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告知不准确法律责任

医疗告知不准确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4-03 03:01:00

Ⅰ 医疗事故法律责任

医疗事故法律责任:
刑法》第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5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医疗人员作为刑事责任主体,其行为特点是,主观上有重大过失,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漠不关心;严重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一般指《条例》第4条规定的一级和二级医疗事故,即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或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刑法所讲的医务人员应当是指《条例》第55条规定的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
对医疗事故责任主体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没有对医疗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主任人员处以刑罚,在于充分注意到了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扩大刑事制裁会抑制医学创新,不利于医疗事业发展,整体上看也不利于患者利益的保护。

Ⅱ 手术风险告知不清向什么部门投诉

可以上诉法院
知情同意是指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该原则由人体实验研究领域扩大到了临床治疗上在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合同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对于患者的知情同意都有相应的规定随着2009年12月《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对患者的告知正式形成法律条文成为医疗行为中务必履行的法律义务。《侵权责任法》中明确规定_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_需要实施手术_特殊检查_特殊治疗的_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_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_并取得其书面同意_不宜向患者说明的_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_并取得其书面司意·而在日常诊疗活动中_由于未尽到告知义务引发的投诉_甚至纠纷呈现上升态势_根据分析_可以捋其原因分为以下四个类别∶实施治疗前未进行病情告知_或对病情的告知不全面
未如实告知病人病情_使病人对自身身体情况完全不知情_或致预后期望值期盼过高;或者使病人高估病情_导致心理负担的加曼诉的诱因以。例如_某病人因手腕关节部肿大到骨科门诊就诊_对人行核磁检查后开药治疗患者认为医生没有明确自己的主诉与病至_对于医生的治疗没有信任感而进行了投诉。医生向患者解释_是己滑膜炎_已经给患者开药_不久日便可愈_并无大碍_但是通过观y寸表现的痛苫_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严重的颈椎病造成_因此为是金查_检查结果完全印证了医生的判断◎在此例中_虽然医生诊断明者及时准确得发现了更深层次_更根本的病因_解决了患者的痛F没有告知病人病情_忽视了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知情权_不仅没有待而是无情的投诉·另一案件中_患者于妇科门诊行摘环

Ⅲ 医院履行告知义务时不需告知的情况有什么

法律分析:(一)即使不告知,患者也能知悉的传统医疗、常规性医疗的固有危险;

(二)病员体质特殊,无法预测病情变化或不能控制的意外情形所导致的各种危害后果,如维生素C过敏;

(三)医疗行为的危险性极其轻微,发生的可能性极小,没有告知的。

(四)病员本身非常清楚自己的症状而不必说明告知;

(五)病员自愿放弃医师的说明告知义务;

(六)情况紧急,为抢救病员而无法先行告知;

(七)根据医学目的,作出说明告知对病员不利。

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十一条 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五十五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Ⅳ 医生误诊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件49条规定,不属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然而,不属医疗事故不一定不存在医疗过错。据民法通则的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因过错(过失)所导致的误诊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审判中,衡量医院是否存在过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是否具备准确诊断的条件。(2)是考察具体的诊断、治疗过程。(3)是医院的等级及所处的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医疗水平和条件差参不齐。总言之,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关键就是审查医患双方就医院履行义务“当”与“不当”。如果医院履行义务“不当”,即有过错,就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医疗机构的过失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必要条件。

Ⅳ 医疗误诊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医生误诊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可能涉嫌刑事法律责任。医生误诊有侵权赔偿责任,例如对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等费用的赔偿。医生误诊涉嫌医疗事故罪或非法行医罪的,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一)医疗费。(二)误工费。(三)住院伙食补助费。(四)陪护费。(五)残疾生活补助费。(六)残疾用具费。(七)丧葬费。(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九)交通费。(十)住宿费。(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第五十一条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Ⅵ 民法典医疗告知义务

法律分析: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患者“明确”同意。医疗机构知情告知的内容:1)医方信息:包括医院名称、等级,医务人员的姓名、职称等;2)疾病信息:包括疾病名称、诊断依据、严重程度及病程发展等;3)治疗方案:包括可供选择的医疗方案、拟采取的治疗方案、采取该方案相应的医疗风险、医疗费用及医疗结果、不采取该方案的风险及后果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Ⅶ 关于医疗告知义务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执业医师法》的规定
《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试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
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四、《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
五、《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应当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家属。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八条规定,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诊断、治疗活动:(一)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二)由于患者体质特殊或者病情危笃,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和治疗;(三)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四)收费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这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一般应尽的义务。
除此以外,如果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要告知拟实施的方案与替代方案的优缺点,上述说明如果不宜向患者说明,如将会造成患者悲观、恐惧、心理负担沉重,不利于治疗,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患者有权了解医疗和护理上适宜的替代方法,有权了解实质性的风险,有权了解病历、化验等各种与其病情有关的资料。患者在知晓自己病情并了解该医疗行为风险的基础上,作出是否同意该医疗措施的决定。

Ⅷ 医疗纠纷侵权责任法有哪些规定

(1)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法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2、患者有损害结果。必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确定性。
3、诊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即直接、间接因果关系,一果多因。
4、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有过错。
(2)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医生要注意
医务人员有告知义务。
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标准:能够让患者足以做出正当合理判断所必须掌握的信息。即以不产生歧义为标准。
告知的内容:病情、措施(包括有无替代方法)、风险。
2、患者要注意
医务人员履行了告知义务,但患者拒绝或放弃知情同意权,如放弃继续诊疗的决定、故意怠慢做出是否同意的决定等,不能认定医务人员侵害其知情同意权。
(3)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符合紧急医疗规范的情况下实施的医疗措施,造成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后果,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在法定情形下,医疗机构未履行紧急救治的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务人员注意义务的内容:
1、有义务具备相同时间、地域等客观条件下医务人员通常所应具备的医学知识和技术。
2、有义务使用相同时间、地域等客观条件下医务人员在诊疗同类疾病时所使用的技术。
3、有义务在诊疗活动中做出最佳合理的判断。

Ⅸ 医务人员未尽到告知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承担责任吗

重庆美翎律师事务所冉缤律师解答如下: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 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未尽到告知义务与造成患者损害两者缺一不可。

热点内容
起诉律师费多少钱 发布:2025-05-03 23:46:12 浏览:527
上海市审计规范条例 发布:2025-05-03 23:38:32 浏览:524
法律知识竞赛初中版 发布:2025-05-03 23:38:32 浏览:646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不能乱扣底薪 发布:2025-05-03 23:31:11 浏览:640
宝山月浦法院 发布:2025-05-03 23:30:18 浏览:155
福建省江海堤防费条例 发布:2025-05-03 23:30:11 浏览:453
纪念币兑换条例 发布:2025-05-03 23:18:04 浏览:567
婚姻法三大过错 发布:2025-05-03 23:11:13 浏览:629
法治带头人 发布:2025-05-03 23:05:35 浏览:763
劳动合同法试用期购买保险 发布:2025-05-03 23:02:57 浏览: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