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会计法律责任的是什么
① 会计法律责任的概念
从法律的视角看,会计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法律责任是指单位或个人版在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权过程中因违反会计法律法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会计法律法规”不仅包括《会计法》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的会计行为规范,而且还包括其他有关会计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责任。从最一般意义上讲,会计法律责任还可以指会计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利用虚假会计资料进行贪污、挪用等侵吞公司财产以及单位负责人打击、报复会计人员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包括自然人以及法人犯罪。
狭义的会计法律责任仅指《会计法》所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①在账簿设置、凭证编制、账目登记、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资料保管、会计人员任用、内部控制制度运作等会计工作基础环节上存在的不规范行为。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以及授意、指示、强令他人从事上述行为。③财政部门或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渎职、泄露国家机密或商业机密的行为。
② 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会计法》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立法宗旨,紧紧围绕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这一核心,以明确的法律手段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本文就会计人员在新《会计法》实施中应负的法律责任和如何化解责任风险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会计法》增大和明确了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新《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虽然强调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但并没有减轻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而是增大了和明确界定了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首先,在现实中,会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违反新《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至今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些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新《会计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次,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机构的主体在从事会计行为的过程中,若有违反新《会计法》规定的,不管是主观或客观因素引起的,都将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而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二、依法核算,化解风险
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明确和增大,使会计人员只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才能化解会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新《会计法》用了二章的篇幅,即第二章“会计核算”和第三章“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了法律的规定。这是从立法的高度对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作出的明确规定,并对每一个重要会计核算环节提出了具体而切实的要求,这些要求前后衔接形成系统的规定,从而可以达到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真实性的目的。我们会计人员只有严格遵守新《会计法》中关于会计核算的规定,依法核算,才能化解法律责任风险。
三、完善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减少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风险
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墓本内容和要求作出规定:(一)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即“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三)进行财产清查;(四)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认真执行《会计法》的这一规定,做到对每个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在落实上下功夫,防止因会计行为的权限过于集中而导致违反《会计法》的规定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大会计机构的会计监督权力,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才能减少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风险。
四、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新《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财政部在1996年6月17日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节中专门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作出八条具体规定,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一)爱岗敬业;(二)熟悉法规;(三)依法办事;(四)客观公正;(五)搞好服务;(六)保守秘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建立会计人员道德规范,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措施。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关口”,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公私分明,依法客观公正办事,同时还要经得起金钱、物质的诱惑。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观念,从个人私利出发,利用自己工作之便为图私利弄虚作假,违反《会计法》的规定,甚至挪用公款、贪污盗窃,那就必须承担应负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会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业务性,要求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同时,要认真学习新《会计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懂法、依法、不违法,这样才能消除和化解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风险
③ 下列行为,属于违反《会计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有().
同学你好!
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这个应该也内是违反会计法的吧?容
分析:
1、变更会计处理方法---是公司会计政策事宜,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按照公司章程变更会计处理是引许是;
2、违反会计法行为《国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六章,第四十二条规定,才属于违犯会计法喔!
