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教错人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教错人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2-04-04 21:34:27

Ⅰ 因教师管教过失致学生伤害,教师该不该承担法律责任教师管教学生的底线是什么

您好!是这样子的。伤害分为轻微伤、轻伤、重伤。 如果是轻微伤,那么教师不用负刑事责任,如果是轻伤(这个需要做鉴定),那么需要你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关于民事责任,教师不承担直接的民事责任,而是由学校承担民事责任,然后再由学校向教师追偿。简单的说,就是你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以校方为被告,要求它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当然,如果教师造成轻伤以上后果,你可以向法院提起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部分被告为教师,民事部分被告为校方。
最后,关于教师管教的底线问题,就是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他的管教方法暴力或者不适当,都构成了过错。

刑法修正案11实行后,12岁的孩子教唆别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吗

也要负刑事责任!!!!

Ⅲ 成年人教唆成年人构成教唆罪吗被教唆的人致人轻伤教唆的人应承担多大责任

当然构成教唆罪,应作为主犯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Ⅳ 被教唆的人会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被教唆的人对教唆者的犯罪意图并不知情,那么不构成犯罪;如果被教唆者知情,那么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当中的主犯、从犯以及胁从犯,并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同时被教唆者的年龄也影响刑事责任的承担:14周岁以下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对其进行管教;14到16周岁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故意杀人、强奸、抢劫、防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贩毒需要承担刑事责任;16周岁以上对于全部犯罪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具体量刑适用未成年人的量刑规定。

Ⅳ 误导他人承担什么责任

如果给被误导人造成损失,由误导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教唆人、帮助人实施了教唆、帮助行为。教唆行为,是指对他人进行开导、说服,或通过刺激、利诱、怂恿等方法使该他人从事侵权行为。教唆行为只能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作出,消极的不作为不能成立教唆行为,教唆行为可以通过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加以表达,可以公开进行也可以秘密进行,可以当面教唆也可以通过别人传信的方式间接教唆。帮助行为,是指给予他人以帮助,如提供工具或者指导方法,以便使该他人易于实施侵权行为。帮助行为通常是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作出,但具有作为义务的人故意不作为时也可能构成帮助行为。帮助的内容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可以在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前,也可以在实施过程中。一般认为,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的区别在于:教唆行为的特点是教唆人本人不亲自实施侵权行为,而是唆使他人产生侵权意图并实施侵权行为或危险行为;而帮助行为可能并不对加害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只是对加害行为起促进作用。一般来说,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都是教唆人、帮助人故意作出的,教唆人、帮助人能够意识到其作出的教唆、帮助行为所可能造成的损害后果。在帮助侵权中,如果被帮助人不知道存在帮助行为,也并不影响帮助行为的成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Ⅵ 教唆导致他人犯罪,应承担什么后果(法律熟悉者请进)

首先,你弟弟今年17岁(按照出生日计算,以
过生日
的第二天为准,如果还没有到生日那么不算是17岁),已经是我国刑法上的完全
刑事责任
人,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只是我国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在处罚的时候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再说
教唆犯
,简单说就是教唆
行为
引起他人犯罪的故意,并进而实行了犯罪,只要教唆与被教唆的人
主体
适格
,就可以成立刑法
意义
上的教唆犯。而且我国刑法对教唆
未满
18周岁的人犯罪还要从重处罚。根据你说的情况如果属实的话,那么这个教唆是成立的,但是你弟弟已经成年,却听从了教唆,那么他也是要负一定的刑事责任的。教唆犯是共同犯罪的一种,那么教唆犯与被教唆人应当承担共同的
责任
有时候加重。
但是你要区别的是:教唆是刑法上的
罪名
,而经济赔偿时民事上的赔偿,两者不可混为一谈。从你给的资料上来看,应该只是轻微伤,没有要求承担刑法上的责任(这里指的是判处
刑罚
,不是赔钱),所以根本谈不上刑事意义的定罪,如果不追究你弟弟的刑事责任的话,也就不会追究教唆人的责任人,相关部门是没有
权利
要求你说的教唆人赔钱的。
如果你实在真的觉得不公平,可以向
法律
提起
民事诉讼
,当然
诉讼标的
只能是要求教唆的人赔钱,但是我劝你,好好教育你弟弟,花钱买个
教训
,如果一旦诉讼,举证很困难,得不偿失。

