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责任侵权可能适用的法律
㈠ 有关产品责任的法律有哪些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
㈡ 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是什么
法律分析:产品责任,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被侵权人选择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律、损害发生地法律的,或者侵权人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律或者损害发生地法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第四十五条 产品责任,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被侵权人选择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律、损害发生地法律的,或者侵权人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律或者损害发生地法律。
㈢ 产品责任责任侵权属于侵权行为吗
产品责任纠纷属于侵权纠纷。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二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零三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㈣ 厂家提供的产品侵权要求解除合同,适用哪条法律
解除合同对您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
要求对方赔偿违约金更合算.
因对方违约,未能在约定的期限内提供合同约定的合法商品,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对方有本事继续履行或补救那当然更好.如果做不到,您可以要求其赔偿违约金.这个钱,协商估计是要不来的,对方肯定火大.只有起诉.
违约金的计算,得看到您的合同才能帮您算,如果你们之间有约定违约金,那最方便.没有约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㈤ 产品责任纠纷是否属于侵权纠纷
法律分析:产品责任纠纷属于侵权纠纷,一般产品责任纠纷属于侵害财产权的侵权行为,但是因为产品责任导致受害人遭到身体损害的,那么也属于侵害人身的侵权行为,此时既侵犯了财产权利又侵犯了人身权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㈥ 产品责任的适用法律
国外对产品责任复实行的制法律制度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实行绝对责任制,另一种是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实行疏忽责任制,但发展趋势是实行绝对责任制。绝对责任制又称严格责任制。根据这种制度。一个人即使尽力做到适当注意以避免伤害他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换言之,一个人虽然没有明显的过错,但他对无辜的受害者仍需负赔偿责任。
㈦ 产品责任侵权责任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产品责任又称产品侵权责任,是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因其生产的产品、出售的产品造成他人人身、该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而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只要产品因缺陷造成了他人人身、财产损害,不论受害人与产销人是否有合同关系,都将按照一定的归责原则追究产销人的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五条
因产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㈧ 当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发生侵权责任的时候,适用哪一部
您好,您可以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民法能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责任或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产品质量法》则只规定销售者和制造者。运输者、仓储者在运输、仓储产品过程中,可能存在经营缺陷,将其也列为赔偿义务主体是正确的,但与制造者、销售者相比较,应为第二顺序的赔偿义务主体。
由此可见,我国产品责任法将生产者和直接销售者作为基本的责任主体,而对于其他人员,如运输者、仓储者、非直接销售者虽然对产品缺陷负有责任,但消费者不能直接向其请求赔偿,而只有生产者、销售者在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后,再向这些人追偿。这样规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者请求的方便。我国《产品质量法》第30条第2款作了与之不同的规定:“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可见,如果销售者能够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即非直接出售人,则该提供者应承担责任。
另外,当消费者因产品缺陷受到损害时,是先向生产者提出赔偿请求,还是先向销售者提出赔偿请求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给予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受害人选择销售者还是生产者作为被告,或者选择二者作为共同被告起诉,依其自主意志决定,不受其他限制。法院可以根据受害人的请求,判决由作为被告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或者由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赔偿责任。
仓储者、运输者是产品缺陷来源的,亦为赔偿义务主体,但他们不是产品侵权赔偿法律关系的基本主体,受害人并不直接向仓储者、运输者请求赔偿,而是在销售者、生产者在承担了赔偿责任以后,对产品负有责任的运输者、仓储者有义务赔偿销售者、生产者的损失。因而,运输者、仓储者是产品责任赔偿关系消灭以后产生的另一种求偿法律关系的赔偿义务主体。它的赔偿义务,是因自己造成的缺陷而赔偿销售者、制造者因赔偿损失而造成的损失。
2、服务的提供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3、营业执照的持有人或借用人。由于在我国借用他人营业执照进行非法经营的现象为较普遍,所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7条对此作了专门规定: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可以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4、展销会的举办者或者柜台的出租者。由于各种展销会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购物方式,柜台的出租者在许多商场已非常普遍。所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柜台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追偿。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㈨ 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诉讼方面的问题
无独三。
有独三和无独三虽一字之差,实天壤之别。
要判断民事诉内讼中的第三人应是有容独三还是无独三,有个不错的方法:
假设原被告之间的诉讼被不存在了(比如原告撤诉被准许了,又或终止了,但不包括判决),该第三人还有参加诉讼的必要吗?
如果有,就是有独三。因为有独三对于诉讼标的需要主张权利,虽然原被告之间的纠纷已经不存在,但有独三与原被告的纠纷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有独三诉原被告之间的诉讼继续审理。
如果没有,就是无独三。因为无独三的权利义务与原被告之间的诉讼紧密联系,只要诉讼不存在了,无独三的权利义务就不受影响了。
总之一句话,有独三是诉原被告,无独三不诉原告,也不诉被告。
在你举的例子中,如果受害人撤诉了,那么生产商就一定不承担产品责任了,它的权利义务因此不再受影响了,它与受害人、生产商之间再无纠纷,没有继续诉讼的必要,所以它是无独三。
另外,如果你是法学院学生,还是去翻翻教科书比较好。
我记得当初是看了某民诉法教科书上的表格,才记住了两种第三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