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被跟踪监视的法律责任

被跟踪监视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03 01:29:47

『壹』 跟踪监视违反了哪条法律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我国著名的法学学者——人民法学张新宝教授把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总结为以下十类: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个人权利与人身尊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隐私权已成为当代公民保护自身人格的一项重要权利。科技手段和现代传媒的普及,使猎取他人隐私、满足好奇心理、或达到商业及政治目的的社会现象已屡见不鲜,如今,涉及隐私权的案例呈上升趋势。隐私权是什么?所谓隐私,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隐私权的特征有: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隐私权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秘性,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得隐私权以及隐私观念,它至少是一个人格尊严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必要的,它是重要的,它体现一个人,人格,人格尊严这样一个东西。“支配或控制隐私权”和别人分享、在总结由纯属我个人事件当中可以阐发出来的公共的意义叫做支配或者控制隐私的权利。

『贰』 发现被人跟踪,监视,怎样取证具有法律效力

很难取证,即使录音或者有人证,第一次起诉离婚时法院也一般不会认证并判决离婚,按正常情况下只能两次到法院起诉,第一次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第二次判决离婚的可能性才会大些。

『叁』 发现长期被人跟踪监视,如果去报警,怎么跟警察说让警察调查

依法报警,如实向警察说明实际情况。公安机关对报案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并说明理由。题目中长期被人跟踪监视属于偷窥,是违法的。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七条,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八条,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后,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并说明理由。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五条,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确有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处罚决定;

(二)依法不予处罚的,或者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不予处罚决定;

(三)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3)被跟踪监视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肆』 非法跟踪应判什么罪

一、根据不同情形分别定不同的罪名。

1、可能涉嫌的罪名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寻衅滋事罪,非法经营罪,行贿罪,绑架罪,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非法侵入住宅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

2、如:多次非法使用技术手段,查询、确定手机机主所在位置,获取用户信息的,可能触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4)被跟踪监视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案例:

1、杨猛,今年29岁,沈阳市皇姑区人,初中文化。2007年成立沈阳一诺商务调查有限公司,员工有3人——他本人、妻子王某、雇员徐某。

2、法院经审理查明,沈阳一诺商务调查有限公司成立后,常有客户咨询、委托调查婚外情等业务,于是杨猛找到在某通讯运营商沈阳分公司工作的梁某,要他帮忙给手机机主定位。

此后,杨猛又让梁某在其家中安装了通讯运营商内部使用的网络平台并获得了两个软件。

这样,他可以自己查询手机用户的密码,进而查询手机话单等信息。当一些手机用户的密码是初始密码时,杨猛又通过伪造手机卡的方式,通过通信公司对手机用户的初始密码进行修改,从而获得用户的相关信息。

2008年10月,警方通过技术手段,发现了杨猛的犯罪行为,很快将他及同伙抓获。

3、今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外宣称,因有偿非法从事跟踪、拍照、定位等活动,4名“私家侦探”获刑,经审理以非法经营罪判处被告人李涛等4人有期徒刑7至8个月不等,并各处罚金30万元。

在法院没收物品清单里,高科技侦探工具如遥控器、跟踪器、密拍手表、电台等,均赫然在目。

4、有关专家提醒,根据多起案件的调查结果来看,“私家侦探”们在隐蔽经营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手段,形成信息互通有无、风险互相警示的组织。

5、根据北京朝阳区警方的调查,被告人李涛等人交代,他们有个QQ群,里面大约有三五十名会员,由全国各地的“私家侦探”组成,算是“侦探联盟”。

这些人掌握各种信息资源,通过QQ群建立联系,互买信息。比如手机定位,查一个号对方要价800元,他们就给客户报1500元。据媒体报道,在非法经营的短短半年内,李涛4人共“接了40多个活”,盈利高达21万余元。

6、一位知情人向记者透露,通过技术手段或暴力措施,获取他人个人信息或强迫他人透露个人信息,然后将其转卖获利,是部分“私家侦探”的“赢利模式”。

但随着目前各种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私家侦探”通过暴力手段获取信息的情况将越来越少,而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比如窃听、手机定位、安装跟踪器等情况将越来越多,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更多的私家侦探公司开始结成联盟,谋求信息互通。

7、翻开一些报纸的中缝,关于“调查事务所”、“信息事务所”的广告层出不穷,这些公司打着“调查”的旗号,其实干的就是“私家侦探”业务。因其经营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和非法性,这个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行业,越来越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8、据了解,公安部曾发文明令禁止私人侦探行为。

在公安部1993年发布的《关于禁止开设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的通知》规定:“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办各种形式的‘民事事务调查所’‘安全事务调查所’等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禁止以更换名称、变换方式等形式,继续开展类似业务。”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私家侦探非法跟踪调查对象被判罪

『伍』 跟踪别人违法犯罪的后果

仅仅跟踪不构成犯罪。但涉嫌侵权,对方可以要求你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陆』 非法跟踪、监视、窃听应判什么罪

侵犯了隐私权。

《宪法》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专通信秘密受法律属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民法通则》:

第一百条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6)被跟踪监视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柒』 跟踪人犯法吗

1.立即停止抄跟踪行为,你的行为已袭经触犯了法律
侵犯隐私权-----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2.通过合法渠道要求其停止对你的诽谤,在正面的交谈中不能协商解决,你可以 以 诽谤罪 上诉法院,要求其消除影响,澄清事实,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对于政府或安全部门出于安全因素而安装的摄像头,都是在关键位置以及公共场合,不认为这些侵犯隐私。

跟踪他人,并不一定被跟踪的人就只是在其私人生活区域活动,在公共场合跟踪也属于跟踪。

如果对方向公安部门反映,可能当地民警会询问你,但是没有确凿证据,所以你不会收到处罚,顶多只是口头警告,即使他上诉,说你跟踪或者骚扰,法院也许不会受理,也是因为证据不足。

热点内容
损害赔偿责任法律依据 发布:2025-10-13 11:59:08 浏览:190
2014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 发布:2025-10-13 11:57:36 浏览:405
宝山法院案号 发布:2025-10-13 11:57:29 浏览:18
海商法与三公约之比较 发布:2025-10-13 11:57:29 浏览:71
民法典通过日 发布:2025-10-13 11:56:00 浏览:752
企业关于道德文明演讲 发布:2025-10-13 11:55:13 浏览:77
事后审查行政法规的机构 发布:2025-10-13 11:41:34 浏览:719
法律责任概念的双元价值构造 发布:2025-10-13 11:41:33 浏览:452
2014年婚姻法离婚 发布:2025-10-13 11:21:29 浏览:503
依法治国与宪政的区别 发布:2025-10-13 11:20:06 浏览:919