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实习合同法律效力

实习合同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2-03-25 20:03:50

① 实习合同受不受法律保护

在实习期间,你签的是三方协议书,而不是劳动合同。如果你签了三方协议书,那这个协议书是受到《民法通则》的保护,三方协议是由学校作为见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一份意向性协议,它具有法律效力,但它不能替代劳动合同。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三方协议,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唯一性,即毕业学生不得持有多份三方协议,如果学生签订多份三方协议,则一旦出现冲突以第一份协议为准;
第二,法律效力的时限,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之后即告终止;
第三,三方协议中的违约金必须经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协商之后约定,并且违约金的数额必须符合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相关规定;
第四,备注栏,毕业生应该尽量将单位的承诺,如休假,住房补贴,解决户口,保险等各项承诺明确写入备注栏,现实的情况是90%的以上的三方协议中备注栏全是空白。在三方协议涉及的三方中,真正履行责任和权利双方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而学校只是作为一个见证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劳动法对辞退作了规定:

三方协议书之试用期辞退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规定得很清楚,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其必须举证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这里毕业生应当明确,用人单位要求解除劳动合同时,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劳动者无需提供自己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明。
举证责任无疑限制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随意性,用人单位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

也就是说你要看辞退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真的是因为你就没有办法了,如果不是,那么用人单位要负责。

② 大学生实习签订的实习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

一般是有法律效力的。但是,讨论有效没效,意义不大,尤其是对学生来说。

③ 和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实习生如果是在校生实习签订劳动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因为在校生不具备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条件,在校生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由劳动部门或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效。 如果实习生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④ 实习期间签订劳动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一般来讲,只要签订了劳动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如果大学没有毕业,实内习只是从准毕容业到毕业拿到毕业证这个期间,算实习。而且在拿到毕业证前如果签了合同时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因为你没有毕业证,所以你没有签订合同的权利。实习生只能签订毕业生实习协议,在拿到毕业证再签订劳动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

(4)实习合同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劳动合同 ,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

⑤ 实习生实习期间和用人单位签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1、实习生还属在校学生,实习期间与公司并不形成劳动关系,无需签订劳动合同。
2、按照内《劳动合同法》容的相关规定,只有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的情况可以约定违约金。那么,这个公司又是以什么名义约定的违约金?!且即使违约金预定有效,也不得擅自每月工资,因为那是严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
3、很明显,你若不签,则难以与公司形成实习关系,但如果签了,则合法权益明显受侵害,是不能够接受的。

⑥ 实习生签订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实习生一般应先与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实习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书,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是有法律效力的。

⑦ 实习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只要合同符合1、双方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表示一致3、意思表示真实4、内容合法。就可以,法条解释给你,不用担心喽

⑧ 在公司实习期间签定的实习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益

1、在公司实习期间签订的实习协议是有法律效力的。
2、《合同法》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⑨ 实习协议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质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的是民事法律关系,所以签订的实习协议原则上是属于合同,而不是劳动关系。

《劳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12.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的特征

(1)劳动关系主体之间既有法律上的平等性,又具有客观上的隶属性。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或服务,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关系。同时,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在实现劳动过程中理所当然地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2)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劳动者只有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才能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关系,没有劳动过程便不可能形成劳动关系。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劳动法所涉及的范围只限于劳动过程之中,不应包括未形成劳动关系之前的就业过程。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就业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同时就业与劳动关系又有特别紧密的联系。因此,我国的《劳动法》将就业纳入自己的调整范围,是出于我国实际的考虑,不能因此将就业也归于劳动关系的范畴。

(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的劳动关系具有排他性。劳动关系只能产生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者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不能称之为劳动关系。同时,作为自然人的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任何劳动者都不能与二个用人单位同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任何二个用人单位也不得同时与一个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具有排他性。至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灵活就业者,比如作家、自由撰稿人、小时工等,他们可以和不同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笔者认为灵活就业者在本质上并没有违背劳动关系排他性,因为灵活就业者在工作时间上是相互错开的,依然符合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规范,只不过这“同一时间”更为灵活、更为具体而已。

(4)劳动关系的存在以劳动为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是为了实现劳动过程,为社会生产或社会产品提供服务。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归属于用人单位,也就是说,劳动者是在用人单位组织指挥下,为了最终实现用人单位的利益而劳动的。相应的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实施劳动行为提供有利条件和物质保障,并向劳动者支付合理的报酬。

⑩ 实习生的合同具有什么法律效力

这个主要看你们的合同内容,但如果是没有毕业的实习生,一般而言你们的合同不属于劳动合同,应算劳务合同,按照民法的相关规定处理,而非按照劳动法处理。但如果你们已经毕业,并且已经满16周岁,那么即使名字是实习合同,也应当属于劳动合同,受劳动法管,应依法给你购买社保等

热点内容
25届法院 发布:2025-05-08 17:36:37 浏览:337
有趣的婚姻法知识问答题 发布:2025-05-08 17:25:42 浏览:56
税务鉴证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8 17:13:00 浏览:43
黑山律师 发布:2025-05-08 16:57:28 浏览:934
法规核查 发布:2025-05-08 16:56:22 浏览:389
合同中代表人负责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5-08 16:51:15 浏览:173
道德情操论哪个版本 发布:2025-05-08 16:37:41 浏览:846
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宣传 发布:2025-05-08 16:27:55 浏览:464
法院主体责任落实 发布:2025-05-08 16:22:50 浏览:43
段波民法百度云 发布:2025-05-08 16:22:48 浏览: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