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关系是相对法律责任还是

债权关系是相对法律责任还是

发布时间: 2022-04-05 00:20:05

民法和法律的关系民法在法律中处于什么地位

民法中的绝来对法律关自系和相对法律关系,最好的例子就是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物权关系是绝对法律关系,因为物权是一种对世权,排他权。物权主体对物的合法使用不受任何人的干涉。

债权关系是相对法律关系,因为债权本身是一种相对的权利,只针对特定的人。

⑵ 关于债权债务关系相关法律规定是怎么样的

债权债务关系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通则》
第八十五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九十条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
《民法通则意见》
121.公民之间的借贷款,双方对返还期限有约定的,一般应按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出借人随时可以请求返还,借方应当根据出借人的请求及时返还;暂时无力返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分期返还。
122.公民之间的生产经营性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生活性借贷利率。如因利率发生纠纷,应本着保护合法借贷关系,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有利于生产和稳定经济秩序的原则处理。
123.公民之间的无息借款,有约定偿还期限而借款人不按期偿还,或者未约定偿还期限但经出借人催告后,借款人仍不偿还的,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应当予以准许。
124.借款双方因利率发生争议,如果约定不明,又不能证明的,可以比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125.公民之间的借贷,出借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不予保护;在借款时将利息扣除的,应当按实际出借款数计息。
合同法
第二百条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第二百零六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第二百零七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第二百零八条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第二百一十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第二百一十一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法民发[1991]21号
(1991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02次会议讨论通过)
颁布日期:19910813 实施日期:19910813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应按照自愿、互利、公平、合法的原则,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限制高利率。根据审判实践经验,现提出以下意见,供审理此类案件时参照执行。
1、公民之间的借贷纠纷,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纠纷,应作为借贷案件受理。
2、因借贷外币、台币和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发生纠纷诉讼到法院的,应按借贷案件受理。
3、对于借贷关系明确,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人民法院应按照民事诉讼法关于督促程序的有关规定审查受理。
4、人民法院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
5、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债务人原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法院应要求债权人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
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事实难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诉讼。
6、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7、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8、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本意见第6条规定计息。
9、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贷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10、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借贷关系无效由债权人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效由债务人的行为引起的,除返还本金外,还应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
11、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可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三款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试行))第163条、164条的规定予以制裁。
12、公民之间因借贷外币、台币发生纠纷,出借人要求以同类货币偿还的,可以准许。借款人确无同类货币的,可参照偿还时当地外汇调剂价折合人民币偿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利息的,可参照偿还时中国银行外币储蓄利率计息。
借贷外汇券发生的纠纷,参照以上原则处理。
13、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债务的履行确有保证意思表示的,应认定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14、行为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借据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认,行为人又不能证明的,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15、合伙经营期间,个人以合伙组织的名义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合伙人共同偿还;借款人不能证明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借款人偿还。
16、有保证人的借贷债务到期后,债务人有清偿能力的,由债务人承担责任;债务人无能力清偿、无法清偿或者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
借期届满,债务人未偿还欠款,借、贷双方未征求保证人同意而重新对偿还期限或利率达成协议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无保证人的借贷纠纷,债务人申请追加新的保证人参加诉讼,法院不应准许。对保证责任有争议的,按照《意见》(试行)第108条、109条、110条的规定处理。
17、审理借贷案件时,对于因借贷关系产生的正当的抵押关系应予保护。如发生纠纷,分别按照民法通则第八十九条第二项以及《意见》(试行)第112条、113条、114条、115条、116条的规定处理。
19、对债务人有可能转移、变卖、隐匿与案件有关的财产的,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责令提供担保等财产保全措施。被保全的财物为生产资料的,应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财产保全应根据被保全财产的性质采用妥善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19、对债务人一次偿付有困难的借贷案件,法院可以判决或调解分期偿付。根据当事人的给付能力,确定每次给付的数额。
20、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协商以债务人劳务或其他方式清偿债务,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损害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应予准许,并将执行和解协议记录在案。
21、被执行人无钱还债,要求以其他财物抵偿债务,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应予准许。双方可以协议作价或请有关部门合理作价,按判决数额将相应部分财物交付申请执行人。
被执行人无钱还债,要求以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抵偿债务,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应予准许;要求以其他债权抵偿债务的,须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并通知被执行人的债务人,办理相应的债权转移手续。
22、被执行人有可能转移、变卖、隐匿被执行财产的,应及时采取执行措施。被执行人抗拒执行构成妨害民事诉讼的,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处理。

