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共享单车法律责任
㈠ 破坏共享单车属于什么行为
一、侵犯供应商财产权
私自给共享单车上锁,导致他人无法使用的行为,已经构成对公共财产权或者供应商财产权的侵犯,同时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虽然其涉及金额较小,无法达到盗窃罪的刑事立案标准,但是其行为已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根据其情节,可以由公安机关酌情对其依次规定处罚。
二、设置假二维码或构成诈骗罪
在共享单车的二维码之外,在车身另行设置二维码,通过使得用户误扫而进行电信诈骗,属于诈骗行为。轻者,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予以行政处罚;重者,则可能构成《刑法》第266条的诈骗罪。
三、把车藏在私密处或涉嫌盗窃
私藏共享单车有两种情况,
第一,使用者用完之后不予归还,此时使用者是基于合法前提而占有共享单车,符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可能涉嫌刑法里的侵占罪;
第二,没有使用,只是在路边偶然看到或者别有用心策划拿走,把锁撬开带回家或藏在不容易被公众发现的“私密处”,这就可能涉嫌盗窃罪。
侵
占罪属于刑法规定的自诉犯罪,告诉的才处理。也就是说,如果被害人认为犯罪分子构成该罪,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安机关不予侦查,检察机关不予起诉。
构成该犯罪的条件之一,就是共享单车公司要求返还单车,但是行为人拒不返还。如果单车公司要求返还单车,行为人返还了,就不构成该犯罪;当一个人把共享单
车绝对的占为己有,例如破坏了二维码、数码锁等,使公司失去了所有权、收益权等控制权,构成盗窃行为,数额较小时,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盗窃行为,进
行治安处罚;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时,构成盗窃犯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盗窃公私财物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或者多次盗窃的,构成盗窃犯罪。
四、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或被行政处罚
目前法律没有对自行车违规停放进行处罚的明确规定。对于乱停乱放行为,在国家新的规定出台之前,共享单车公司应当在合同条款当中加强违规停放的认定标准、处罚以及被处罚人违规行为的申诉处理。
使
用者图方便随意停放,公安机关应适用相关行政法规进行行政处罚。另外,非用户将共享单车的随意扔弃行为,可通过行政法甚或刑法予以规制。《道路交通管理条
例》第84规定:未征得公安机关同意,占用道路影响车辆通行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视行为人放置车辆时的过失或故意,以及丢弃车辆的位置(比如丢
在晚间高速公路的中间)等等具体情况,还可能通过《刑法》的交通肇事罪(第133条)与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4、115条)等罪名予以规制。
㈡ 共享单车被毁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共享单车属于公共管理的吧,所以涉及到公共管理。
昨日,针对2月26日在三圣乡发生的共享单车被烧毁事件,几家单车运营公司企业均向本报记者表示,将会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同时会保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法律追究的权利。“我们已经了解到目前此事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成都市政府开明大气,极具效率,这也给了共享单车企业极大信心,摩拜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摩拜单车方面表示,相信在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都共享单车企业会更加规范健康发展。同时,摩拜、永安行等几家单车公司呼吁:文明城市要靠每一位市民共同创建,请大家保护共享单车这一新兴事物,共同参与文明用车绿色出行。
部门表态——
市交委:
《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
近期出台
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共享单车有利于解决市民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系统接驳换乘的需求,有利于引导市民养成绿色出行、健康出行、低碳环保的出行习惯,深受广大市民的喜欢。我市高度重视并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发展,体现了我市鼓励共享经济发展以及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彰显了我市对共享经济这一新生事物包容开放的城市底蕴,符合我市城市精神。
“共享单车进入我市运行3个多月来,市民的总体素质较好,大多数市民都能遵章守纪、文明用车,蓄意破坏单车等只是极少数的个别现象和行为。”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共享单车落地成都后,主管部门便一直在关注,共享单车有着灵活、便捷的优点,因此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为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市交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牵头起草了《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已完成了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工作,近期将正式出台。同时也鼓励共享单车企业通过制订安全骑行规范停放守则、文明用车奖惩制度及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等手段,加大对使用者的监督管理力度。
据了解,意见将坚持以人为本。把方便市民出行作为首要原则,企业依法规范经营,使用者依法使用、文明骑行,构建安全、便捷、舒适的共享单车出行服务系统。同时,坚持市场配置。共享单车属于自行车分时租赁的企业经营活动,是市场行为,企业是共享单车投放和经营管理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承担共享单车运营管理的主体责任,政府承担监督责任,更好地发挥服务和监管职能,依法进行规范引导。
最后,还要坚持技术创新。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在车辆设施设备和服务管理上技术创新,提升共享单车服务和管理水平。
㈢ 破坏共享单车的车锁会被追究责任吗
私自破坏共享单车车锁、意图把车辆占为己有的行为已远远不是“不文明”这版么简单了。权
针对私自损坏共享单车的行为,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律师戴福建议,共享单车平台运营者应该进一步明确赔偿责任,让使用人意识到危害单车、违反使用合同的经济赔偿后果。
㈣ 损坏共享单车行为和处罚有哪些
损坏共享单车行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4)破坏共享单车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案例:北京多名毁损共享单车违法人员受到处罚
从北京警方了解到,近期警方连续查处多起针对共享单车的违法案件,一些私自给共享单车上锁、故意毁坏共享单车锁具的违法人员受到处罚。
2月28日,某共享单车公司报警称,在通州区一物流园区路旁发现一辆电子车锁被破坏,并被加装私人锁具的共享单车,民警调查后将违法人员胡某查获;3月12日,警方又查获两名毁损共享单车电子车锁后私自上锁的男子。
据违法人员交代,他们都是通过手机软件租赁共享单车后,为了免费用车,且方便自己使用,而毁损锁具、私自上锁。目前,3名违法人员均已被行政拘留。
近日,一段网上热传的视频显示,一名男子私自给共享单车上锁时被管理人员发现并报警,面对过路老人的批评,这名男子反称老人“找修理”。记者从北京警方了解到,目前警方已经依法对这名男子进行了处罚。
㈤ 破坏共享单车车锁是犯罪吗
私自破坏共享单车车锁、意图把车辆占为己有的行为已远远不是“不文明”这么简单了。近日北京警方查处了多起针对共享单车的违法案件,而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更是判定陶某盗窃共享单车触犯了刑法,予以拘役。
针对私自损坏共享单车的行为,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律师戴福建议,共享单车平台运营者应该进一步明确赔偿责任,让使用人意识到危害单车、违反使用合同的经济赔偿后果。
㈥ 毁坏共享单车将面临什么惩罚
共享单车是运营公司的财物,是为大众服务的公共资源。任何人不论出于开玩笑,还是恶意等目的毁坏共享单车,都涉嫌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法官认为,这种故意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涉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故意毁坏的公私财物价值达到5000元以上的,即达到“数额较大”的“红线”,将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追究刑事责任。所以,相关行为人一旦毁坏的共享单车价值经司法鉴定达到5000元,那么行为人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㈦ 破坏共享单车的人应该怎么处理
共享单车作抄为新兴事物,在推广袭过程中,遇见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共享单车本身的处境。对损坏共享单车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㈧ 破坏共享单车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破坏共享单车会因为损坏公私财物而受到治安处罚的,若是损坏多辆单车数额较大的会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损坏共享单车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