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具体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具体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发布时间: 2022-03-27 07:36:41

『壹』 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有哪些法律

当代中国法律包括:

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授权法、立法法、国籍法等。

2、行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政府采购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理等(一般行政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治安管理出发条理(特别行政法)。

3、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商标法实施细则。

4、商法:对比一下商标法论文。糖尿病食疗与按摩。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企业破产法、海商法。

5、经济法: 有关企业管理的法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乡镇企业法。

6、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工会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

7、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属于自然资源方面的: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具体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扩展阅读:

1、社会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社会实践永无止境,法律体系也要与时俱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样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2、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出了更为突出、更加紧迫的要求。中国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本质,由这个国家的法律确立的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决定。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法律制度必然是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所构建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1、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相互促进。一方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内在要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的。

2、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发挥了积极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

3、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妥善处理了法律稳定性和改革变动性的关系,既反映和肯定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做法,又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预留了空间。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1、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如何构成,一般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法律传统、政治制度和立法体制等因素。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

2、与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中国宪法和法律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立法体制,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结构特征,这既反映了法律体系自身的内在逻辑,也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

3、与其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这些法律规范由不同立法主体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制定,具有不同法律效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一个科学和谐的统一整体。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1、各国的法律制度基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情况不断发展,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而相互沟通、交流、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将传承历史传统、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和进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2、一方面,注重继承中国传统法制文化优秀成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3、另一方面,注意研究借鉴国外立法有益经验,吸收国外法制文明先进成果,但又不简单照搬照抄,使法律制度既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又顺应当代世界法制文明时代潮流。这个法律体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充分体现了它的独特文化特征。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1、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通常是对这个国家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现状的反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体系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创新。

2、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国家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特点;

3、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封闭的、固定的,必将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实践而不断发展完善。

『贰』 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什么

法律分析: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责任法定原则、责任相称原则、因果联系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叁』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有违法行为。它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必须在法律上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二是具有国家强制性,只有国家法定机关才有权确定和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实施法律制裁的机关手段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

【土地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而必须承担的责任。承担土地法律责任的前提是行为人具有土地违法行为。土地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土地行政法律责任、土地民事法律责任和土地刑事法律责任。

【土地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土地违法行为的客体是土地管理法所保护的土地资源;土地违法行为的主体是指实施了土地违法行为的个人或组织,包括: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土地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在行为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土地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犯罪。

【土地违法行政责任】是指实施违反土地法律规范的行为者依法接受行政制裁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土地行政处罚】土地行政处罚是指政府土地管理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于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的行政制裁。

【土地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所属工作人员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而采取的强制性制裁措施。土地行政处分是指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国家有关规定,不构成犯罪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由上级机关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形式的有关处分。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依照刑法的规定,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其特点是:①追究刑事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构成犯罪;②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其他法律中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③追究刑事责任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将土地权利完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的行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非法所得50%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法律责任】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破坏耕地种植条件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违反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行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破坏耕地的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耕地开垦费的二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法律责任】是指对于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定,拒不履行复垦义务的行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规定,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缴纳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可以处以耕地复垦费的二倍以下罚款。

【非法占用土地的法律责任】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的行为;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而非不占用土地的行为;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的行为;非法批准征用、使用的土地,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等。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一是农村村民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二是农村村民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三是农村村民建住宅的面积超过了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非法批地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没有批准权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二是虽然有批准权,但是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三是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四是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用土地的。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非法侵占、挪用征地费的法律责任】非法侵占征地费,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农民个人所有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据为己有的行为;非法挪用征地费,是指单位或个人将被征用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挪作他用,以谋取利益的行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侵占、挪用被征用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拒不交还土地的法律责任】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条规定,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的,或者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还土地,处以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罚款。

【非法转让集体土地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将农民集体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单位或个人进行非农业建设的;二是将农民集体的土地使用权有偿或无偿转让给单位或个人进行非农业建设的;三是将农民集体的土地使用权出租给单位或个人进行非农业建设的。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额的5%以上20%以下的罚款。

【不办理土地变更登记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两种:一是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变动后,当事人不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二是土地的用途发生变动后,当事人不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不依照规定办理土地变更登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办理。

『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之中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2、安全总监有哪些职责?


安全总监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专职负责人,专门负责监督管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原则上不得安排其兼任或兼职其他工作。安全总监主要职责包括:


1

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

2

监督本单位分管业务的其他负责人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岗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

协助本单位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开展工作,负责领导安全生产委员会日常工作,定期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指导协调、考核等工作;

4

负责管理本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撤换不称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向生产经营单位分支机构和生产经营场所派驻安全管理人员;

5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考核行使“一票否决权”,生产经营单位在确定拟提拔重用、表彰奖励人选时,应当就其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征求安全总监的意见;

6

担任事故调查组组长,按照组长负责制,负责牵头组织调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委托生产经营单位调查的未造成人员死亡、重伤三人以下以及直接经济损失300万以下的一般事故;

7

组织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投入计划、教育培训计划、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进行审查并监督落实;

8

制止或撤销本单位负责人下达的任何影响安全生产、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决定,制止和纠正任何违章指挥、违规生产、强令冒险作业和违反操作规程规范标准等行为,作出立即停止作业(施工、使用)及撤离现场等临时处理措施决定;

9

立即直接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督促或组织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管指令和要求。


安全总监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当前重点行业领域所需。安全总监的设立,意味着专人专职,专职代表“一把手”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能,全面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并直接对主要负责人负责,能够有效地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地位和作用,优化安全管理人员履职环境,推进生产安全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伍』 法律责任分为哪三种

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
具体内容如下:
1、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特点如下:
1、法律责任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是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
2、法律责任还表示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不利后果;
3、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4、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一般认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对财产,对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损失和伤害;
4、主观过错。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5、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 【立法宗旨】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陆』 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有哪些

一、民事责任形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专状属。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二、刑事责任形式: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三、行政责任形式:可分为惩罚性行政责任、强制性行政责任和补救性行政责任。惩罚性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有: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等;强制性行政责任包括强制划拨、执行罚等;补救性行政责任的形式较多,主要有:认错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撤销违法、纠正不当、返还权益、行政赔偿等。

『柒』 法律责任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法律责任的类型进行分类,法律责任包括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违宪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二条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条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条 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条 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热点内容
房山市法院 发布:2025-05-07 06:43:14 浏览:636
瑞达金题民法 发布:2025-05-07 06:39:54 浏览:135
1994劳动法 发布:2025-05-07 06:37:43 浏览:727
经济法集体土地入市问题 发布:2025-05-07 06:24:27 浏览:403
公司政策违反劳动法 发布:2025-05-07 06:23:50 浏览:104
制度产权司法等对财富的生产有什么作用 发布:2025-05-07 05:53:50 浏览:283
劳动法哪些员工不可以辞退 发布:2025-05-07 05:46:34 浏览:109
广西村民自治法规 发布:2025-05-07 05:22:30 浏览:356
法官王赛 发布:2025-05-07 05:18:12 浏览:782
行人在高速路上行走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7 05:16:18 浏览: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