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效力等级
Ⅰ 做伤残等级鉴定全国各地都有法律效应吗
你好,是的。
Ⅱ 关于法律的问题
1、“现在听说要关两年半,这合法吗? ”:这样“听说”,是符合法律的一般规定的;但具体如何判刑,还要看具体情况。
2、“请提供相关的法律条文”: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交通肇事罪的处刑;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附:《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根据以上司法解释:你亲戚是否要负刑事责任,还要看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中对事故责任如何认定:
(1)如果认定你亲戚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你亲戚就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可能要负刑事责任、同时还要负民事赔偿责任。
(2)如果交警认定你亲戚负事故次要责任、或者不负责任(被撞都全责时):你亲戚就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没有刑事责任,不会坐牢的了。只有民事赔偿责任(按责任比例赔偿,你亲戚责任的,可能赔偿10%——40%),对方全责时你亲戚赔偿10%就行了(对方是行人时。如果对方也是机动车:对方全责时你亲戚不用赔偿了)。
4、如果是你亲戚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你亲戚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时: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你亲戚有自首、积极救人、积极赔偿、认罪态度较好等情节的,如果被害人谅解请求从轻处罚的,有可能判缓刑;不用“关”了。
另:楼上朋友COPY都是些什么东东?连俺这局外人都看晕了,不让楼主烦呀?人家有急事呢。
Ⅲ 什么是法律 法规 规章 部门规章 分别由什么机关制定
1. 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
2.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
3. 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4. 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
5. 地方政府规章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简介:
1. 法规 : 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订),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2.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Ⅳ 单位级别怎么填写
根据所在单位的上属级别填写。
如果是县里面哪个局,那么隶属于县政府专,县政府是处级,那这属个局就是科级。机构级别是指用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机构的行政地位,它主要用于行政机关和其他有上下指挥和服从关系的机构系统。
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
(4)中国法律效力等级扩展阅读
机构的级别能明确指挥和被指挥关系,能明确行政决策的效力关系,能明确行政隶属关系。
我国行政机关中最高机关是国务院,以下依次为部级(省、直辖市)、副部级(副省、直属局)、司局级(地、厅)、副司局级(副厅)、处级(县)、科级。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组织机构的级别与政府系统的机构级别相对应。
事业机构作为社会服务单位,相互之间没有领导关系,不应该确定行政级别,但由于受现行工资制度、干部制度影响,许多都套用了行政级别。
Ⅳ ACCA与中国的CPA有什么区别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关于ACCA与CPA的争论变得越发激烈。“acca和cpa哪个好?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是小编每天都会遇到的。其实那些财会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士,看待这种问题的时候只会会心一笑,然后告诉你证书难言高低,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就知名度而言,CPA无疑是国内最知名的财会证书,甚至在多年以前,CPA和高薪、社会地位几乎就是等价关系。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上需要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士,所以ACCA才成为如此受人瞩目的存在。表面上看两者都是“注册会计师”,但仔细分析一下还是有不少差别的。
从证书类型
来说,CPA是很典型的财务会计认证,而且偏审计方向。ACCA则更倾向于传递“商业精英”的理念,从它的知识框架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综合全面的世界观。学习ACCA还极大提升了自己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并且让一个财务人思考问题的角度高了不少。
从考试难度
来说,ACCA和CPA都是物以稀为贵,难度均不小,但两者的难点又不尽相同。CPA由于是千年科举之乡——我大天朝的产物,所以单纯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之大,有“中华第一考”的称谓。而ACCA则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次学习过程,其饱满和系统的知识维度让学习者通过14科后就像研修了一个硕士学历一般,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韧性。
从职场适用性
来说,两者在国内可以说是不相上下。CPA可以让你通行国内的任一财会领域,而ACCA的认可雇主也是遍及世界500强企业。两者**的不同,可能在于CPA更偏审计方向,这也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对CPA非常看中(ACCA在事务所也是有Qpay的),而ACCA则更受到外企的青睐。
从考试规则
来说,ACCA更加灵活一些。每年四次的考试机会,并且还有一定的免考政策,让即使毫无商业背景的人,也可以通过系统学习而拿下ACCA。
想要更多了解ACCA,也许你需要这个!ACCA相关资料和电子教材!应该还是很有用的,整理了ACCA考试所需所有资料!你还不快打开看看,戳:ACCA考试资料&相关资料较全汇总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Ⅵ 我国的兵役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根据兵役法和其他法规,中国兵役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服役制度
中国的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现役是指公民自入伍之日起至退伍之日止,在军队中所服的兵役。在现阶段,凡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服役的公民,都属于服现役。
预备役是指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形式。
2、、衔级制度
衔级制度分为现役军人的衔级制度和预备役军人的衔级制度、军官衔级制度和士兵衔级制度。
3、、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全国的兵役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由国防部负责。
第二,各军区的兵役工作,按照国防部赋予的任务,由各军区负责。
第三,省、地、县、自治区、市、市辖区的兵役工作,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军分区(警备区)和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武装部负责。
第四,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应根据市、县的安排和要求,依照兵役法规定完成本单位(地区)的兵役工作任务。其兵役工作业务,由人民武装部或指定单位办理。
(6)中国法律效力等级扩展阅读:
义务兵与志愿兵
从1978年起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1978年3月7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批准了《关于兵役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了加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决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根据部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将部分义务兵改为志愿兵,并对现行义务兵的服役年限作适当延长。
从1978年起,义务兵服现役的时间又恢复了1955年的规定,服役年限分别为:陆军部队的战士3年,空军、海军陆勤部队和陆军特种技术部队的战士4年,海军舰艇部队、陆军船舶分队的战士5年。
两个结合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兵役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每位公民,都有依照法律服兵役的义务,超期服现役满5年的义务兵,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改为志愿兵,继续服现役;退出现役的士兵和军官以及其他符合兵役条件的公民,在规定的年龄内服预备役;民兵组织既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又是预备役人员的基本组织形式。新的兵役法又将士兵的服役年限规定为陆军3年,空军、海军4年。
Ⅶ 我国的法律的效力等级体系的特征
法律体系(Legal System):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法律体系的特点:
