的方式可以是直接送达,也可以是邮寄送达。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远远低于保证精确度的最小流量,将导致无输出(如涡街流量计)或输出信号被当作小信号予以切除(如差压式流量计),这对供方来说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对于一套具体的热能计量设备,供需双方往往根据流量测量范围和能够达到的范围度,约定某一流量值为“约定下限流量”,而且约定若实际流量小于该约定值,按照下限收费流量收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执行前款规定的检定、测试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显示仪表中实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第一百五十二条 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第八十七条 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⑼ 法院的判决书没法送达被告人(即欠债人),判决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可以公告送达,公告时间到了,发生法律效力。如果一直没有送达,是不生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