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责任本质
1. 贷款人和实质用款人谁的法律责任大,比如:谁应该还款。 急用!请懂法律的帮我解答,谢谢!!!
还款的话首要责任就是贷款人,因为贷款人是直接和银行签订合同,具有还款内义务的容人,至于借款后,资金如何使用是借款人自己主导,具有决定权的,银行无权利管辖。但是如果发生逾期,银行依照贷款合同,向借款人、担保人依法追索债务,有物品抵押或质押的可以依据合同规定进行拍卖等方式的代偿。
至于实质用款人的问题,是与贷款人之间的问题,与银行债务执行无任何关系。
2.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后者只是违来法 前者触犯源了刑法,是犯罪
它们都是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在诉讼程序中,
民事诉讼是民事权利义务之间发生争执,狭义上当事人仅指原告被告。过程是审判程序、特别程序、执行
而刑事诉讼则由公安机关或检察院当然还有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人的参加下,追究犯罪,确定被追诉刑事责任。包括要立案侦察,起诉,审判,执行
性质有本质的不同啊
在我思修课本上查找到的,具体准确法律详情应参考有关法律书籍
3. 中国的产品责任法确认的责任实质是一种违约责任 对吗
产品责任又称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是指因产品有缺陷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产品责任这一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既包括产品有缺陷致人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侵权责任),也包括产品质量不合格所引起的不适当履行合同的责任(违约责任);狭义的理解仅指侵权责任。产品责任法认定是广义的责任,即包含了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
我国没有以产品责任为题制定产品责任法,有关产品责任的法律规范分散在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10月31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3年2月22日公布)等法律中。1986年由国务院发布了《工业产品责任条例》,其后部分省市和经济特区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产品责任(或产品质量)条例。
在总结上述立法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了我国产品质量法(草案),该草案于1993年2月22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成为正式法律,并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因产品质量法的施行,《工业产品责任条例》应当自然失效。我国产品质量法是有关产品质量的行政和民事责任的综合性法律,其第三章“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以及第四章“损害赔偿”主要是关于产品责任的规定。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章“经营者的义务”、第六章“争议的解决”、第七章“法律责任”等也部分涉及产品责任。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以及对某些产品责任案件适用法律的意见,也构成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未造成实质性损害,要追究法律责任吗
既然是虚假信息,你发布哪些干吗?在今日说法栏目看到过类似的一个案例,最后是追究其责任啦。有时候恶意的信息,是会造成民众恐慌,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
5. 如何科学的理解法的本质,这一本质在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体系中有什么表现
法的本质分为三级不同层次。法的第一级本质就是法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专的意志;法的第二级属本质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确认人们某项行为是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意志,不是随意;法的第三级本质是人们的行为自由和责任,人们的直接社会权利和义务是人的社会属性,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特别是经济关系的需要。
6. 责任是什么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
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它伴随着回人类社会的出现答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当我们在承担一项责任的时候,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也意味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拼音】: zé rèn。
【出自】:《新唐书·王珪薛收等传赞》。
【释义】:1、一是指分内应该做好的事,如履行职责、尽到责任、完成任务等。2、二是指如果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如担负责任、承担后果等。
(6)法律责任本质扩展阅读:
名言列举:
1、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梁启超)
4、真正进步的人决不以“孤独”、“进步”为己足,必须负起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
周围的人都进步。(邹韬奋)
5、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西塞罗)
7. 如果没有人报案,就不会追究刑事责任,那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已经构成刑事犯罪,就是公诉案件,即使当事人不追究,检察院也会提起公诉。
8. 中标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了实质性变更,面临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了实质性变更,合同一般无效,造成违约的一方,还要承担违约责任。
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是对合同的实质性条款,订立合同上述条款是必须的,否则订立的合同就是不完整的。如果上述条款有所变更,就构成了整个合同的实质性变更,需要双方协商一致才可以成立新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投标法);第四十六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第五十九条:“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
根据上述规定,招标人与中标人对双方签订的中标合同合同实质性内容不能进行变更。
(8)法律责任本质扩展阅读
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中《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罗马法曾规定了“同时成立之原则”,认为法律行为的成立与效力同时发生。
长期以来,中国立法与司法实践对合同成立与生效以及相关的合同的不成立与无效未作出严格的区分,从而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等同起来。
其实,如前所述,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当事人订立了合同,要实现合同产生的权利和利益,就要使合同发生效力;合同的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只有合同成立了才能谈得上无效、效力待定、撤销等问题;合同成立只解决合同存在与否的。
9. 论法律责任的本质
从法律的制定到法律的实施,都是由统治阶级掌握和参与的,当然法律就反回映他们的答意志,维护他们的利益。
法本质的特征:
1、正式性.即官方性、国家性;
2、阶级性:法律是一国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具备统一性和权威性;有时法也反映出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因此也具有中立性和公共性;
