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妇女法律知识
1. 什么是留守妇女
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出劳动力的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她们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她们被称为“留守妇女”。
中文名
留守妇女
别名
留守妻子
含义
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妇女
现实生活
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等
现实生活
农村留守妇女耕田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农村现实生产生活中,千千万万的农村留守妇女承受着难以言尽的困苦和责任,主要表现是:一、劳动强度高。男人外出打工,农村只留下“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分别由“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和“九九”重阳节引申而来),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忙活、闲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二、精神负担重。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留守妇女”们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一整年没有性生活,过日子像“守活寡”;家里冷冷清清,嗅不到一丝男人味,夜晚只有孤独寂寞和虫鸣蛙声相伴;白天不敢和村里的男人多说话,怕遭人闲言碎语;城里是个花花世界,老公在外干活能不能经受诱惑,万一抛妻弃子,自己什么都没有了,提心吊胆也是常态。三、缺乏安全感由于丈夫不在,农村治安状况又不好,“留守妇女”们普遍没有安全感。
从女人生理方面来看,正常的、有规律生理需求可以调和女性体内的各种生理机能,促进激素的正常分泌。压抑则使女性的身体机能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影响生理健康。生理上的不适,还影响了女性的心理健康。长期的压抑容易使人产生抑郁、焦虑、恐惧、怀疑等心理病变,使人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事情不负责任,容易冲动。
概念区分
如果该女性家庭中有外出人口,并且有丈夫,但丈夫不在家,我们就将其判定为留守妇女。如果该已婚妇女丈夫不在家,但该户没有外出人口,说明其和丈夫属于户籍不在同一家庭中的情形,不应该视其为留守妇女。如果该已婚妇女丈夫不在家且他的户口没有在该户登记,该户中其他人口外出时,按我们的方法就会把该妇女鉴别为留守妇女,但出现该情况的可能性很小。与留守妇女对应的是非留守妇女。非留守妇女包括:丈夫在家的已婚妇女;丈夫不在家但本户中没有外出人口的已婚妇女。后者应该属于夫妻分居的类型。
2. 对夜晚入室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侵害法律怎样规定
对于夜晚入室对妇女进行强奸的,涉嫌强奸刑事犯罪,对于具体的定罪量刑,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及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对犯罪分子进行判决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四)二人以上轮奸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3. 留守妇女是指
很多人都听说过“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那么你听说过“留守妇女”吗?“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
她们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她们的苦累一点不比在外的丈夫少。
一是劳动强度高。丈夫外出打工,留下三只队伍:“三八”、“六一”、“九九”部队(三八妇女,留意儿童,九九重阳)。唯一的劳动力就是自己,地里的农活,家里的内务,老人的生活,子女的教育,所有工作都压在自己肩上。
“留守妇女”下地干农活
“留守妇女”在家做饭
二是身心双重负担大。丈夫常年在外,自己一整年没有性生活,每天“守活寡”,也不敢和村里其他男性说话,农村闲言蜚语的杀伤力大,舌头底下压死人。而成立花花世界,老公在外万一经不住诱惑,抛妻弃子,自己年老朱黄,什么都没有了。
三是没有安全感。再强悍的女人也需要男人的呵护,农村治安又不是很好,“留守妇女”们普遍没有安全感。
“留守妇女”在家哄孩子
这些“留守妇女”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但是,还有一部分“留守妇女”则完全不同,很多农村习惯把她们叫做“小嫂子“,就相当于过去的”少奶奶”。没有富人的命,却患了富人的病。她们大多年轻貌美,丈夫花了大笔彩礼才娶回来,相当于下嫁,婆家也不敢支使她们干活。她们则乐得清闲,终日里什么活都不用干,带带孩子打打牌,日子倒也悠闲自在。甚至还有耐不住寂寞的,做出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更是令人不耻。
“少奶奶”打牌
其实这种“小嫂子”或者“少奶奶”不应该出现。农村人具淳朴、勤劳、踏实、肯干,你既然选择嫁过来就应该共同撑起家庭,不要求你受苦受累,起码分内的活干好了吧。照看好孩子,照顾好老人使我们应尽的义务啊,家里脏了乱了随手收拾一下也费不了什么劲,非要游手好闲虚度时光吗?至于那些不甘寂寞的,对得起在外拼搏劳累的丈夫吗?对得起襁褓里的孩子吗?
