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口头担保到底有法律效力

口头担保到底有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2-04-02 17:46:02

① 口头担保的合同有效吗

口头担保合同一般是无效的,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法订立书面担保合同。且除法定免除情形出现外,担保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担保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
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六百九十三条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② 口头担保合同有法律效力

依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口头担保一般没有法律效力。担保合同采用书面形式是法律规定应采用的形式,口头担保是不具有法定形式,不具有担保合同效力。那是也有例外: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的公民之间的口头保证,或者保证人已履行保证债务且对方已接受,保证人的履行行为足以证明保证合同的存在。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③ 口头担保有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一般口头担保没有法律效力。担保合同采用书面形式是法律规定应采用的形式。当事人口头担保不具有法定形式,不具有担保合同效力。因此,您的口头担保没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④ 口头担保有法律效力吗

口头担保没有法律效力。担保,是为担保某项债务的实现而采取的措施,该项债务是主法律关系,担保是从法律关系。担保,包括人保、物保和金钱担保。
保证的一般流程:
1、申请保证:
(1)借款人向贷款人申请贷款,当借款人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但抵押物或信用水平不能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则推荐借款人向保证机构申请保证;
(2)借款人直接向保证人申请贷款保证;
2、保证机构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3、对符合受理条件的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资料审查和项目正式评审;
4、根据项目评审结果,按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5、对于决定承保的项目,落实反保证措施;
6、收取保证费;
7、签订委托保证合同、反保证合同、保证合同及相关协议;
8、对在保项目进行跟踪和监管;
9、解除保证责任:
(1)无代偿解除,保证项目结束;
(2)代偿解除,进行追偿程序:全部收回代偿损失,项目结束;未全部收回代偿损失,核销损失,项目结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五条 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
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作出保证,债权人接收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第六百八十七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
(三)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
(四)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本款规定的权利。

⑤ 口头保证合同能否具有法律效力

口头保证合同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从属于主合同的担保合同。且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条
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五条
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
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作出保证,债权人接收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

⑥ 口头担保有没有法律责任

根据《担保法》第13条规定,保证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以口头形式订立保证合同的,保证合同不成立。
然而,《合同法》第36条规定,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保证合同属于合同的一种,《合同法》第36条的规定当然适用于保证合同,因此,当保证人自愿履行口头保证合同所约定的保证义务的,口头保证合同成立,保证人不得再以保证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而反悔。本案中,你已自愿履行保证义务,不得反悔。

⑦ 口头担保是否有效

口头担保没有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规定,保证人向债权人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应当与债权人订立书面保证合同,确定保证人对主债务的保证范围和保证期限;
虽未单独订立书面保证合同,但在主合同中写明保证人的保证范围和保证期限,并由保证人签名盖章的,视为书面保证合同成立。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
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⑧ 口头上的担保人在法律上有多大的责任范围

我国《担保法》第十三条规定:“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其明确肯定了保证合同应为要式合同,以口头形式订立的保证合同通常情况下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某些情况下口头保证可以视为生效,具有法律效力。一是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的公民之间的口头保证;二是保证人已履行保证债务且对方已接受,保证人的履行行为足以证明保证合同的存在。故此时口头保证合同应有效。

热点内容
新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代理人 发布:2025-05-04 14:32:34 浏览:616
立法者摩西 发布:2025-05-04 14:27:30 浏览:5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 发布:2025-05-04 14:27:26 浏览:321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女人战争2 发布:2025-05-04 14:25:03 浏览:341
条令条例扫 发布:2025-05-04 14:17:18 浏览:11
社会与法频道系列土豆网 发布:2025-05-04 14:08:36 浏览:876
劳动法对试用期离职工资的核算 发布:2025-05-04 14:08:34 浏览:804
2014年最新劳动法实施细则 发布:2025-05-04 13:49:56 浏览:41
起诉离婚必须要请律师吗 发布:2025-05-04 13:49:18 浏览:247
民法典对环境的意义 发布:2025-05-04 13:38:21 浏览: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