3、社会性:也叫法的物质制约性:这个是法本质最根本的特性,法是由一国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应为立法者不可能决定法律怎样产生,法律是由客观的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并非人主观所能决定的。
10. 简述民事责任的本质
一 民事法律责任概述
(一)民事责任的涵义
1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合同或不履行其它民事义务,由此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依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2 民事责任是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它指的是民事主体因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具有强制性财产性和补偿性等特征。
3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应依法承担的后果。
4 民事责任,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民事义务,侵害其他民事主体的财产或人身权益,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5 民事责任的责任一语,其意指不履行法律义务因而应受某种制裁,相当于liability。
6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主体违反法律规定的或者合同约定的民事义务,侵害民事权利主体的民事权利,依民法之规定而产生的一种法律后果。
7 所谓责任,于日尔曼法上,为服从攻击权之义。盖谓于债务不履行时,得诉之强制手段,要求债务之满足,损害之赔偿及复仇者也。
8凡因人为因素引起损害时,被害人得以民法或其他法律规定,向加害人请求损害赔偿,称为民事责任
9“责任者,则系义务不履行之担保”,并指出责任概念之演进:“早期—→以“人”(人格、身体)作为担保,是为人责。发展后—→以物(财产)作为担保,是为物责。从而产生债法上一项基本原则—→‘债务人之所有财产,是为所有债权人之总担保。’而所谓物责,即以债务人之财产,担保债权之实现”。并进一步指出担保的方式有:一般担保和特定担保。一般担保是指债务人之所有财产为所有债权人之总担保。特定担保分为人保和物保。人保(仍为物责)包括债务保证和人事保证。物保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10民事责任是指法律对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人强加的使受害人在没有受害时所应置身的状态的义务。
11民事责任,亦即民事法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12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合同或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13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合同义务或法定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14民事责任“是由民法规定的对民事违法行为人所采取的一种以恢复被损害的权利为目的并与一定的民事制裁措施相联系的国家强制形式。
综合分析以上观点, 关于民事责任的概念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也有多种定义,总体上看可分为担保说(实质上是义务说)和后果说(当然也有学者持另外观点认为民事法律责任一词蕴涵不同的语词定义,一为本义,一为引申义。引申义的法律责任,就是一般法律义务。本义的法律责任则是义务人不履行一般法律义务所导致的由国家直接确认的法律义务,实即一种新的法律义务。不履行一般法律义务的行为的成立,有一系列条件,此之谓构成要件。其概括形式是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也是法律责任的成因。不同的构成要件取决于不同的归责原则,以不同的归责原则为分类标准,即以不同的构成要件为成立依据,本义的法律责任有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两种基本类型。)笔者赞成后果说,赞成民事责任与民事制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并认为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自动承担、请求承担和强制承担三种,即1、责任人自动承担责任。2、责任人不自动承担责任的,权利人有权请求责任人承担责任。3、经权利人请求,责任人仍不承担责任的,权利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强制责任人承担责任。
(二)民事责任的本质
1制裁说。此说认为,法律责任是指义务人违反其义务时,所应受的法律上的处罚。因此,所谓民事责任不过是不履行义务而应受某种制裁。李宜琛认为,“责任与义务不同,责任盖处于违反义务而受制裁之地位。”
2 义务说。此说认为,民事责任是根据法律规定,在民事上应负的给付义务,包括一般的民事义务和侵权行为或债务不履行所造成的赔偿义务。梁慧星认为,民事责任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特殊的债,乃以义务的不履行为停止条件,此条件成就前,责任关系虽已存在,但未生效,即效力处于停止状态。若义务人能够正确履行其义务,则此责任关系终不生效。一旦条件成就,即义务人违反义务时,则此责任关系发生效力。
3 担保说。此说认为,民事责任的本质是义务履行的担保。诸葛鲁认为“责任者,对于债务履行之担保也。详言之,即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债权人得声请法院,依强制执行程序,而使之履行者,乃基于债务人之责任也。”林诚二认为“责任者,系指应为一定给付义务之担保,既为一种担保,则应为给付而不为给付时,债权人自可强制债务人实现给付义务。”
4 法律后果说。此说认为,法律责任是某种不利后果。责任就是一个人必须承受他的行为给自己造成的不利后果。因此民事责任作为法律责任的一种,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三)民事责任的法律特征
民事责任具有一切法律责任所固有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独具的法律特征:
1民事责任以民事义务为基础
2民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3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
4民事责任在内容性质和原则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法律责任形式的特征。
(四)民事责任的地位与作用
民事责任制度的意义在于,以其特有的职能和作用,来确保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顺利实现,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稳定,有效地完成民法规定的任务。 设立民事贵任制度是保障民事权利的自然逻辑现代通说称法律为权利之规定,法律学即权利之学,民法学尤其如此。民事权利与每一个民事主体息息相关,是民事主体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没有民事权利,民事,主体就无法存在。各种市场经济活动是民事主体通过设立民事法律关系而实现的。与民事权利相对应的是民事义务,二者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束缚着民事主体。故有权利就有义务,权利者,乃法律为特定人,因充实其所认许之利益,对之所付之力也 ,即权利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利益,依法得为或不为某种行为,在这过程中,必然要求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在民事主体自觉履行义务时,权利人的权利自然可得以实现,若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权利人的权利就面临着得不到实现的危险。既然法律出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需要而赋予民事主体以权利,也就必然要保障权利得以实现,故必须设立一项制度以国家强制力约束义务人履行其义务,这就是民事责任制度。法律让违反义务者承担民事责任,这既是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法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完善自身的需要。故设立民事责任制度是保障民事权利的自然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