④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业务的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出于故意未按专业标准出具合格报告,致使审计报告使用者遭受损失,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按照应该承担责任的内容不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三种责任可以同时追究,也可以单独追究。
(一)注册会计师过错归责原则:
1.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也应承担民事责任。执行这一原则主要不是根据责任人的过错,而是根据损害的客观存在、行为人的活动以及行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的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特点是不管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只要其他侵权条件成立就必须承担民事责任。
2.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在过错责任原则下,无过错即无责任,即使造成了事实上的侵权行为,只要当事人没有过错就不必承担民事责任。过错责任原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般的过错责任原则,另一种是过错推定原则。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举证责任的不同:在一般的过错原则下,举证责任在原告一方,奉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过错推定原则下,举证责任倒置给被告,若被告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被法律推定其有过错。
补充:本回答引用网络http://ke..com/link?url=kORKk2U6VH75YJdyq2_S8G6dEU5UojhJTJdO3YaG4nf_
⑤ 会计法律责任的含义是
是因违反会计法律所应承担的责任。会计法对于法律责任有专章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85年1月21日六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29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正,1999年10月31日九届人大十二次会议修订)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一般法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帐簿的;
(二)私设会计帐簿的;
(三)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
(四)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帐簿或者登记会计帐簿不符合规定的;
(五)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帐本位币的;
(八)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九)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
(十)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有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关法律对第一款所列行为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三条【特定责任】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四条【特定责任】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五条【特定责任】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特定责任】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第四十七条【监管部门渎职责任】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泄露检举情况的责任】违反本法第三十条【检举】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九条【依法处罚】违反本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
⑥ 新《会计法》明确是会计法律责任是主体是什么
⑴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⑵明确会计核算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会计核算要贯彻稳健原则;⑶提出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加强内部控制;⑷强化会计的外部监督职能,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外部有关方面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⑸要求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部门制定;⑹强调违反《会计法》犯罪将承担刑事责任。
⑦ 多选题,以下各项中,属于会计法律责任种类的有 A)行政处分 B)罚款 C)责令限期改正 D)吊销会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本题各项的表述中,均属于《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
⑧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法律责任种类的是 A责令限制改正 B罚款 C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 D行政处分
ABCD。
依据:看看《会计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九条)。内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法容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人员有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⑨ 《会计法》规定企业负责人应负哪些法律责任
《会计法》规定企业负责人应负的法律责任: 《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单位负责人应当承担以下责任:通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采取通报方式对违法行为人予以公告、批评;罚款。在对单位实施罚款的同时,可以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300o元以上50000~以下的罚款:行政处分。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可以由所在单位或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够成犯罪的,可以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可以由所在单位或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会计法>第46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分析以上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单位负责人承担的责任,应当是严格责任,单位负责人对单位发生的会计违法行为,除非能证明其反对或者是不知情否则应当对会计违法行为承担责任。这是因为:(1)会计核算工作是单位工作的重要方面,单位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对会计工作进行领导,不能借口不懂业务而放任会计工作的管理。(2)根据我国《公司法>等涉及企业组织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单位的负责人对内对外代表单位。领导单位的日常工作,而会计工作是单位日常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单位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的。(3)从实践来看,近年来发生的会计违规行为绝大部分是在单位负责人的直接参与和领导下进行的。(4)从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关系来看,如果仅是规定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事实上难以达到目的。在单位中,会计人员在现有体制下仍属单位工作人员,从管理角度看,会计人员是单位会计信息的主要执行人员,他们是被管理者,其行为受到单位负责人意愿的约束。因此,如果不让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核算承担责任,而单独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负责是不现实的。从职责和职权相适应的角度看,这样做也会加重会计人员的责任。在《会计法》有关会计法律责任的规定下,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第一责任人。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把握单位会计法律责任和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律责任的区别,认识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法》贯彻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位会计法律责任和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律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撇开主观因素,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严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是一个共同的原因,也就是《会计法》在单位中并未得到彻底的实施,这个责任在单位负责人。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单位负责人在作为单位会计行为第一责任人在贯彻实施《会计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会计法》和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这是单位负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还应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严格把关,对不合格的应坚决不予任用。三是切实加强会计监督。要使《会计法》在单位中的贯彻实施有保证,单位负责人必须在单位内部实施会计监督.明确自身的监督职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以及对违反《会计法》行为的检举和查处。另外还要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方面都应落实。 参考资料: http://ke.soso.com/v3836216.htm
满意请采纳
⑩ 下列属于会计主体但不属于法律主体的有( )。 A.个人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 企业的分支机构 D.企业集团
C还有D
C比如分公司,是会计主体,它独立进行会计核算,有一笔单独的会计账
说它版不是法律主体是指,权如果出现法律责任,它不能承担,因为不具有法人资格
D的话可以看成若干企业的俱乐部,可以编制统一的会计账,但不是法律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