⑶ 什么是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1)客体不同。客体上的区别,是两种法律关系最基本的区别。绝对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不行为,义务人承担的是消极义务。相对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给付),包括作为与不作为。不作为与不行为都是消极义务,都是法律上的拘束,但在内涵上却大相径庭。不作为是对自己利益的限制,不行为并未丧失任何利益。绝对法律关系不发生请求权、抗辩权等,这些权利都是相对法律关系效力的表现。绝对法律关系也不发生主、从现象,因为每一个义务人的义务都是平行、一致的。绝对法律关系也不能附条件、附期限,因为附条件、附期限只是对给付的限制和调整。给付可以是财产流转的形式,绝对法律关系无给付,不可能是财产流转的形式。
(2)义务主体在范围上不同。绝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是一切人,权利主体与每一个人都形成了法律关系,尽管义务人可能并不自知或并无实际侵犯的可能。法律是秩序的体现,绝对法律关系体现的是一种现实的社会秩序,它是对既得权的保护,每一个人都处在这种秩序的安排之中。相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是特定的人,双方是由于具体的法律事实结合在一起,无关乎他人。绝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是一切人,但这不属于法律关系的竞合现象。在竞合时须客体不同,或范围上或条件构成上有所不同;而绝对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单一的,并没有范围和条件的限制。
(3)包含的基本权利不同。“民事权利无不以民事法律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1]任何法律关系都包含着反映其性质的最基本的权利。绝对法律关系所包含的权利是绝对权,相对法律关系包含的权利是相对权。绝对权是对世权,相对权是对人权。两种权利的对抗性的涵义有天壤之别。绝对权的对抗性在于排斥侵犯;相对权的对抗性在于请求给付。在绝对法律关系中,本质的问题是权利(绝对权)的保障问题。在相对法律关系中,本质的问题是请求给付(相对权)实现并保有的问题。
(4)对权利义务的单一性方面的表现不同。绝对法律关系都是单一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则多表现为“复合法律关系”。[2]既然绝对法律关系是单一的法律关系,也就不会像相对法律关系那样,在两个对应两极主体之间发生竞合。例如双方负担合同是“复合法律关系”,是两个单一法律关系的对立性竞合,这类现象决不可能在绝对法律关系中出现。
(5)权利义务确定的根据不同。绝对法律关系都是法定法律关系,即绝对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内容都是由法律所规定的。即便是由反映当事人意志的行为作为法律原因事实而发生的绝对法律关系,其内容亦非由当事人决定。相对法律关系区分为意定与法定两种,意定相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由当事人的法效意思决定的(如合同关系);法定相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由法律所规定的(如无因管理之债)。

⑷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是什么

关系如下:

绝对法律关系就是你是权利主体,其余人都是义务主体的法律关系。比如你写了一本书,你对这本书享有著作权,你是这本书的作者,世界上的其他人都不是这本书的作者,那么世界上的其他人就需要承担不侵犯你著作权的义务。

而相对法律关系就是义务主体是特定的,比如你去书店买一本书,那你跟书店的买卖合同关系就是相对法律关系,因为需要承担付款义务的人是你,而不是张三李四,需承担给付义务的是书店,而不是饭店。

