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压力大自杀法律责任
㈠ 高校学生因抑郁症自杀的法律责任由谁来承担
对待抑郁症有经验的老师,集体上课时就能轻松解决,当然与老师的素质肯定有关系,有时课间老师幽默有意的一句笑话就会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一笑就正常了
㈡ 关于自杀的几个法律问题
如果只是自己安静死亡,行为人已经死亡,无法追究其行为。
教唆、帮助他人自杀。
预设前提:他人是成年人、精神正常,做出自杀举动是真实意思表示,没有受到欺骗或者胁迫。在此前提下,教唆、帮助他人自杀,他人(实行者)自杀身亡,教唆者、帮助者是否有罪?
有两个观点,1、自杀行为不具有违法性,无罪,也即实行者无罪。根据共犯从属性原则,教唆者、帮助者也无罪
2、自杀行为具有违法性,只是无法谴责自杀者,无法使其承担责任,也即实行者在客观阶层具有违法性,是一种“犯罪”行为。根据共犯从属性原则,教唆者、帮助者也有罪
㈢ 因单位压力而自杀,单位是否需要负责任
关键看该单位在此事中有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以及过错程度以及过错大小如何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行。
㈣ 自杀法律责任问题
在我国按照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自杀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并未对此做出相应的具体的违法惩罚性规定.
一方言语刺激导致另一方自杀的要看一方构成要件,如果故意并完全可能致成并有证据证实可能构成犯罪。
㈤ 自杀谁负法律责任
1、相约自杀来。指相源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因行为人均不具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所以对其中自杀未逞的,一般不能认为是故意杀人罪;但是,如果行为人受托而将对方杀死,继而自杀未逞的,应构成故意杀人罪,量刑时可考虑从轻处罚;以相约自杀为名,诱骗他人自杀的,则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2、致人自杀。既由于行为人先前所实施的行为,而引起他人自杀结果的发生。对此,应区别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1)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是正当的或只是一般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他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杀者本人的心胸过于狭窄,这时不存在犯罪问题;
(2)行为人先前实施了严重违法行为,结果致被害人自杀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杀的结果作为一个严重情节考虑,将先前严重违法行为上升为犯罪处理。如当众辱骂他人,致其当即自杀的,可对辱骂者以侮辱罪论处;
(3)行为人先前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引起被害人自杀的,只要行为人对这种自杀结果没有故意,应按其先前的犯罪行为定罪,而将自杀结果作为量刑时考虑的一个从重或选择较重法定刑处罚的情节。
㈥ 简述引起他人自杀案件涉及刑事责任的处理
简述引起他人自杀案件涉及刑事责任的处理,应当以是否存在刑事上的因果关系为判断依据。
1、正当行为引起他人自杀的,不存在刑事责任问题;
2、 错误行为或者轻微违法行为引起他人自杀的,也不成立犯罪;
3、严重违法行为引起他人自杀身亡,将严重违法行为与引起他人自杀身亡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达到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时,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4、犯罪行为引起他人自杀身亡,但对自杀身亡结果不具有故意时,应按先前的犯罪行为定罪并从重处罚。
㈦ 关于自杀在法律上怎么规定的
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属于心里卫生与自控能力丧失健康自济调节能力而造成,从法律程面还属于行为自治与责任自担的层面,而在相关责任化分与承担上的法律规定中,都排除了自杀行为引发后果的救助责任(比如工伤保险条例中自杀行为排除了认定工伤的可能),这就是从法理上确立了不支持自杀行为.
但对自杀行为还没有上升到进行法律强制干扰的层面,还只是处于拯救与预防弥补措揓层面。
自杀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在美国,每天大约有100人自杀,自杀是导致个体死亡的第十大原因.根据保守估计的数字推算,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中国青年报曾援引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称,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
㈧ 抑郁症被逼自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故意杀人罪
㈨ 因工作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是否算是工伤并加以解释说明
我是中国平安深圳分公司的优秀业务员,对于社保是非常熟悉。
根据10月份新出的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有自杀的除外内容。
第三十七条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
(一)故意犯罪;
(二)醉酒或者吸毒;
(三)自残或者自杀;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六条第三款也将自杀作为除外责任。
第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综上所规,自杀是不能作为工伤的。
希望珍爱生命,同时我的回复,可以帮到你。
㈩ 网络暴力让人自杀身亡,这些发言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法律体系的完善是个漫长的过程,即便是已经成熟的法律,在不同的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才需要结合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加以修改,目前的法律体系中,针对网络暴力而导致被害人自杀身亡的行为并没有明确法律责任,虽然从情感和道德层面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只要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予以定罪,严格来说就不是违法犯罪行为,所以说为了遭受的网络暴力而自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显而易见,网络暴力在未来的现实生活中会已然存在,在相关的法律条款出台之前恐怕难以震慑诸如此类的恶劣行径,但是在酿成惨剧之前如果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全可以避免付出生命的代价,毕竟网络作为虚拟的空间没有必要作为生活的全部,只有懂得自我保护才能在网络和生活中避免遭受各种形式的霸凌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