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立法行政复议
Ⅰ 行政法包括哪些法
行政法包括的法律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行政法的法律体系:
1、行政立法: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行政执法:涉及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等;
3、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的程序和原则;
4、行政监察法:涉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检查;
5、行政程序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程序规则。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法体系由《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以及《国家赔偿法》等八部重要法律构成,共同规范行政机关的职权行使与公民、法人的相应权利义务,确保行政活动的合法性与效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Ⅱ 行政复议是什么意思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法律分析: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复议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行使救济权的一滑数渗项重要法律制度,目的是纠正行政主体作出的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复议的特征:一是行政复议所处理的争议是行政争议;二是行政复议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并附带审查部分抽象行政行为;三是行政复议主要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四是我国的行政复议实行一级复议制度。行政复议机关,是依照法律的规定,有权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的种类主要有:作出被申请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作出被申请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的上一级行政机关、作出被申请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所属的人民政府。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对复议案件进行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不同决定:(1)维持决定。具体行政行毕乎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2)履行决定。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3)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决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信脊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适用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第三条【复议机关及其职责】依照本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