首先,是由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既规定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切重大问题都应当经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并作出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规定为国家的根本制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相应地制定各种制度和法律,而其他任何制度则必须经过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或由它所授权的机关批准,才能生效。”现行宪法规定,国家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看,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制定构成法律体系全部七个部门的法律。换言之,凡是应当由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都有权制定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法律体系形成中起主导作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是法律体系的主体,形成法律体系的关键,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在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制定出来。在法律体系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重要责任,立法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其次,是由我国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决定的。我国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根据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情况,为了维护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宪法的这些规定表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采取的是单一制。我国的这种国家结构形式要求国家的法制必须是统一的,而统一的法制必然要求法律体系是统一的、惟一的。这种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惟一性,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第三,是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必须有与相适应的统一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引导和保障,这样才能避免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被分割,才能避免为保护地方利益而在经济活动中设置壁垒和障碍、排斥竞争,才能避免强化部门利益,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内在的规律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保障。 第四,是由我国的立法体制决定的。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既是统一的,又是分层次的,是由国家立法权和行政法规制定权、地方性法规制定权、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权以及授权立法权构成的。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有关主权的事项等十个方面的事项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权;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主要是为实施法律和行使宪法规定的国务院的行政管理职权作出的规定,另外,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决定就应当制定法律的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主要是为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和对地方事务作出的规定。这种立法体制是根据我国国情确立的,既保证立法权集中在中央,又充分考虑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以及各地情况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在这种立法体制下,行政法规不涉及刑事、国家机构等方面的法律,地方性法规涉及有限的几个法律部门。 第五,是由我国法律的效力等级决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者之间,不仅它们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是有区别的,而且它们的效力也是不同的。
它们的效力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如果有超越权限或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的情形的,将依法予以改变或者撤销。法律的这些规定,就是要求下位法与上位法相衔接、相协调、相配套,从而构成法律体系的有机统一整体,有效地调整社会关系,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 最后,是由坚持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这一政治原则决定的。党对国家事务领导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只有国家法制的统一,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才能保证党对国家事务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Ⅷ 中国的兵役制度是怎样的
中国兵役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服役制度:
中国的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现役是指公民自入伍之日起至退伍之日止,在军队中所服的兵役。在现阶段,凡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服役的公民,都属于服现役。现役分为军官的现役和士兵的现役。
现役士兵分为义务兵和志愿兵。预备役是指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形式。在现阶段,凡是参加民兵组织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都属于服预备役。预备役区分为军官的预备役和士兵的预备役。
衔级制度:
衔级制度分为现役军人的衔级制度和预备役军人的衔级制度、军官衔级制度和士兵衔级制度。现役军官的军衔制度,包括军衔等级的设置,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军衔的首次授予,军衔的晋级、降级、取消和剥夺,以及军衔的标志和佩戴等一系列制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实行警衔制度。
管理体制:
中国兵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其管理体制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全国的兵役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由国防部负责。
第二,各军区的兵役工作,按照国防部赋予的任务,由各军区负责。
第三,省、地、县、自治区、市、市辖区的兵役工作,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军分区(警备区)和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武装部负责。
第四,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应根据市、县的安排和要求,依照兵役法规定完成本单位(地区)的兵役工作任务。其兵役工作业务,由人民武装部或指定单位办理。
征集制度:
征集方式:全国每年征集服现役的人数、范围、要求和时间,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规定。平时征集工作一般每年一次。征兵命令具有法律效力。征集程序:包括兵役登记、体格检查、政治审查等。
(8)中国法律效力等级扩展阅读:
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承担军事任务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它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国家的经济情况、政治制度和军事需要而变化。
兵役制度的种类很多,就其性质而言,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义务兵役制,又称征兵制。这种制度是国家利用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内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带有强制性。
另一种是志愿兵役制,又称募兵制。这种制度是公民凭自愿应招到军队服兵役,并与军方签定服役合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取得了全国范围的、巩固的人民政权之后,全国各族人民有了安定团结的生活和进行和平建设的可能,这就具备了按照一定计划进行统一的征兵和退伍工作的条件。
随着各种社会改革和政治运动的胜利,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普遍有了提高,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迫切要求实行义务兵役制,轮流履行服兵役的义务,实现保卫祖国的愿望。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条件基本上已经成熟。
Ⅸ 中国法律效力等级体系 与 中国法律效力等级 是同一个概念吗该如何理解 中国法律效力等级体系
不是。
任何一个国家安排各类法律渊源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时,都会明确各类法专律渊源的位阶,同时还必须属设置一定的机制以解决法律渊源之间的效力冲突,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中国的法律效力等级体系表现为:1、上位法与下位法的效力等级关系:如: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等。2、法律渊源中效力冲突的解决方式:规定具有相同效力的法律渊源对同一事项的规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以规定选择方式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