作者认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帮助和照顾,对她们进行一些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只有她们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帮助她们扭改弱势地位。她们有了一技之长,做些手工活或简单的组装技术活,一方面能改善家庭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实现个人价值。
组织“留守妇女”记性技能培训
与此同时,政府加大社会扶持力度,保障她们民主权利和民生利益,切实解决现有困难,帮她们树立自信,找到目标。
4. 留守妇女怎么解决问题
如果村子里富有,有其他产业,可以做点养殖、种植,能够挣钱,或者村子里、镇上、县里有工厂,就近上班,男人也不用外出打工,所以,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培育农民谋生技能,实现就近就业。政府可以开展培训,如对农民工开展电焊、装修、粉刷等,培养新型农民技术人才。如果农民有装修、建筑、电焊等技术,直接在县城、市里打工,不用外出务工,则可以经常回家,如此,可以解决农民工远出,留守妇女多问题。
2、大力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自然风光比较好的,直接发展观光旅游,如开农家乐、度假村,推出一些旅游游乐场,如此,农民可以在里面打工,实现就近就业。
3、在乡镇、县里大力兴建不污染,却又是劳动密集型小工厂,如鞋厂、制衣厂等,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4、提高妇女就业门道。加大对农村妇女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如教她们练习制衣、缝纫、插花等技能学习培训,这些技能,容易学、也容易就业,如此,则可以和老公一块出去打工,就业也会变得容易些。
5、大力在农村实施养殖业、发展特色林果业,让农民成为养殖、种植能手。还可以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推行特色林果业,大力种植水果、瓜果,搞养鸡鸭鹅,以及牛羊猪等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农民也不用外出远门打工,夫妻也不用忍受离别之苦。
5. 留守妇女是指甚么年纪到甚么年纪
一般情况下条文上说的是65岁,而我们平时认为60岁就算老了。所以这里的留守妇女就应该是低于60岁的已婚女性
6. 贵州一留守妇女遭家公侵犯,留守妇女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在每个人的生命当中,或许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发生之后,我们会变得不知所措,但是我们也勇敢的去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们国家的宪法保障和尊重我们的人权,因此,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时候,我们也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贵州一个留守妇女遭到家公侵犯,在生活当中,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留守妇女应该要保护好自己。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或许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生活状态。在生活当中,很多留守妇女自己独守在家可能会遭到他人的侵犯。因此留守妇女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可以学一些防身术保护自己。
7. 怎样才算是留守妇女,丈夫一年回来一两次算不算是留守妇女
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出劳动力的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中一个特殊群体正在形成——她们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她们被称为“留守妇女”。
8. 什么是农村留守妇女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由于丈夫长期外出打工,妻子留守家庭,她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这些妇女被称为“留守妇女”。留守妇女并不是一个完全同质的群体,由于从事的生产活动,自身素质,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差别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农村留守妇女是我国特色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下出现的独特的社会群体。 丈夫外出打工后,留守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孩子教育、老人照料等责任,多重角色的扮演加重了留守妇女的生活和心理负担;但是责任的承担并没有带给留守妇女自身更多的发展空间,留守妇女在家庭权利结构中的地位取决于妇女的经济收入能力、个人素质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而与留守妇女承担的家庭责任的量的相关性不大;沉重的家庭和劳动负担对留守妇女闲暇时间的挤压,进一步造成了两性之间发展的不平等,限制了留守妇女的发展空间;留守妇女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率有所提高,但女性在公共生活中的弱势地位并未因此而获得根本性的改变;分居生活对夫妻感情没有造成普遍的负面作用,但是农民工婚姻较之其他农民家庭而言却隐含着更多的不稳定因子;丈夫外出打工,对留守妇女造成的心理负担大于因之而获得的某种精神满足和愉悦。 改变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是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本出路,但是由于制度惯性的作用、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分工模式,在可以预见的历史时期内,留守妇女现象还将在中国农村社会继续存在。在农村生产力水平,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性别文化未发生历史性转变之前,现阶段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可行的思路和对策应该是通过具体的社会政策与措施引导,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她们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她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以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9. 农村留守妇女都存在的这几种问题,最后一种游走在法律
农村依旧是比较贫穷的地方,多数的农村仅靠着种地来贴补家用,已经不能养家糊口了。所以家里的男人都跑去城市里打工,因为这样比单纯种地挣的钱可多的多了。
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很多家中的女人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男人在外挣钱,女人在家持家,就形成了很多地方常见到的留守妇女现象。
男人离家十天八天还好说,若是一离开就几个月不回家,对于已婚妇女而言,夜晚的漫长和孤单简直是让人难熬。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尤其是在寂寞的时候,在燥热的时候还能克制住自己的,简直少之又少,而一旦失控,那必然是整个家庭支离破碎。一般外出挣钱的老公三五个月才会回来一次,每次待不了多久就会离开,这让长期独自生活的妇女,更加寂寞了。
同样,离开女人视线的男人在面对城市中的灯红酒绿也是同样危险的。时间久了,也会有意志不坚定甚至寻花问柳。很多现实情况是,见惯了城市里白白嫩嫩的女人,回家后就看不上农村中皮肤粗糙身材臃肿的黄脸婆了。
除了心中的这份担心,农村的婆媳关系也是难相处的另一方面,以前男人在家,很多矛盾被男人化解,现在出外打工了,就不止是把孩子喂饱就行了,还得教育。但是留守妇女除了在家里照顾一家老小外,真的没有时间再投入精力到孩子的教育里了。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教育资源本身就欠缺,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却又无能为力,这真的是让留守妇女们害怕的地方。
而且农村还会有很多农活需要做,丈夫外出,家里有出力的活,就需要找亲戚来帮忙,如果有直系亲属在还好,若是没有,那时间久了就会怕有闲话传出,很多时候只能干瞪眼。
农村的家庭邻里矛盾也是让人头疼,谁家的地谁在帮着种了,谁家的地让谁的牛或者羊吃了,总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这些小事上受欺负的都是留守妇女,基本都是以吃哑巴亏结束。
农村还经常见的是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小青年,因为留守妇女自己在家,年轻漂亮,一些小青年或者还有些中年人就会对留守妇女热情有加。找个理由就敲门,叫喊。这时候留守妇女就只能在自己被窝里哭了,直到敲门声消失了才结束。这也就是所谓的“隔壁老王”的由来了。
其实农村留守妇女,各个年龄段担心的事情也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您的身边有留守妇女,请不要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她们,也不要过分的打扰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