Ⅶ 教师违反《教师法》,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实施细则》第七章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工作失职或玩忽职守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法律责任
(1)未能如期实现义务教育规划目标和达到办学条件要求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一)、第(二)项中分别规定:“因工作失职未能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实施规划目标的”,以及“无特殊原因,未能如期达到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要求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未能积极履行职责,从而影响了义务教育规划目标和办学条件的如期实现,其行为构成失职。但在追究责任时还要考虑是否有“特殊原因”,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造成无法如期完成义务教育实施责任的,不应认为是失职行为而追究其法律责任。
(2)对学生辍学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三)项规定:“对学生辍学未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的”,要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负有法定责任保障学生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有关教育部门、基层人民政府以及中小学校的校长、教师等,如发现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辍学,不采取措施解决,也不如实向上级报告的,属于失职行为。这类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应当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
(3)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并造成师生伤亡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遗年来,因教育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中小学校长上作失误、玩忽职守致使中小学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结义务教育的实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责任人员,就不仅仅是由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凡已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我国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妨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
(1)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四)项规定:“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应当在该地区或者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对有关责任人员应给予行政处分。任何负责组织、实施义务教育的单位和个人,负有接收和保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以及教师,如果拒绝接受应当在本地区或本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就是侵犯了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行政处分。
(2)不送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
《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和《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送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是家庭所承担的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其他监护人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父母以外的其他近亲属,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等。不履行这项义务的,依据《实施细则》第四十条的规定,城市由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机构,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拒不送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的,可视具体情况处以罚款,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
(3)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法律责任《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分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雇佣性劳动的,按照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处罚。”
用行为的法律责任
3.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款项和妨碍义务教育设施使用行为的法律责任
(1)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款项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款项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此项违法行为的只能是经管、经办义务教育款项的人员。
(2)妨碍义务教育设施使用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五)项规定:“将学校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转移作他用,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第四十二条第〔四〕项规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与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作出出租、出让校或将校舍移作他用行为的,只能是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或学校的负责人员。作出侵占、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设备行为的一般为校外人员,但也可能是校内的人员。
4.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秩序和侵犯师生人身、人格行为的法律责任
(1)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秩序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第(-)项规定:“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秩序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学校完成义务教育任务必须保证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和工作秩清气如果是学校内部人员或其他公职人员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应由其所属行政组织给予行政处分。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构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我国修订后的《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教学、科研无法进近,“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侵犯师生人身权利的法律责任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和《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第(二)、(三)项的规定,侮辱、殴打教师、学生和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对行为人应当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或追究其刑事责任。殴打教师、学生或体罚学生,是对师生人身健康权的侵犯;对教师、学生的侮辱行为,是对师生人格权的侵犯。人身健康权和人格权都是人身权的重要内容,受到法律保护。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实践中对师生人身权、人格权的不法侵害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情节还十分严重。对侵犯师生人身权的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是对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保障。殴打、侮辱教师、学生的可能是校内人员,更多的是社会一般人员。而体罚学生的行为只可能发生在对学生具有教育职责的教师或其他学校人员中。
5.使用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法律责任
义务教育法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必须使用依法由国家和有关部门审定的教科书。《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七)项规定,使用本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Ⅷ 教唆别人去打人,教唆者是否要负法律责任

教唆别人去打人,教唆者不一定属于共同犯罪,如果是教唆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有精神病的人打人,不构成共犯关系,只对教唆人单独定罪量刑。如果教唆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故意打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以及教唆年满十六周岁的人故意打人的,构成共同犯罪。
法律分析
对于教唆别人去打人这个问题,实际中是否是属于共同犯罪,可以先确定是否属于共同犯罪行为。 而按规定,共同犯罪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1、实行行为,比如两人犯故意伤害罪,各自殴打对方;
2、组织行为,一般是犯罪团伙作案
3、教唆行为,具体形式包括劝说、请求、挑拨、、利诱、威胁等
4、帮助行为,并且帮助可以分为事前帮助、事中帮助和事后帮助。
因此,教唆他人打人会成立共同犯罪。 不过,是否成立打人的教唆犯,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1、教唆的对象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教唆犯以劝告、嘱托、指示、利诱、怂恿等行为引起他人打人的犯罪故意
3、教唆犯故意教唆他人实施故意伤害罪。所以,教唆他人打人满足以上的条件的,那么便会成立教唆犯,需要接受相应的刑事处罚。 并且,教唆犯要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具体而言,就是犯罪中的主次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Ⅸ 教师违反《教师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不包括

一、教育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了有关的教育法律规定而必须承担的法定后果。
二、教师不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教育法律责任)
《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综合而言,教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有:
1、行政法律责任: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类,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2、民事法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返还财产等。
3、刑事法律责任: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Ⅹ 老师上课讲错内容负法律责任不

讲课内容只要不涉嫌违法犯罪,不煽动诱导犯罪,不宣扬不道德行为,仅仅是口误导致的一些错误,不承担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网课法学老师 发布:2025-05-02 01:20:41 浏览:830
刑事诉讼法第30条 发布:2025-05-02 01:14:19 浏览:162
道德墙设计图 发布:2025-05-02 01:14:01 浏览:1000
论述经济法三要素 发布:2025-05-02 01:11:53 浏览:110
老人同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2 01:11:46 浏览:500
杨敏法院 发布:2025-05-02 01:11:09 浏览:843
找人代写材料免费法律咨询 发布:2025-05-02 00:59:40 浏览:769
劳动法之前的劳动争议 发布:2025-05-02 00:59:33 浏览:795
向什么部门申请法律援助 发布:2025-05-02 00:50:01 浏览:370
劳动法可以6天制吗 发布:2025-05-02 00:44:42 浏览: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