绝对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主体特定而义务主体不特定的法律关系,其表现形式是“一个人对一切人”。相对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特定的法律关系,其表现形式是“某个人对某个人”。

此外还可以按照法律的职能将法律关系划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还可以按照部门法进行划分;将法律关系划分为宪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军事法律关系等。

绝对法律关系是与相对法律关系对应的,依据义务人的范围不同,可将民事法律关系分为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人毋需义务人以积极作为协助即可实现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其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

如所有权关系、人身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相对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人须义务人协助才能实现其权利的法律关系,其义务人是特定的当事人。债权债务关系是典型的相对法律关系。这一区分有利于明确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人的范围及义务的内容,正确适用民法。

⑸ 债权关系(如合同关系)属于(A) 绝对法律关系 (B) 相对法律关系 (C) 一般法律关系 D) 隶属型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是:B,相对法律关系 。

⑹ 债权和债务的关系是什么

债务,“债权”的对称。是指债的法律关系中,债务人依法对债权人所承担的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如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有将出卖的物品交付买受人的义务,这就是为一定行为的债务。又如在出版合同中,作者有不再将稿件交付第三人出版的义务,这就是不为一定行为的债务。债务的履行就是债权的实现,债务和债权共同构成债的内容。债依不同的标准划分具有不同的种类。依发生根据不同可分为合同债务和非合同债务,因债务人的多少可分为单一债务和多数债务,因债务人之间的责任关系可分为按份债务的连带债务,因债的履行的选择性可分为原简债务和选择债务。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2-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⑺ 物权是绝对权,债权是相对权,这种说法对吗

物权是绝对权,对世权,债权是相对权,对人权,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所谓绝对权有特定的含义,是指该种权利其他任何人不能非法侵犯,比如物权、比如人格权。

绝对权有几个特点:

(1)权利人行使权利,除受法律限制外,全凭自己自由意志;不受他人干涉;

(2)权利人实现权利,无须借助他人意思和行为,义务人仅需承担消极容忍和不作为义务即可。

(3)权利人享有权利,则排除其他人成为权利主体;

(4)排除任何第三人干涉。

相对权有几个特点:

(1)权利人行使权利,必须通过相对人为某种行为才能实现;

(2)权利人实现权利,必须借助相对人的意思和行为,义务人必须积极行为才能实现权利人的权利。

(3)权利人只对特定的相对人拥有权利,并不能排除他人拥有相同的相排斥的权利。

绝对权对应的是侵权责任,相对权对应是违约责任。




⑻ 债权关系是什么

债权关系是义务人与权利人配合,使权利人能行使和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债权关系一般有法定之债和意定之债、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主债和从债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第一百一十九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⑼ 债权关系

因为债权人只能请求债务人为一定的行为,而不能直接对物提出请求。所以债权对于物权而言是相对权。如甲与乙签订了合同,甲向乙购买一条狗,合同生效了,约定第二天交付。但当天晚上,乙将狗卖给了丙并完成了交付,此时甲便不能直接对狗产生请求交付的权利(不能要求丙交付狗),而只能要求乙交付狗,乙交付不了,可以承担违约责任。

热点内容
乡村法律服务讲话 发布:2025-07-21 06:32:26 浏览:538
我国税收法治建设中的不足 发布:2025-07-21 06:32:16 浏览:667
依法治国十 发布:2025-07-21 06:31:30 浏览:589
行政法谁举证 发布:2025-07-21 06:30:03 浏览:738
审计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层次 发布:2025-07-21 06:30:03 浏览:227
2018年执业药师法规真题 发布:2025-07-21 06:18:38 浏览:316
类似道德经 发布:2025-07-21 06:18:37 浏览:500
历年国际经济法司考真题及解析 发布:2025-07-21 06:12:51 浏览:652
法院临时工待遇 发布:2025-07-21 06:02:32 浏览:546
2015劳动法值班 发布:2025-07-21 06:01:40 浏览: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